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各方熱議:感覺滿意or不愿將就?
《何以》各方熱議:感覺滿意or不愿將就?
改編自網絡言情開宗立派之作的《何以笙簫默》果然非等閑劇集所能比之,開播沒幾天,原著小說那曾經108次售罄、52次加印、持續暢銷10年的席卷氣勢便迅速轉化為觀眾對電視劇急不可耐的圍觀以及熱火朝天的討論。贊者有之,噴者亦不少;有被畫面勾起回憶的,也有嫌影像還原得不到位的;為拉長劇集而擴充的情節雖然有趣,但不少原著黨卻怪它拖慢了整體節奏;至于那些沒打招呼就蹦出來的新人小演員,也讓部分觀眾大感意外。觀眾眼中的《何以笙簫默》究竟什么樣?是覺得滿意繼續追,還是不愿將就想放棄?
情節還原基本到位略有出入 主線進展略緩要原著黨急瘋么?
其實《何以笙簫默》真的是部很難拍的劇,已經把原著小說拿在手中摩挲過N遍的觀眾估計比導演和演員還要熟悉劇作結構以及每一場戲的要領,所以說,劇方讓顧漫親自當編劇確實是個很明智的舉措,不僅能保證改編不走味,某種程度上說,由原著作者親自坐鎮,就算改編不小心引起公憤了,也能多少緩沖一下原著黨們的攻擊。
當然,截至到目前,顧漫還不必出面發揮后一個作用。已播出的《何以笙簫默》對于原著情節的再現基本沒有遺漏,那些書迷們心心念念的經典橋段都被重點還原,并且有一些還在添加了前因后果后被描寫得更加細致有趣。不過,對于原著黨來說,任何一個細微的調整都難逃他們的審查法眼,譬如超市重逢那場戲,就有不少人指出兩位主演長時間的對視已嚴重違背了原作匆匆一瞥擦身而過的初衷設定。再如少年以玫撞見以琛默笙接吻的一場戲,劇集將時間由人約黃昏后改為光天化日下,雖說對總體劇情推進沒太大影響,但有網友覺得以何以琛少年時期的性格,怎么也做不出大白天與妹子親熱的大膽舉動。
另外,情節的波折展現雖是必須,對于情感起伏的表達觀眾也有不少的要求,這一點,《何以笙簫默》似乎并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原著小說對主角心理有大量細膩描寫,每一個眼神和動作都意指深遠,失去了文字的輔助,影像要想做出同樣纖細可感的內心戲并不容易,也許這對于一個新觀眾來說并不會造成多少困擾,但是對一個熟悉原著小說每一行文字的書迷來講,那些小說中涌動不安的心緒流露未得在劇中完全體現,到底意難平。
情節上的另一個爭議點是新加入的線索,為了能拉長故事,劇集添加了新的沖突,并增設了路遠風這個角色。新線索的展開造成原著中男女主角高潮對手戲的推后,因此在《何以笙簫默》剛開播時,抱怨劇集節奏慢的觀眾并不是少數派。但是,隨著后續劇集的播出,這種情況略有好轉,校園回憶結束后,熟悉的橋段再次歸來,而路遠風和蕭筱的吵吵鬧鬧,不少人似乎也看得挺是樂呵!
時間斷裂校園戀換新人 預告片腫么能騙人呢?
少年版何以琛和趙默笙由新人出演大概是《何以笙簫默》播出后引發的最大驚雷,劉俊杰導演那句似乎在解釋的“已盡力”也是曖昧不明,不少觀眾感覺自己被騙了,明明預告片里還是小哇和糖糖,怎么正文里就“貍貓換太子”了呢?。一些觀眾和粉絲在看到回憶戲份后吵著要快進跳過,當然也有人喜歡年輕演員的青蔥氣息。由于劇版細致化了校園的故事,默笙與以琛的感情發展得到了全程記錄,新添加的情節讓人物更加立體可愛,觀眾也終于明白以琛之所以會喜歡趙默笙不僅僅是因為女追男的一腔熱情。這個比許多致青春的故事都好看的校園戀發展到后期在觀眾心中的好感度逐漸上升,稚嫩的面孔所演繹的19歲的故事似乎能觸發不少的代入感,而不只是單純的欣賞欲。雖然粉絲們還是有些憤憤,但還是有不少人接受了這樣的安排。就像昨天墨鏡王在浪浪做微訪談時所說的,醉花宜晝,醉雪宜晚,兩段年歲,總要是不同的味道。
當然,換演員后所造成的跳戲嚴重也是不可忽略的事實,并且恰恰因為校園部分被講述得太過完整幾可獨立成章,它與主線情節也有些難以融合,許多人覺得自己是在看兩部戲,從結構上來考慮,這樣的編排似乎并不明智。有網友覺得應該把回憶拆散開,主線涉及到相關情節后再片段閃回,這也許是一個可以避免風格斷裂的選擇,《何以笙簫默》最初也是如此設定的,只是不知后來為何作出了現在這樣的調整。
主演贏得認可度 鐘漢良你是為何以琛定制的嗎?
相對情節來講,主演引發的爭議要少很多,尤其是鐘漢良,用“眾望所歸”都難以涵蓋粉絲對他的熱情。鐘漢良每一個微表情、每一個小動作都能被細心的觀眾捕捉到,輔以何以琛本身的角色魅力,于是完美、貼切、絲絲入扣以至“情深緣淺”、入骨相思知不知等等絕美之詞就紛至沓來了。一部熱門人氣小說的男主能擁有如此廣泛的認可度,鐘漢良的何以琛也算是比較成功了,“一個超市手推車都能推出勞斯萊斯的感覺”,國內能有幾個男演員可以讓人產生如此YY?冷卻下熱情,除了年紀略大,單從形象以及表演上說,鐘漢良確實是出演何以琛的合適人選,導演劉俊杰對他也是最早給出了肯定,演員與角色的互相成全,這一次可以說是很好的驗證。
唐嫣的趙默笙并不好演,那種受過傷后的壓抑以及心中本來的陽光互相交融后的矛盾情緒是對演技的一大挑戰,而趙默笙也與唐嫣以往的角色有很大區別。有活潑的小默笙作對比,一些人指責唐嫣的表演過于沉悶,沒進入狀態,但這其實也有不少角色本身的原因。隨著劇情的后續推進,默笙的情緒得到進一步釋放,演員的表演應該也會更加自如,當然,那個假發套要是能換一下就最好了。
配樂不夠味制作有疏漏 植入廣告敢不敢再紅果果些?
《何以笙簫默》的配樂普遍讓大家有點失望,這樣一部經典言情,總該有能匹配其地位的音樂才對。可惜,《何以笙簫默》從主題曲到劇中的插曲,似乎都差了點搖亂心神的觸動力,唐嫣翻唱的《好久不見》功力不夠,鐘漢良的“滴滴答答”也少了些韻味。
在拍攝細節上,《何以笙簫默》也有不少疏漏之處,譬如開頭的中英文交替對話就讓人大為驚嘆語言的無國界。之后情節的bug也有不少,比如網友指出的蕭筱腳燙傷去醫院是白天,但之前四人吃飯明明是在約好的晚7點等等。這些遺漏之舉雖說是國產劇常態,但具體到那么多人都在盯著看的《何以笙簫默》,就不能再認真一點?
至于植入廣告,《何以笙簫默》也是做出了一個新的水準,無孔不入的產品占滿屏,分分鐘都要分刮劇集吸引來人氣。受惠于這些闖入者,劇中的人物經常會生病或是想喝飲料,如此做生意,真的要把觀眾的詬病視若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