春晚直播將發紅包:央視、微信、贊助企業能三贏么?
春晚直播將發紅包:央視、微信、贊助企業能三贏么?
春晚“破戒”插播廣告,羊年的春晚即將變成一場多屏互動的商業營銷大戰。
回溯到5年前,觀眾問央視春晚:錢和我,你選擇誰?春晚默然不答,但在一年后用行動堅定地表示:親愛的觀眾,我選擇你們。于是,2011年開始,央視春晚“禁廣”。然而,就跟“你沒錯,但我就是不愛你”一樣,杜絕廣告植入卻仍舊不能阻止觀眾的離開。為了將觀眾重新拉回,春晚嘗試增加與觀眾“互動”,卻仍舊不能阻止收視率下跌。痛定思痛,2015羊年春晚祭出大招:與微信新媒體平臺合作,通過微信“搖一搖”給所有觀眾送紅包,光明正大地把廣告插播在節目中間。
從大規模植入廣告,到植入廣告屢受詬病后被清除,到如今的搶“紅包”,春晚的“破戒”意圖非常明確:“收入”我所欲也,“觀眾”亦我所欲也。而站在春晚和微信背后提供“紅包”的企業,其意圖更加“簡單粗暴”:提高知名度和拉動銷售。一手牽著春晚,一手拉著贊助企業,騰訊微信的小算盤打得“啪啪”響:發展微信支付用戶抗衡阿里,同時拉攏平臺商戶培養用戶支付習慣。
央視:植入廣告太low了!
2014年央視廣告招標會上賣出了“新媒體獨家合作”春晚廣告資源競價,收入5303萬。2014年11月20日,央視公布騰訊中標羊年春晚獨家新媒體互動合作伙伴。
“我們有保密的要求,現在不能公布細節。”盡管騰訊微信官方仍然三緘其口,但業內盛傳,所謂的新媒體互動合作,即是羊年央視春晚將與微信合作,通過微信“搖一搖”給所有觀眾送紅包,紅包則來自“土豪”贊助商。三者組成的利益鏈是條“單行道”,央視羊年春晚位于最上層,向騰訊收取合作費用,而微信位于中層,提供互動平臺并招商,贊助企業位于下層,提供現金紅包和消費券紅包。
南都記者從參與贊助的某酒企了解到,在春晚現場,主持人將口播邀請觀眾一起搖微信搶紅包,用戶搶到的紅包將顯示“×××企業給你發了一個紅包”,以實現商家品牌的宣傳,通過分享到微信群甚至朋友圈等多種社交傳播后,邀請好友幫拆才能獲得紅包。而紅包里有可能是現金,但更多的是代金券、打折卡和實物禮品券等。
這等于變相在春晚節目中插播廣告,業內將之解讀為:春晚破戒了。
“破戒”之說的由來,還要追溯到10年前。上世紀八十年代,那時的春晚毫無商業可言。春晚節目中出現大規模植入廣告要追溯到2005年,那一年春晚中小品演員都拎著有明顯商品品牌的禮盒登臺。到了2010年,央視春晚廣告收入達到6.5億,光是語言類節目植入廣告就有近10處。譬如,趙本山小品《捐助》中,某網站在臺詞中被提及十多次,一瓶白酒也擺在了鏡頭避不開的桌子上。但那一年,春晚賺了多少人民幣,就收到了多少量級的“吐槽”。因此,隨后的2011年春晚謝絕了一切植入廣告。
從業內消息人士透露的“入門贊助千萬,紅包現金總額5億,卡券30億”這組數據來看,參與其中的企業數量可能有十數家。但在2010年春晚中,僅劉謙表演魔術的桌上擺著一瓶出鏡7分鐘的果汁,都為央視帶來了60 0 0萬人民幣的收入。相比之下,春晚這一次“破戒”顯得太“廉價”了。
當然,誰都不是活雷鋒,“任何一個合作,如果只是一方受益,合作是進行不下去的,央視與微信合作的增值空間是非常大的。”騰訊微信方面如是說。
業內認為,顯然央視之意不在錢,而在收視率。
為了吸引年輕觀眾的眼球,央視早已有意突出互動概念,通過開門辦春晚、聯合電視臺網站、門戶網站開展互動,打造自家官網、手機端互動娛樂平臺、攜手新浪微博與網友互動等多種形式,做足互動功課。央視索福瑞媒介研究副總經理鄭維東稱,“雖然觀眾收看央視春晚的方式和渠道在發生變化和遷移,但是其覆蓋面、影響力和收視人群都穩中有升”。
但無法回避的事實是,春晚收視率確實下滑。根據三方市場調查數據顯示,2014年除夕央視直播春晚收視率為9.032%,低于2013年的11 .362%,這也是央視春晚首次收視率低于10%。
局面嚴峻,央視春晚不得不做點什么。考慮到微信有“大量活躍用戶”、“紅包在去年爆紅”等因素,春晚將微信拉攏到自己的陣營,通過口播發紅包的形式,無疑是將觀眾牢牢黏在電視前最有效的招數。
“除了收視率,央視還可以借力用戶量龐大的微信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突出自身品牌,”艾媒咨詢首席執行官張毅如是分析。
企業:這是一夜爆紅的機會嗎?
盡管騰訊微信官方仍然保持“神秘”的態度,但贊助紅包的企業早已按捺不住通過微博、微信等渠道向用戶宣布,除夕聯合微信、春晚送出紅包。因為對他們而言,這可能是一次一夜爆紅的機會。比如,醫藥電商平臺好藥師就于2月9日在其官方微信中宣稱為用戶準備了3000萬全場通用卡券。
“我們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內部對這次的活動抱有非常高的期望值,希望能成就我們”,一家參與在除夕發紅包的企業負責人周旭(化名)表示,內部的期望很簡單,就是提升品牌曝光度,帶來用戶,拉動銷售,因此公司方面特別重視這次活動,投入龐大的人力、物力、經費成本來參與。比如,特別組織一支運營團隊在春節假期正常運作來支持這項工作,包括客服、技術、運營等超過10人。
那么,哪一類企業適合參與這類營銷大戰呢?張毅分析認為,春節期間是人際交往最為密切的時間,過年過節常用的消費類產品、高端洋氣奢侈品品牌等類型企業在微信紅包推動下能契合時間場景、交際場景和氛圍,讓消費者記住品牌,從而提升品牌在消費者中的存在感,甚至提高消費。
易觀國際分析師馬韜則認為,餐飲業等服務業企業比較適合加入紅包大戰,因為紅包也有一些卡券的派送,能直接促進線上線下的聯動。
然而,談及從曝光度到銷售的轉化率,周旭卻多少顯得沒有底氣,“以前沒有嘗試過,這方面不好把控。”
不管怎么樣,“這是一種相對劃算的營銷手段。”周旭認為,就算對銷售額拉動不是很明顯,至少曝光度和知名度會有提升。
微信:快來綁定銀行卡!
在春晚與微信的新媒體合作中,微信或是“大贏家”。盡管微信擁有招商的權利,但是,“微信從中賺錢是次要的目的,其核心目標是發展微信支付用戶抗衡阿里,拉攏平臺商戶培養用戶支付習慣,同時為發展O2O模式打下基礎。”張毅如是分析。春晚破戒的背后,是BA T三巨頭的“紅包”大戰,關系著移動支付天下的格局。
騰訊早在2005年9月推出專業在線支付平臺財付通。2013年7月3日,微信5.0版本上線微信支付功能。然而,數據顯示,財付通遠不能撼動支付寶的大哥地位。根據易觀國際發布的2014年第三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季度監測報告顯示,2014年第3季度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移動支付業市場格局中,支付寶錢包、拉卡拉和財付通分別以79 .26%,7 .49%和7.37%位居市場前三位。
“其實騰訊微信這次的最終目的就是希望有更多用戶去開通微信支付,微信支付綁定銀行卡。”馬韜分析指出,直接讓用戶綁定銀行卡太生硬了,效果不好,騰訊微信通過派發微信紅包這種好玩有趣的方式,引導用戶使用微信支付,推廣費用不高,非常劃算。
2014年微信紅包營銷的收效的確不錯。騰訊官方數據顯示,2014年除夕參與紅包活動的總人數最多,達到482萬人次。
但今年的效果還能延續去年的“神話”嗎?
業內認為,用戶對于“免費”的東西總是非常積極的,不管用戶搶到了代金券還是現金,對微信而言都是有利的。“搶到現金紅包想要提現就必須綁定銀行卡,搶到代金券就要在微信平臺買商品,借此騰訊微信能加深與企業的關系,與企業一起培養用戶移動支付習慣,為未來實現更多的020模式打下基礎。”馬韜補充道。
提高微信支付用戶粘性,是騰訊的另一大目的。馬韜分析認為,春節期間,用戶以各種小群體如家庭圈、工作圈、同學圈、其他朋友圈等等為單位傳播,形成參與搶微信紅包的社交氛圍,紅包裂變的同時提高用戶使用粘性。
三層利益鏈
羊年央視春晚將與騰訊微信合作,通過微信“搖一搖”給所有觀眾送紅包,紅包則來自“土豪”贊助商。
三者組成的利益鏈是條“單行道”,央視位于最上層,向騰訊收取合作費用;微信位于中層,提供互動平臺并招商;贊助企業位于下層,提供現金紅包和消費券紅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