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醫生》正能量滿滿專業欠奉
《青年醫生》正能量滿滿專業欠奉
由徐萌編劇,趙寶剛執導的醫療劇《青年醫生》已在四大衛視收官,根據csm50的收視排行榜,《青年醫生》的收視后勁兒較強,劇集播出的中后段開始發力,基本有三家衛視穩定在前五名,最后幾天的北京衛視更一度奪冠。
首次執導醫療題材的“青春劇教父”趙寶剛的這部試手之作《青年醫生》可謂鮮花和槽點齊飛。鮮花一方面來自于人物塑造,青年醫生們率性接地氣;另一方面,眾多一線大咖裝瘋賣傻,自毀形象的演技大爆發也相當精彩,還有一個個真實鮮活的案例也讓觀眾為之動容。不過,在新浪娛樂的打分系統中,《青年醫生》只獲得6.7的分數,從評論來看,讓網友們火力全開的槽點,主要是劇中出現的一些醫療方面的專業性錯誤,以及披著行業劇的外衣談情說愛。新浪娛樂認為,《青年醫生》在緩和醫患矛盾、呼喚社會大愛方面的努力應該得到鼓勵,但劇本身確實存在不少“硬傷”,難逃國內行業劇的通病。
傳遞向上正能量
理想化表達醫患關系,白衣天使治病又治心
醫患關系的緊張和矛盾,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生活中人們見慣聽慣了太多劍拔弩張的故事,往往要比想象的更殘酷,相比之下以一種換位思考的方式促進兩方面的互相理解,不失為緩解緊張關系的一劑良藥。《青年醫生》沒有消費醫患矛盾,刻意將殘酷的現實橫陳在觀眾面前,而是以一種理想化的表達,分別站在醫生和患者的角度探討醫患關系的解決辦法。所以,劇中出現了霍思燕[微博]飾演的病人挨個鞠躬感謝將她從生死線拉回來的醫生和護士,出現了治愈患者的父母真誠盤算著如何答謝醫生的搭救,也出現了歐陽在緊要關頭開著私家車去事故現場救人的一幕,出現了程俊為了解除汪美鳳的心結而專心研究昆曲,出現了醫生們會為沒能救活病患而陷入深深的自責……同時,《青年醫生》也表述了這樣的觀點:醫生也絕非圣人,自己平時治病救人,但是面對親人的病癥有時也無力回天,萬分之一的手術失敗率也會發生在醫生的親人身上……劇中,醫務工作者不再冷冰冰拒人于千里之外,而是治愈系的白衣天使,治病又治心。這無疑是一種美好的愿景,屬于理想化的表述。
小故事挖掘人間大愛 慰藉人心溫暖未來
《青年醫生》中,急診室醫生接治的病患都是有故事的人,這些故事處處都強調“愛”的存在,強調愛的力量。一個深度昏迷的小女孩,被醫生認為可能不會醒來而差點放棄治療,而父母愛女之心的深切呼喚下,孩子竟然奇跡般地睜開了眼睛,這種似乎超越了科學的精神之愛正是主流價值觀所推崇。與之相對比的,是旁邊無兒女惦念只有護工陪伴的孤寡老人,在凄涼中悄然地離開了這個世界。胃癌女孩住進了醫院,只交往了四個月的男友悉心照顧,還拿出自己的積蓄幫女朋友治病,當被問及怕不怕以后和呂薇分手了這些錢就打了水漂,此時馮磊的回復是愛就不能計較付出的多與少……《青年醫生》中,諸如此類充滿正能量的關于“愛”的故事,給人們留下了溫暖的期盼和慰藉;也不乏遺憾,留待人深思。
難逃國產行業劇之殤
醫療常識性紕漏頻現 植入廣告太任性
《青年醫生》的播出,普通觀眾樂此不疲地“找茬”,不少觀眾直指“劇中實習醫生醫療常識還不如我”;專業醫生也不滿“被黑”,大呼“被欺負”沒時間煲電視劇,紛紛發聲形成了吐槽狂歡。對于相關溶液劑量的常識性錯誤,一條專業人士的吐槽走紅微博,“9%的生理鹽水,你腌咸菜呢!40ml的甲強龍,你治霸王龍啊!速尿10g,你要制造木乃伊嘛!200cc的血送化驗,你家機器口渴了吧!這是搶救嗎,是助力升天啊!”而不夠真實的醫療場景也是隨處可見,“車禍現場生拉硬拽被困的受傷者”、“抱著骨折病患到處跑”、“邊手術邊打電話”、“沒有無菌概念”等等。
同樣遭到觀眾詬病的還有隨處可見的植入廣告。畢竟電視劇也是一種商業運作的行為,植入廣告是劇組化解成本壓力的方式之一,適度的植入本也無可厚非,但植入的方式貴在恰到好處,植入生硬難免讓觀者厭煩。開車只開xx車,喝水只喝xx水……而劇中某牛奶的出鏡次數更是不亞于小配角,除了會經常被鏡頭“不經意”間掃到,還成了劇中護士長生討好護士蓉蓉的利器——去休息室拿來一盒只給醫生喝的牛奶(沒錯,該牛奶在劇中的設定是只能醫生喝!)而某雞尾酒更是強勢地謀得一段“顏色solo秀”,艾小天為了給失戀的程俊講道理,把三角戀的三人比作不同顏色的雞尾酒,不但有長長的一段臺詞,還在手里各種排列擺弄。不少網友大呼:為了廣告植入,編劇、導演和演員實在太拼!
難逃行業劇窠臼:穿著白大褂嘮嗑談戀愛
近年來,內地制作的行業劇實現了破冰之旅,今年更是涌現了包括《產科男醫生》、《產科醫生》、《愛的婦產科》、《金牌律師》、《離婚律師》在內的多部行業劇,但能稱得上標準行業劇的寥寥無幾,更多的還只是披著行業劇的外衣。對于首次涉足的醫療題材,趙寶剛聰明地套用了自己駕輕就熟的“青春公式”,讓一幫“北京青年”跑到了醫院里,借著醫療劇的外殼,講的還是青年男女戀愛成長那點事,因此也沒能逃脫行業劇的窠臼——穿著白大褂嘮嗑談戀愛,可還行?
標準行業劇中行業案例的串聯構成了劇作的主體,并在推演過程中釋放強大的裂變能力,這一過程中環環相扣的矛盾被一一帶出,故事的戲劇張力逐漸展現,人物的形象不斷豐富和立體,總之,情感的演繹與行業案例的講述有機融合,兩條線沒有割裂感,頻繁地互動制造戲劇矛盾。而《青年醫生》這兩條線卻是相互割裂的,互動甚少。急診室內,醫生們反復上演著類似的搶救場景,進行模式化的操作:胸外按壓、除顫、插管,結果要么將病患從死亡線上拉回來,要么遺憾放棄搶救宣布死亡……這或許也是“急診室”這一聚焦角度的特殊性和局限性。
醫療搶救一線無法制造戲劇矛盾,急診室外的醫生們只能自力更生,有觀眾疑惑實習醫生們為啥總在嘮嗑扯閑篇,不是碰巧看到歐陽相親,就是趴在窗戶外窺探住院總競聘,八完彼此八老師,八完老師八同事?也難怪!實習醫生們再不出來“挑點事”,爆發下八卦小宇宙,誰來為劇情的發展推波助瀾呢?
戴著鐐銬跳舞:社會教化功能沖淡戲劇沖突
相比于其它殘酷揭露現實的醫患題材作品,《青年醫生》營造的是一種相對“和諧”的氛圍,給人以憧憬和希望,在一定程度上,承載了社會教化的功能,在這種題中要義之下,一些醫學理念的普及和社會風氣的引導,也就通過演員的臺詞說了出來,這其實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戲劇沖突的張力,戴著鐐銬跳舞,必有施展不開的無奈。比如一位病人因長期喝酒應酬導致肝硬化最終喪命,眾人于是開始感慨酗酒的危害,王博認為勸別人喝酒的都應該判刑,趙沖也在論壇上發帖呼吁網友遠離酒精……諸如此類具有宣傳教化功能的臺詞不在少數,有時候已經超過了戲劇本身的需要,因此這也在一定程度上沖淡了戲劇化的張力。
網友們吐槽實習醫生太閑愛嘮嗑,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劇作情感線的波瀾不驚,幾位醫生的愛情故事鋪陳得有些平淡,愛了、分了、和了,未能完全吸引觀眾的情緒隨之起伏,情感的部分少了些感染力。而相較于編劇欠奉的長線故事的把控能力,劇中單元式的一個個病患的小故事,倒是不乏戲劇張力和爆發力,反而能給觀者帶來不少觸動和感想。
結語
對于創作者來說,拍行業劇容易費力不討好,一不小心就會被質疑是“掛羊頭賣狗肉”,披著行業劇的外衣談情說愛,同時專業知識的準確性上也容易遭到詬病,所以,對于還處在起步階段的我國行業劇來說,創作者們進行的有益探索應該被鼓勵,觀眾在快意吐槽之后也別忘了多一些寬容。而創作者們,更應該加強自身內功的修煉。做好一部行業劇,不但需要既懂戲劇又有扎實行業背景的編劇,導演、演員等執行團隊也要多花時間做功課,在專業性、通俗性和好看度之間找到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