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富人為什么富
美國富人為什么富
“在美國,沒有一個窮人不是因為他自己的(或其他人)的缺點而變窮的。”
道德這個詞處境微妙。人和低等動物不同,其中一點就在于人有所謂的道德。寵物狗可以隨意在街上大便,沒有另一只狗會沖上去指責它,如果寵物狗的主人也這么做,若非精神狀況上出問題,就是道德不佳了;正如你也看到的那樣,那些有道德的人,還會帶著垃圾袋和報紙,隨手撿走自己狗狗的便便——哪些撒謊成癖的報紙適合用來包狗屎呢?
在另一極,道德狂熱、道德大躍進出現(xiàn)的頻率更高,總是想改造人的腦袋,以期脫離人性,一夜之間,人人都是圣人,有些做法,已經老土,逐漸被人拋棄,但是它的病毒仍在,換個時髦的外衣,照樣可以出現(xiàn)。
比如,你可以老是聽到對“追逐物質”、“喜愛財富”的批評,有些還通過作家極為優(yōu)美的抒情體現(xiàn)出來——當然,他們的書可能賣得不錯,因此版稅也不會少——這就使人建立起不存在的因果聯(lián)系:清貧是有利于道德的。當這種觀念流行以后,社會倒一定會貧窮,財富除了繼承可以被動地得到,其他都要主動,一個人心里厭惡,不去追求,一般是得不到的。
也許這些人會說,貧窮沒有關系,畢竟更有道德了。可是事實并不支持這種觀點。經濟學家弗里德曼舉的這個例子很有說服力:如果強勁的經濟發(fā)展帶來了充分的工作機會,雇主需要別人替他工作,他往往無法實行自己的族群歧視,能雇得到人就很開心了,哪里還敢挑;而經濟停滯或衰退時,工作機會不多,強勢的雇主反而能在過剩的求職者實行自己的歧視了,討厭黑人和婦女?那就把工作機會給白人男性吧。
經濟學家為經濟說好話,你也許覺得說服力不夠,那么,舉個宗教人物的例子。宗教不會把追求財富當成目標的,甚至往往是反對財富的精神來源,也許更有感染力吧。
羅素.康維爾(Russell Herman Conwell 1843 —1925),是美國費城頗有影響的主教,他的一些話,放到現(xiàn)在的中國,可能也會引發(fā)潮水般的攻擊,你看這句:“在美國,沒有一個窮人不是因為他自己的(或其他人)的缺點而變窮的。”再看這句:“美國的100個富人中98個是誠實的,這就是他們成為富人的原因”。通過與他類似的一些宗教人士的宣講,把財富與神圣性,財富與道德正面聯(lián)系在了一起,使它們不至于對立,這種樂觀主義,據(jù)說對美國人的進步起到了作用。
經濟增長、物質的富足為道德提供了更大的空間,我們自己的先哲都說過:衣食足而后知榮辱,倉廩實而后知禮節(jié)。一個人將完美的道德假想寄托在清貧的時代,無論文筆多好,都只是兩類人:要么就是太天真,要么就是太傻。清醒的你我,不要去助長其中的虛偽比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