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Atlantis),又譯阿特蘭蒂斯、阿特蘭提斯等,又稱作大西洲或大西國,最早的描述出現于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對話錄》里,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70年,已被一場自然災難毀滅。傳說中這個城市的經典模式,由一系列浮于海上的同心圓連接成。
亞特蘭蒂斯 - 簡介
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亞特蘭蒂斯[1] 是傳說中擁有高度發達的史前文明的一塊大陸,是大西洲文明的核心、地球“第八大洲”。在梵蒂岡圖書館中保存的一批古代手稿中,對大洪水之前曾存在的人類文明也有所談及。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真地存在過一片大陸,這片大陸上已有高度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中,這片大陸沉沒在大西洋中。而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遺跡,似乎在印證著這個假說。在民間的說法中,人們把這片陸地叫做“大西洲”,把孕育著史前文明的那個國度叫做“大西國”。其實,科學界早就給這片神秘消失的大陸命名了,那就是沿用了柏拉圖提出的名字:亞特蘭蒂斯。至2014年尚未有人能證實它的存在。
可以說亞特蘭蒂斯代表了大西洲的精粹,是文化、藝術和工藝水平的集合體現。這是一座紀念碑樣的城市,是其他國家的典范,是顯示亞特蘭蒂斯的偉大所在。亞特蘭蒂斯的綜覽。是傳說中的這個城市的經典模式,由一系列浮于海上的同心圓連接成。可以看到,它是如何一層層由低到高排列向中心的。中心部分是大本營,直徑接近2.5公里。
到目前(2013年)為止,還未有人能證實它的存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于公元前350年在著作《對話錄》中提到“亞特蘭蒂斯”。據他所稱,大約1.2萬年前,“亞特蘭蒂斯”在暴雨和洪水中沉沒,至21世紀沒有蹤跡。
亞特蘭蒂斯(Atlantis, ?τλαντ?ς),又譯阿特蘭蒂斯,又稱大西國,在梵蒂岡城國保存的古代墨西哥著作抄本(即《梵蒂岡城國古抄本》)和存留至今的墨西哥合眾國的印第安文明的作品中,也有過類似的敘述:“地球上曾先后出現過四代人類。第一代人類是一代巨人,他們并非這里的居民,而是來自天上。他們毀滅于饑餓。第二代人類毀滅于巨大的火災。第三代人類就是猿人,他們毀滅于自相殘殺。后來又出現了第四代人類,即處于‘太陽與水’階段的人類,處于這一階段的人類文明毀滅于巨浪滔天的大洪災。”
現代科學發現,在大洪災之前,地球上或許真的存在過一片大陸,這片大陸上已有高度發達的文明,在一次全球性的災難中,這片大陸沉沒在大西洋中。而引發這次巨大災難的是大規模的地震,及其之后所產生的海嘯。火山灰導致整個地中海地區數周之內都處于黑暗之中,遠在英國的植物也受到了影響。地震的威力相當于廣島原子彈爆炸威力的4000倍。而近一個世紀以來,考古學家在大西洋底找到的史前文明的遺跡,似乎在印證著這個假說。
亞特蘭蒂斯 - 柏拉圖書中記載
在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描述中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美麗、技術先進的島嶼,他在書中寫道:亞特蘭蒂斯不僅有華麗的宮殿和神廟,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壇。柏拉圖在描述中說,亞特蘭蒂斯人擁有的財富多得無法想象。亞特蘭蒂斯人最初誠實善良,具有超凡脫俗的智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亞特蘭蒂斯人的野心開始膨脹,他們開始派出軍隊,征服周邊的國家。
他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腐化,無休止的極盡奢華和道德淪喪,終于激怒了眾神,于是,海神波塞頓一夜之間將地震和洪水降臨在大西島上,亞特蘭蒂斯最終被大海吞沒,從此消失在深不可測的大海之中。
柏拉圖描繪的理想國:亞特蘭蒂斯古大陸
柏拉圖在他的著作《對話錄》中,記錄著由他的表弟柯里西亞斯所敘述的亞特蘭蒂斯的故事。柯里西亞斯是蘇格拉底的門生,他曾在對話中三次強調亞特蘭蒂斯的真實性。柯里西亞斯說,故事是他的曾祖父從一位希臘詩人索倫(Solon約639-559BC)那兒聽到的。索倫是古希臘七圣人中最睿智的,索倫在一次埃及之旅時,從埃及老祭師處聽到亞特蘭蒂斯之說。對話錄中的記載大意如下:
在地中海西方遙遠的大西洋上,有一個以驚異文明自夸的巨大大陸。大陸上出產無數的黃金與白銀,所有宮殿都由黃金墻根及白銀墻壁的圍墻所圍繞。宮內墻壁也鑲滿黃金,金碧輝煌。在那里,文明的發展程度令人難以想象。有設備完善的港埠及船只,還有能夠載人飛翔的物體。它的勢力不只局限于歐洲,還遠及非洲大陸。上面這幅壁畫發現于阿克羅提里城中。這座城在3500年前因圣多里尼火山爆發而遭埋沒,于1967年自火山灰中挖掘出來,似乎描述的是正前往北非貿易的船隊。在一次大地震之后,使它沉落海底,它的文明隨之在人們的記憶中消失。
柏拉圖在二千年前述說的這個島嶼,令許多人為之向往,但沒有人能提出有力的證據證明亞特蘭蒂斯確實存在過。因為亞特蘭蒂斯消失在一場火山爆發的大地震及洪水之后,亞特蘭蒂斯在頃刻之間便永遠沉入了海底。根據柏拉圖的記述,由于亞特蘭蒂斯的文明程度極高,國勢富強,漸漸社會開始腐化,貪財好富,利欲熏心。遂發動征服世界的戰爭。但遇到強悍的雅典士兵便吃了敗仗。亞特蘭蒂斯這種背棄上帝眷顧的行為,導致天神震怒,因而喚起大自然的力量,消滅了這個罪惡之島。
城市構造
傳說中的失落古城亞特蘭蒂斯想象圖亞特蘭蒂斯的建筑成同心圓狀,互相用艦只分隔開。隨著越來越深入,身份限制也越嚴格。在圓環內圈是最重要的廟宇和保留地。城市的建筑美妙地讓人感受到了音樂的韻味。鍍金的圓屋頂,由于風力和溫度的不同,會發出和諧的聲音。通常是三個音節。對于亞特蘭蒂斯來說,三是它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線條會重復三次,建筑群由三組類似的建筑組成,三個金字塔組成的塔群。城市的每一層的街道都呈對角線分布,從海濱一角到另一角,在地下還有很多錯綜復雜的地下長廊。
接兩個同心圓層的海洋通道的景觀,從城市內部朝外看去,可以看到城市的另一層。亞特蘭蒂斯的內海區域。而右邊有座燈塔。兩座金屬雕塑支撐著巨大的燈。背景是天空中的三輛飛車。中心城市的一些莊嚴建筑。階梯的最高處,雕塑頭上的翅膀顯而易見。在亞特蘭蒂斯的藝術中那代表了生生不息。城市的整體設計極盡可能的體現了各種藝術的巔峰。階梯通向一座綜合院校。
金子是最常用的建筑材料。城市中心最輝煌的建筑有天文意義。那些金碧輝煌的建筑在風中會發出和諧的音調。城市的中心地帶。鍍金的音樂圓頂是天象館和其他一些公眾建筑。并非所有人都有權進入中心城市到處布滿了巨大的山洞。這是支撐的柱子。仔細看可以看到緊貼入口是金牛座的標志,以及男人和公牛。這塊祖母綠被精細的雕刻成透明,城市的主要法典寫在上面。翻譯成不同的語言和土語。祖母綠被安放在一個地下房間嚴密看守著,那是亞特蘭蒂斯最神圣的地方。離開城市不遠的山谷中掩埋著亞特蘭蒂斯的國王。這是個很深的山谷,專用作墓地。那些墓碑上記錄了人的一生。在這里,不僅埋葬著官員也有藝術家。山谷在山的上面,還有很多已經絕種史前動物。
文明
當時亞特蘭蒂斯的生活非常奢華,因為根本無需用勞力賺取生活,一切都是自動化的,百姓享盡便利。一些邊緣歷史學家大膽猜測,說他們因為過度享樂而遠離精神,違背上帝。大多數人面貌非常俊美,衣服由珠寶點綴,人們跳舞、聚會、服用迷幻藥物。亞特蘭蒂斯人用腦高達90%,跟動物可輕易溝通,不但制造機器人,也通過基因工程創生半人半獸的“卡美拉”,例如美人魚。整個城市都是機械管理,人不需專門讀書,知識可以從特殊裝置中吸取,15、6歲小孩的智慧就已超過現在的高等學者。獨角獸也是他們基因改造出來的。
在亞特蘭蒂斯史前超文明中,最令人注目的科學成就就是能源系統。凱西在這方面留下了十分詳盡的催眠透視記錄。能源系統的中心是磁歐石。它是六面體(橫斷面是六角形)的巨大圓柱體狀的玻璃樣物質,它能吸收陽光,將其轉變為能源。它被設置在波塞迪亞(亞特蘭提斯的首都)太陽宮的中央能源所內,創造出20世紀人類尚未了解的“宇宙能源”,將它集中、增強,以不可直視的強光向世界傳播。1968年,確實在比米尼島附近海底發現了兩座石造建筑。這就是今天被稱為“比米尼大墻”的海下遺跡。1969年7月,人們又在北比米尼發現了古代希臘樣式的裝飾用大理石圓柱。自此以后,海底部分開始隆起,凱西的預言似乎開始實現了。
日常生活
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目前(2010年)世上有一位能追憶起自己前世在亞特蘭蒂斯生活的人──英格麗特·本內特,她的記憶留存在亞特蘭提斯時的一些生活事件和社會狀況,可供人們參考。
從她的回憶中告訴人們,亞特蘭蒂斯人具有相當高度的科學發展。比如說運用水晶做為能源,當時一顆巨型的水晶便足以供應整個城市的能源需求,而且水晶也配合著藥草與芳香來替人們治療疾病。這些發展的基礎是將精神與物質當做同一性質來看待。
在交通工具上,亞特蘭蒂斯人也運用磁能場來驅動類似飛盤的飛行器。亞特蘭蒂斯人在精神與心靈上的開發著重于整體和諧的宇宙觀,亞特蘭蒂斯人運用心靈高度開發的人,作為訊息傳遞的中繼站,其功能就好像現在的衛星接收站一樣。也就是說精神已經成為一種有形的媒介,而不是使用電線電纜,純凈的心靈勝過好幾尺大的盤型天線。而一般的人運用心靈與動物溝通,如與海豚和麒麟做心靈對話更是稀松平常的事。
亞特蘭蒂斯人認為萬事萬物都有她存在的價值與對整體的貢獻,但對于心靈高度成長的人,是賦予較崇高的社會地位的。所以相較于現代人對兒童才藝的培養,在亞特蘭蒂斯的社會里對兒童的教育反而是著重于心靈的成長與開發。對于幼兒的健康成長,仰賴的是心靈培養而不是營養豐富的科學食品。積極向上的想法和振動頻率,是這個學習期間的重點。這使靈魂能夠達到它最高的潛力。
在整體道德下滑的情況下,也出現科學家為了名利,以改變宇宙基本元素來調節氣溫凈化空氣等手段試圖充當上帝。許多的智者都對這些行為所導致的后果提出了警告,無奈多數人對于這樣的預言聽而不聞。所以在英格麗特·本內特的回憶中,提到在亞特蘭蒂斯的最后一日里,整個地殼的變動造成了地震、海嘯和火山爆發,人們在呼喊聲與尖叫聲中被火焰吞噬被海水淹沒,整個亞特蘭蒂斯大陸在極短的時間里消失在海平面上。
社會構成和公共設施
柏拉圖描述的亞特蘭蒂斯很神奇:全島是幾個呈同心圓的陸地,被環狀的運河分隔開。那里的人們有很高的智商,精通哲學、科技和藝術。但不知道是一場什么大災難,竟然使一塊大陸一夜之間沉入海底。有專家推斷:或許那正說明亞特蘭蒂斯只不過是個小島。也有人講,亞特蘭蒂斯是人們記憶中的上古文明的殘留蹤影。
亞特蘭蒂斯的文明十分發達,其社會已經有了明確的階級劃分;人口大約有1200萬;農業的分工也很細致,適宜的氣候使其可以每年收獲兩次;有了系統的文字;已經開始使用貴金屬和合金;遠洋貿易也繁榮至極。
此外,他們還擁有大量的公用建筑,像波塞冬神殿、寺廟、圓形劇場、競技場、公共浴池等。他們的軍事組織也極為嚴密,國土被分為9萬個軍事區域,每個區域設一名指揮官,負責調度12名戰士、兩匹戰馬、一輛戰車以及所需要的一切供給。
海神的傳說
柏拉圖在《迪邁斯》和《格利迪亞斯》中描繪了亞特蘭蒂斯的全貌。柏拉圖將希臘賢人之一梭從埃及祭司那里所聽到之事寫成了故事介紹給世人。
在這個故事中,柏拉圖說,亞特蘭提斯是希臘神話中海神波塞冬的廣大島嶼。這座島嶼被分割成10份,由波塞頓的5對雙生子共同統治。而長子亞特蘭斯,當然也就是以盟主的身份成為王中之王了。而這座島嶼也以第一代國王亞特蘭斯之名,被稱為亞特蘭蒂斯。亞特蘭蒂斯島位于“海格力斯之柱”(直布羅陀海峽)的外側,亦即有“真正的海”之意的大西洋中心左右的地方,其面積則比北非和小亞細亞合起來還更寬廣。至于其強大的權力則并不僅限于周邊的大西洋諸島,而是遠達歐洲、非洲及美洲。
柏拉圖的亞特蘭蒂斯預言與埃德加·凱西的預言有些細節非常一致,但也有相異之處。特別是有關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有很明顯的不同。柏拉圖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在“一日及悲慘的一夜”發生的;而凱西卻認為亞特蘭蒂斯的滅亡是經過前后三次(從時間上來說是公元前50000年至10000年間)大激變所造成的。首先,在公元前50000年時發生了最初的異變。雖失去了大陸的一部分,但還持續著亞特蘭蒂斯的繁榮文明。接著是在公元前15650年所發生的第二次異變。這時大陸被分成數座巨島,人民紛紛遠走他鄉。
在公元前10000年,最后的異變發生了。以超文明為譽的亞特蘭蒂斯,終于經不起如此大的激變而消失了。但是,在第一次、第二次激變后的移民及逃過最后異變大難的亞特蘭蒂斯人,卻廣布在世界各地。亞特蘭蒂斯超文明的遺產渡過了遠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瑪雅文明的興盛。
亞特蘭蒂斯 - 位置考證很多歷史學家認為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神話,柏拉圖只不過借它比喻雅典社會的價值觀,但不少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都希望找到,還它一個真面目。
1675年,瑞典人魯布德克認為這個被水淹沒的陸地就在他的國家里。另有一些人說它在今天的巴勒斯坦的位置上。德國人博克認為南非一帶是大西國的地方,而法國人德利爾·德薩爾則提出高加索就是從前的大西國。后來,177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時期成為巴黎市長的巴伊曾斷言,大西國在現在的斯匹次卑爾根群島。
1855年,雅克布·克魯格自認為解決了這個問題,說大西國就是北美洲。然而這種觀點遭到貝利烏的反對,后者在1874年發表的著作《大西國人》中說,大西國這塊陸地的位置應該在目前的北非這個地方。他的這個觀點受到了大家的重視,于1893年被德國人克內泰爾多次援引,并得到了他的發展。后來,這一觀點還啟發了皮埃爾·伯努瓦,給了他寫出《大西國》這部著名小說的靈感。
到了1926年,博查特說得更為確切,說大西國就在突尼斯的鹽湖地帶。他的說法博得了阿爾貝特·赫爾曼的支持,此人于1927年說,博查特的假設使他完全信服。1929年,巴托利和拉特埃宣布說,大西國不在別的什么地方,就是希臘共和國!還有一些理論認為大西國在西班牙南部,在非洲西海岸,在西爾特,在大洋洲,甚至有人還說在南太平洋……
這最后一種假設是1946年由伯德探險隊的考古學家們提出來的,他們在南美洲的西邊太平洋底發現了一片陸地。可20世紀50年代初,一位名叫于爾根·施帕努特的年輕牧師聲稱,他在赫爾戈蘭島附近北海水域發現了消失陸地的遺跡。雖然今天的桑多里尼島只不過是個由3座小島所組成的火山島,可是在以前它是個直徑達18公里以上的圓形島嶼。原來的桑多里尼島因公元前1490年左右火山的一場大爆發,使得島的中央部位炸毀,所以才變成今日的3座小島。從厚達50公尺以上的火山灰下所發現的亞克若提利遺跡,確實與克里特島相同,全都有雄偉壯觀的石造建筑物、壁畫、壺等等,而且也殘留著米諾亞文明的痕跡。可是,它是否就是大西國,卻還有許多值得爭議之處。
重要的學說如下:
塞浦路斯說
一名自稱神話學及古代研究專家的美國探險家羅伯特·薩馬斯特(Robert Sarmast),在其出版的書《發現亞特蘭蒂斯》中則認為有其事,并以柏拉圖的描述作為其研究的主要依據。
他說柏拉圖提供了亞特蘭蒂斯的“具體線索”,當中45個線索顯示它位于塞浦路斯南部海域,并稱海洋影像圖顯示的塞浦路斯古代地貌與柏拉圖描述相符合。薩氏更說自己找到很多柏拉圖曾提及過的地點,包括一個長方形平原,中間就是亞特蘭蒂斯城。
他的理論中心是地中海盆地古時曾發生“洪水大災難”,令到地中海于現時直布羅陀海峽的地方連接大西洋。這個說法同柏拉圖說有個大洪水“吞沒”亞特蘭蒂斯島,以及曾經大洪水的說法相符合。
克里特島說
該學說認為亞特蘭蒂斯在克里特島。因為英國考古學家埃文斯于二次世界大戰前發現了位于克里特島上的大規模遺跡,而且再加上北方的一個圓環狀小島“錫拉島”(又名圣多里尼/桑多里尼)上發現了描繪現在已成為內海的火山口,以前曾經是一個小島的證據,因此有人懷疑席拉島正是亞特蘭蒂斯傳說的由來,因為據研究,約西元前15世紀(也就是柏拉圖年代的900年前),錫拉島上的圣多里尼火山發生了一次大爆發,爆發導致火山口上建立的文明城市被毀滅,也引發了海嘯,這次火山噴發使得原本仰賴貿易的邁諾安文明受到了重大打擊,就此一蹶不振。
支持此說的人認為,柏拉圖(亦或是他表弟柯里提亞斯或最初聽到這故事的希臘人索隆)把數字弄錯了,因此整個數字夸大了十倍以上,900年變成了9000年,4萬平方哩變成了40萬平方哩,所以才變成了這樣的傳說。
南極說
支持此說的人以考古學家兼作家葛瑞姆·漢卡克以及蘭斯·弗列里亞斯為代表。
此說是認為亞特蘭蒂斯應該是在南極半島,并以“地殼滑動說”來解釋亞特蘭蒂斯的毀滅,認為亞特蘭蒂斯不只是受到了火山等等的災難,緊接而來的是嚴寒,從而導致亞特蘭蒂斯人放棄了自己的故鄉,南極半島隨后也被厚厚的冰層覆蓋。
直布羅陀說
法國普羅旺斯大學地理學教授科林那·吉亞德(Collina-Girard)認為柏拉圖在書中描述的“亞特蘭蒂斯”位于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一帶。
科林那研究了人類于19000年以前從歐洲向北非移民的歷史,認為在亞特蘭蒂斯大陸存在的時期,直布羅陀海峽有高于海平面的陸地存在,而亞特蘭蒂斯大陸就在今日的安達魯西亞與摩洛哥之間。
愛爾蘭說
亞特蘭蒂斯古城可能靠近摩洛哥海岸瑞典地理學家烏爾夫·埃林森于2004年出版的《地理學家眼中的亞特蘭蒂斯:勘探仙境之國》一書中認為,愛爾蘭島即為亞特蘭蒂斯大陸。主要論點來自于柏拉圖所描述的島國大小及地貌與愛爾蘭島極為相似,并且兩者都有巨石墓葬文化。亞特蘭蒂斯沉沒的傳說可能來自于公元前6100年,冰河時期結束導致海平面上升,淹沒許多沿岸島嶼。長時間的以訛傳訛將小島的沉沒夸大為毀滅性的災難。
加的斯說
有研究者認為亞特蘭蒂斯位于西班牙的加的斯附近。2011年,由哈特福大學 (Hartford University)教授弗羅恩德(Richard Freund)在位于西班牙加的斯 Cadiz 北部的多納那國家公園(Donaña National Park)沼澤地的考古發現,認為此地即是因海嘯而毀滅的亞特蘭蒂斯。
亞特蘭蒂斯 - 考古發現美國考古學家羅伯特·薩爾馬斯2004年11月14日宣稱,在現塞浦路斯和敘利亞附近海域發現了亞特蘭蒂斯的蹤跡。薩爾馬斯和他的科考小組在塞浦路斯和敘利亞附近海域發現了水下人工建筑。這是一座位于塞浦路斯海岸東南80公里處、水下約1500米的人工建筑。水下聲波定位儀探測結果顯示,在水下的一座丘陵上,有一段約3000米長的城墻,以及一個砌有圍墻的山頂和深深的戰壕。
雖然僅僅通過這些磚塊和水泥還不能充分證明它的下面埋沒著一座城市,但薩爾馬斯堅信,塞浦路斯就是亞特蘭蒂斯城的頂端,在海水沉積物下面一定埋沒著更多的人工建筑。
考古學家稱在海底發現遺失世界亞特蘭蒂斯2009年12月,一組“海下考古學家”宣稱,他們在加勒比海海底發現了傳說中的亞特蘭蒂斯遺失的世界。這些專家公布了他們從加勒比海海底拍攝的一系列照片:加勒比海海床上的場景,這可能就是一座古代城市的廢墟,年代比埃及金字塔還早。
一個匿名組織在法國媒體上公布的圖片顯示,廢墟中有工整的格子狀建筑,看起來就像一座城市縱橫交錯的街道。這個組織還稱,他們甚至在城市中找到一座金字塔。這個組織稱,這些圖片都是在加勒比海海底拍攝的,但他們沒有給出具體位置。他們公布照片的目的是籌集足夠資金,以進一步對廢墟進行探索研究,并著手開發。這些照片在網絡上引發爭議,懷疑者稱這可能是一個騙局。
2013年5月6日,巴西和日本地質研究人員宣布,在距離里約熱內盧上千公里的大西洋海床上發現大片花崗巖,可能證明存在類似“亞特蘭蒂斯”那樣的失落大陸。這些花崗巖樣本是2011年在海地山脈“里約大海隆”的挖掘作業采集到的。花崗巖是組成大陸殼的主要巖石,只可能生成于陸地。按照大陸漂移假設,那片區域可能屬于一億年前非洲大陸與南美洲大陸分離、形成大西洋時沉沒的大陸。海隆指寬廣且坡度和緩的海底隆起區。里約大海隆位于里約熱內盧州東南方向1000多公里處,最寬大約1000公里,符合傳說中對“亞特蘭蒂斯”的描述。
亞特蘭蒂斯 - 谷歌地球考證
谷歌地球顯示的疑似亞特蘭蒂斯位置輪廓北京時間2010年2月21日,據英國《每日郵報》報道:借助谷歌公司新版谷歌地球中的“谷歌海洋”功能,有科學家宣稱他們發現了疑似“亞特蘭蒂斯”的沉沒之處。
借助于谷歌公司最新推出的“谷歌地球”軟件,科學家們從中發現了一些神秘的紋路和矩形圖案,并認為它極有可能是失落之城“亞特蘭蒂斯”的沉沒之處。致力于研究失落之城“亞特蘭蒂斯”的學者和浪漫主義者的美好愿望,目前很可能會再次被殘酷的現實擊得粉碎,因為這張由谷歌公司最新產品谷歌海洋所拍攝的照片根本與“亞特蘭蒂斯”毫無關系。谷歌公司一位發言人向外界證實,照片上神秘的十字交叉紋路與失落之城完全無關,這些紋路只不過是海洋測量船在繪制洋底地圖時所搜集的聲納數據的細長波段。
該發言人表示,“谷歌地球確實完成了許多神奇的發現,包括此前發現了莫桑比克境內的原始森林。那里存在著許多人類此前從未知曉的新物種,人們還在那里發現了古羅馬風格的別墅遺址。然而,這一次并沒有重大發現,用戶所看到的只不過是聲納數據搜集過程的一個贗象。測量船通常就是利用聲納來搜集海洋數據以實現對洋底的精確測量。這些紋路反映了測量船在搜集數據過程中的航線,而紋路之間存在著大塊的空白區域,這也表明了我們人類對海洋世界知之甚少。”
事實證明,谷歌地球的這些圖案與“亞特蘭蒂斯”毫無關系,人們試圖找到這座千年古城的希望再次破滅。
亞特蘭蒂斯 - 相關創作
《海底兩萬里》《海底兩萬里》(Vingt mille lieues sous les mers)/儒勒·凡爾納——本作中亞特蘭蒂斯只是在其中一幕出場,并非核心
《冒險少女娜汀亞》(海底兩萬里)/GAINAX、NHK
雖然藍本是凡爾納的小說,但亞特蘭蒂斯卻搖身一變成為主要事件圍繞的核心。
亞特蘭蒂斯在本作中的超古代文明印象成為了后來亞特蘭蒂斯相關創作一定會參考的其中一個藍本。
《失落的帝國/》迪士尼,2001年
由于本作中亞特蘭蒂斯的印象和動畫片海底兩萬哩的相似度太高,曾經引發極大爭議。
《神話世紀》/微軟,2002年
《神話世紀》:泰坦/微軟,2003年
戰役模式中的男主角是亞特蘭蒂斯人,資料片中則增加了亞特蘭蒂斯人的文明。
《變形金剛》 系列
戰斗吧!超機械生命體變形金剛/東映,1987 年
變形金剛:微型傳說/Actas,2003年
亞特蘭蒂斯在本作中指的同樣是超古代的文明,但卻因為濫用微型金剛發動戰爭而毀滅。
變形金剛:銀河原力/GONZO,2005年
亞特蘭蒂斯在本作中指的是沉沒于海底的一艘古代變形金剛移民船。
《古墓麗影》 (Tomb Raider)/第三波
一代的主軸劇情
亞特蘭蒂斯傳奇/小學館,2002年
以尋找亞特蘭蒂斯為題材的漫畫,東周齋雅樂原作,魚戶修漫畫,中文由尖端出版發行。
《異魂志》
玄幻、科幻跨界,首發于17k文學網。
進化,是生命永恒的主題。
進化的起點在哪里,終點又在哪里。
是異能者,還是喪尸,亦或是上古的種族。
失憶特種兵在島國生活的殺戮、放蕩中尋找正義,在與野心家的抗爭、毀滅中尋找自我,在無數的神話、傳說中尋找隱藏在地球背后的真相。
當他發現人類大腦的連接已成不可逆轉之勢之時,毅然用自己的靈魂,在人類大腦互聯網的終端寫下了三條法則。開創新人類腦連接的新時代。
亞特蘭蒂斯 - 古書記載
在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描述中亞特蘭蒂斯是一個美麗、技術先進的島嶼,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前370年。他在書中寫道:亞特蘭蒂斯不僅有華麗的宮殿和神廟,而且有祭祀用的巨大神壇。 柏拉圖在描述中說,亞特蘭蒂斯人擁有的財富多得無法想象。亞特蘭蒂斯人最初誠實善良,具有超凡脫俗的智慧,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亞特蘭蒂斯人的野心開始膨脹,他們開始派出軍隊,征服周邊的國家。
他們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腐化,無休止的極盡奢華和道德淪喪,終于激怒了眾神,于是,海神波塞冬一夜之間將地震和洪水降臨在大西島上,亞特蘭蒂斯最終被大海吞沒,從此消失在深不可測的大海之中。
亞特蘭蒂斯新解:
亞特蘭蒂斯正是傳說中的大西洲,是地球七大洲之外的,另外一個大洲。
亞特蘭蒂斯的拉丁文為ATLANTIS,以A打頭,如果研究世界各大洲,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除了歐洲之外,其他各大洲都是以A打頭。而且除了歐洲之外,其他的大洲,幾乎都是獨立的大陸。
所以可以推斷出,歐洲本為亞洲,而歐羅巴這個稱呼,只是神話時期的產物。在大西洲消失之后,湊數湊出來的一個大洲。
七是一個很神奇的數字,一周七天,世界七大洲,佛教的七步蓮花,PH值中性為七,等等。
所以有推斷,真正的亞特蘭蒂斯,正是天上的月球,具體如何進入太空繞著地球旋轉,卻是無從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