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蘭教開齋節
伊斯蘭教開齋節
伊斯蘭教開齋節是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之一,也是回族的盛大節日。在我國,有的民族稱開齋節為肉孜節。開齋節,是阿拉伯語“爾代·菲吐爾”的意譯。按伊斯蘭教規定,回歷每年分十二個月,單月為三十天,雙月為二十九天,每年較公歷少十一天,三年相差一月余。因此,按公歷計算,伊斯蘭教的節日并沒有固定的時間。但回歷每年九月為齋月,齋月期間,穆斯林只許在每天日出前和日落后進餐。老弱病殘、孕婦和小孩可以不用守齋(守齋亦稱封齋或把齋),婦女在月經期間也可以不用守齋。在齋月里,按伊斯蘭教教義要求,穆斯林要做到靜性寡欲,白天戒絕飲食,即使是不守齋的,也要盡力節制自己的食欲,決不允許在公共場所吃喝。齋月的開始和結束,均以見新月為準。齋月有時二十九天,有時三十天。經過一個月的封齋,完成了,“真主”規定的“使命”,于伊斯蘭教教歷的十月初開齋,故稱開齋節。
伊斯蘭教開齋節 - 伊斯蘭教開齋節
伊斯蘭教主要節日之一。阿拉伯語“爾德·菲圖爾”的意譯。波斯語稱“肉孜節”。與“宰牲節”、“圣紀”并稱為伊斯蘭教的三大節日。
中國通用漢語的穆斯林視開齋節為盛大節日,稱之為“大爾德”。時間是伊斯蘭教歷十月一日。是日早晨沐浴盛裝,喜氣洋洋地赴寺參加會禮,并按規定交納開齋捐(即索德蓋·菲退勒),藉以完善全月齋功,周濟貧窮,共度佳節。會禮結束時,互道“色蘭(目)”,表示節日祝賀,并依禮俗宴請賓客,互贈節日食品。穆斯林有的在家誦讀《古蘭經》,祈求真主賜福;有的游墳誦經,悼念亡人。新疆地區突厥語系及其他語種的各民族穆斯林稱此節為“小爾德”。此間除舉行上述儀式外,還依照民族習俗歡歌載舞,以示慶賀。
伊斯蘭教開齋節 - 盛大節日
開齋節是中國回、維吾爾、哈薩克、烏孜別克、塔吉克、塔塔爾、柯爾克孜、東鄉、保安、撒拉等少數民族的盛大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