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行樂圖
雍正行樂圖
雍正行樂圖是描繪雍正皇帝娛樂生活為主的圖畫。在行樂圖中,雍正皇帝化身各種身份,或為古代文人雅士或是神話人物:如彈琴的高士、乘槎的仙人、采菊東籬的陶淵明、獨釣寒江的老漁翁等等。
雍正行樂圖 - 簡介
胤禛與一個道士坐在溪畔的地上,身前的藥葫蘆內一縷煙氣升騰,很可能表現了胤禛煉丹修道的場面“行樂圖”是中國人物畫的一種,一般以描繪皇家的娛樂生活為主題。根據中國最早的繪畫著錄——《梁太清目》,早在南齊時就出現了“行樂圖”。此后,“行樂圖”逐漸成為一個較為常見的繪畫題材。清世宗雍正皇帝(1678—1735年),名胤禛,公元1723至1735年在位。雍正喜好令畫家給自己繪制畫像,其行樂圖數量眾多,特點亦十分鮮明。清代雍正皇帝的行樂圖不僅數量眾多,而且特點十分鮮明。
寧靜、恬淡是其行樂圖主要營造的氛圍。這是雍正行樂圖最主要的特征,也與其它帝王的“行樂圖”形成巨大反差。雍正行樂圖與其編選的詩文集——《悅心集》關系緊密。很多行樂圖和文集中詩文的內容和意境完全一致。
雍正行樂圖 - 繪畫特點
扮成阮籍的雍正皇帝,在竹林中撫琴喜好制作自己畫像的雍正皇帝,在行樂圖中,大多著漢服,扮為村夫、文士、官吏等。不僅如此,雍正還有穿蒙族、藏族和西洋文藝復興后期、新古典時期服裝的行樂圖。這在中國古代可以說是絕無僅有。
此外,因為雍正行樂圖多數是人物畫和肖像畫、山水畫的綜合,人物背景畫法工細而寫實,從中也可以領略雍正時期宮廷山水、肖像畫的風采,了解當時建筑布局、居室陳設等情況[1] 。
雍正行樂圖 - 意義
扮成東方朔的雍正皇帝,在偷桃戲猿雍正行樂圖從題材上看,反映的是皇帝日常生活的情景,或者是皇帝追求的生活意境。從美術史的角度看,這反映的是當時宮廷繪畫的整體風貌,不但反映了當時的宮廷生活、宮廷風尚、宮廷藝術審美,同時也最全面反映了當時宮廷繪畫的各個畫科的最高水平[1] 。
雍正行樂圖 - 動畫版
2014年8月,故宮的工作人員通過數字技術,對《雍正行樂圖》進行了“改編”,制作出動畫版的《雍正行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