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
中國紅十字會前身可追溯于1904年3月10日成立的上海萬國紅十字會。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領導、聯系,截至2011年底,中國紅十字會有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紅十字會、334個地(市)級紅十字會、2848個縣級紅十字會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紅十字會、鐵路系統紅十字會、香港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澳門特別行政區紅十字會;有9.8萬個基層組織,215.6萬名志愿者,11萬個團體會員,2658萬名會員,其中1775萬名青少年會員。
組織簡介
中國紅十字會,始建于1904年,以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促進和平進步事業為宗旨,現有基層紅十字組織7萬多個 會員2000多萬。會長彭珮云。中國紅十字會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的紅十字組織,是從事人道主義工作的社會救助團體,是國際紅十字運動的重要成員。中國紅十字會以發揚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促進人類和平進步事業為宗旨。中國紅十字會始建于1904年,建會后一直從事救護傷兵、救助難民和賑濟災民活動,并積極參加人道主義救援活動。中國紅十字會在政府的關懷下,于1950年8月進行改組。1952年恢復在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的合法席位。在協助政府履行日內瓦公約,配合國家的社會主義建設,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紅十字事業進入了持續、快速發展時期。各級各地紅十字會迅速恢復和建立。目前,中國紅十字會有31個省級分會和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分會,7萬多個基層組織,近2000萬會員。在人道領域里的工作不斷開展,并得到了政府及社會各界的支持。備災救災網絡已初具規模,中國紅十字會在開展自然災害的救H力工作中,募集了價值20多億元人民幣的救災款物,為保障受災群眾的健康、保護受災群眾的生命作出了貢獻。1982年以來,中國紅十字會協助政府倡導和推進公民無償獻血事業。中國紅十字會與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和許多國家紅十字會有著良好關系與合作,也積極援助姊妹國家紅十字會。1985年以來,中國紅十字會曾三次擔任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領導委員會成員,并擔任副主席。1993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八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四次會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使中國紅十字會的工作有了法律保障。
宗旨任務
《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規定,中國紅十字會履行下列職責:
1、開展救災的準備工作;在自然災害和突發事件中,對傷病人員和其他受害者進行救助;
2、普及衛生救護和防病知識,進行初級衛生救護培訓,組織群眾參加現場救護;參與輸血獻血工作,推動無償獻血;開展其他人道主義服務活動;
3、開展紅十字青少年活動;
4、參加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工作;
5、宣傳國際紅十字和紅新月運動的基本原則和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
6、依照國際紅十字和紅新月運動的基本原則,完成人民政府委托事宜;
7、依照日內瓦公約及其附加議定書的有關規定開展工作。
組織結構
根據中國紅十字會章程中規定
一、全國會員代表大會
中國紅十字會的最高權力機關是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由中國紅十字會理事會召集,如遇特殊情況可提前或延期召開。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代表由總會和地方紅十字會推選的會員代表以及與有關部門協商產生的代表和特邀代表組成。代表比例由常務理事會根據會員人數和紅十字事業發展需要決定。
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的職權是:
(一)選舉中國紅十字會理事;(二)修改《中國紅十字會章程》;(三)審議批準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四)審議批準理事會提交的工作規劃;(五)決定中國紅十字會的重大事項。
二、中國紅十字會設名譽會長、名譽副會長和名譽理事,根據工作需要,可以設顧問。名譽會長由理事會聘請國家主席擔任。
三、理事會
理事會在全國會員代表大會閉會期間執行其決議。理事會任期五年,下一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召開時換屆。理事構成及比例由常務理事會根據需要決定。
會員代表大會期間,理事會會議由大會主席團召集;閉會期間,理事會會議由常務理事會召集,每年召開一次。其職責是:
(一)聘請名譽會長、名譽副會長;(二)選舉常務理事;(三)選舉會長、常務副會長、副會長;(四)根據會長提名,決定秘書長;(五)增補、更換或罷免理事、常務理事;(六)審查批準常務理事會的工作報告并向全國會員代表大會報告工作;(七)制定發展紅十字事業的大政方針、長遠規劃和年度工作計劃;(八)決定其他重大事項。
四、常務理事會
常務理事會對理事會負責并接受其監督。常務理事會由理事會選舉產生的常務理事組成。常務理事會會議每年召開兩次,由會長或常務副會長召集并主持。其職責是:
(一)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和本章程的規定,向理事會推薦名譽副會長的人選;(二)提出修改章程的議案;(三)審議年度工作報告、計劃;(四)審議總會接受捐贈款物的使用情況;(五)向理事會提出更換、增補及罷免理事、常務理事的議案;(六)批準成立、撤銷全國性行業紅十字會;(七)聘請名譽理事;(八)決定其他重要事項。
五、執行委員會
執行委員會對常務理事會負責。執行委員會由駐總會的專職常務理事組成。常務副會長任執行委員會主任并擔任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法定代表人。執行委員會的職責是:
(一)執行會員代表大會、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的決議,主持總會日常工作;(二)負責編制經費預算,審核年度經費財務決算;(三)指導全國紅十字會的工作;(四)管理總會的動產和不動產;(五)承擔總會的民事、法律責任;(六)負責對外交流與合作;(七)聘請顧問;授予榮譽會員;(八)批準成立專門委員會;(九)完成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交辦的其他事宜。
六、地方紅十字會
(一)各級地方紅十字會的權力機關是同級會員代表大會。各級地方紅十字會會員代表大會每五年召開一次,由同級紅十字會理事會召集,如遇特殊情況可提前或延期召開,時間不得超過一年。(二)各級地方紅十字會建立理事會和常務理事會,任期五年。有3名以上(含3名)專職常務理事的紅十字會,需設執行委員會,主持日常工作。省、市(地)、縣級紅十字會名譽會長由同級理事會聘請當地主要領導擔任。(三)省、市(地)、縣級紅十字會會長一般應推選當地同級現職領導擔任,其工作變動時應及時改選。常務副會長、副會長和秘書長應保持相對穩定。常務副會長為本級紅十字會機關法定代表人,主持日常工作。(四)縣級以上紅十字會應根據工作需要配備專職工作人員,并具備能夠獨立自主開展工作的條件。
七、行業紅十字會
全國性行業成立的紅十字會為中國紅十字會的行業紅十字會,由中國紅十字會常務理事會批準。其工作機構設置和人員配備,由行業紅十字會常務理事會根據工作需要決定。
行業紅十字會按照紅十字運動基本原則,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紅十字會法》,遵循本章程,結合本行業特點開展工作。
八、基層組織
城市街道(社區)、農村鄉鎮(村、組)、企業和事業單位、學校、醫療機構和其他組織中建立的紅十字會為基層組織。紅十字會基層組織的主要職責是:宣傳普及紅十字知識,開展人道主義的救助活動,舉辦初級救護培訓、群眾性健康知識普及及其他符合紅十字宗旨的活動。
主要事件
辛亥革命
1910年2月27日清政府降旨“著派盛宣懷允紅十字會會長。”盛宣懷上任后,立即著手一項重大改革,那就是將“中國紅十字會”易名為“大清紅十字會”。這就給中國紅十字會抹上濃重的官辦色彩。大清紅十字會開辦不久,改變中國命運的辛亥革命爆發了。兩軍靡戰,“血飛肉裂,肢缺骸殘”,慘不忍睹。在血腥與炮火中,人們渴望紅十字從天而降。10月23日,紅會創始人之一的沈敦和接到由漢陽某國兵輪上發來的無線電報,“以兩軍死傷過多,請即親率紅十字會中西醫隊迅速前來戰地,普救同胞。”
10月25日,以總會醫院英國醫生柯師為領隊的大清紅十字會救護醫隊30余人,分編為甲乙丙三隊,乘“襄陽丸”號輪,由上海溯江西上。30日抵漢口, 紅十字會的到來,使傷者看到了生的希望。所以,救護醫隊一到武漢,“布置尚未粗定,即有兩軍傷兵紛紛前來求治。”柯師、峨利生、土培元、楊智生諸醫生來不及喘息,立即實施救治。同時,派出擔架隊,“前往戰線內搶救傷兵,往返以數十次計,足繭肩腫,憊困萬狀。”漢日、漢陽交戰時,“特備紅十字小輪駛入襄河,于硝煙彈雨中爭救傷殘,尤為冒險”。傷兵入院后,“復為裹傷敷藥,晨夕不懈”。特別是,“女看護十人,悉中外閨秀,照料周至。”受傷士兵,“人人感激。” 武漢救傷,持續月余,綜計漢口醫愈病兵576名,傷兵415名,病民31名,傷民106名,醫治無效而死者34名;武昌治愈病兵860名,傷兵562名,病民18名,傷民116名,醫治無效而死者25名;漢陽治愈病兵571名,傷兵120名。
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史上開天辟地、改變時代的重大歷史變革,在短短的幾個月中,舊貌新顏,飆轉豹變,歷史的車輪在向前推進,中國紅十字會也出現了蓬勃發展的可喜局面,據統計,辛亥革命期間,先后設立分會65處,分會醫院30余所,這是前所未有的,難怪有人說中國紅十字事業“發韌于俄日之戰,而大彰于武漢之師”了,而中國紅十字會“善功所及,非特鄂省一役而己”了。
南京大屠殺
1937年12月,日本侵略者攻占南京,南京國民政府和南京市政府拋下數十萬軍民撤出南京城,日軍自12月13日起,進行了一場持續一個半月之久的南京大屠殺,30余萬中國同胞被日軍殘忍地殺害,而留守南京的各類慈善組織冒著槍林彈雨,積極地展開了人道救援行動。以中國紅十字會南京分會的名義,從事施粥、掩埋、施材、施醫施藥等項慈善救濟工作。會址設下關綏遠路樂善堂內。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由于中國紅十字會南京分會等慈善組織的救助,一定程度上使很多人免遭殺戮,很多婦女免遭強奸,拯救了相當一部分人的生命。中國紅十字會南京分會設立的粥廠,解決了一部分難民吃飯的生計問題,確保了一部分難民免受饑餓等非戰爭死亡之苦。于春季開展防疫運動,為市民接種傷寒及霍亂疫苗,有效防止了大規模瘟疫的發生和蔓延,避免了一部分人因瘟疫而死亡的厄運。
從事救助工作期間,中國紅十字會南京分會以影像、照片等資料揭露了日軍的罪行,見證并記錄了南京大屠殺,為南京大屠殺在另一個側面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資料,為日后懲辦戰犯提供了有力的佐證。
汶川地震
2008年四川省汝川“5·12”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災害發生后,在中國政府全面應對抗震救災的同時,民間力量也表現出巨大的參與熱情,大量社會組織和個人捐獻救災款物,參與緊急救援、過渡安置工作。但囿于環境和自身的因素等,民間組織在重建階段出現了大撤退現象,僅5家留在災區。
根據捐贈者意愿,以及國家救災工作總體安排,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第一批安排25億元人民幣用于災后重建工作,支持四川18億元人民幣、甘肅4. 6億元人民幣、陜西2. 4億元人民幣。重建工作將按照國家災后重建的整體規劃,重點支持地震災區經濟條件差、地處偏遠的縣以下農村受災地區,并優先考慮孤殘等弱勢群體的需求,主要建設項日包括衛生院(站)、學校、民房、防災減災設施等。為此,總會成立了災后重建辦公室和災區工作組,領導災后重建工作。
由于中國紅十字會首要的職責是備災救災,且擁有備災救災物資和經驗,所以,中國紅十字會系統的救災響應是比較迅速和有效的〔紅十字會在救災中有特殊的地位,擁有募捐資格,而且擁有正式的、制度化的參與渠道。它不僅自身有條件、有途徑參與救災,而且還可以為其他類型的民間組織進入災區開具通行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