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瓷
主席瓷
主席瓷,特指1974年湖南醴陵和1975年江西景德鎮制作的一批瓷器,這兩批專為毛澤東主席設計研制的瓷具是20世紀中國制瓷工藝的代表,在收藏界被稱為“主席瓷”或“毛瓷”。
簡介
制作歷程
醴陵制毛主席用瓷
毛澤東和他使用的“勝利杯”。1974年,毛澤東最后一次回湖南,在省委九所一號樓住了114天。毛主席所用的生活瓷具都是隨身帶著走的,當時毛主席用的瓷器都有些重,主席晚年手有些抖,不再適合他使用。
當時的湖南省委書記張平化,為了慶祝毛澤東82歲生日,曾提議燒制一批專供毛主席壽宴上使用的“貢瓷”,作為家鄉人民對他的祝福。
時任湖南省委接待處處長的蕭根如獲知這事后提出,醴陵的制瓷水平頗高,能否由醴陵承擔這任務。
有關部門對這批瓷器的要求是:釉下五彩,內外雙面有花;重量輕而結實耐用;保溫效果好;無鉛毒,不含鎘,確保用者健康;永不褪色。 釉下彩雙面有花,這在當時的制瓷業尚無先例。據蕭根如回憶,這建議是他先提出來的,為了讓毛主席吃飯時心情愉快。沒想到他這一提,竟造就了中國陶瓷彩繪工藝史上的一大獨創。
群力瓷廠接受這項任務后,成立了研究小組,多次試制,經過一個多月時間,“毛主席用瓷”終于在1974年11月燒制成功。那批薄胎釉下雙面五彩花卉瓷器晶瑩剔透,似玉泥嫩肌般溫潤可人,各項指標皆符合要求,充分展示出醴陵瓷的獨特神韻和空前絕后的制瓷成就。有關方面從2萬件成品中挑了40套帶走,其余的全部銷毀。
1974年12月26日是毛主席82歲生日,國務院總理周恩來在23日乘專機到長沙,向毛主席匯報工作及祝壽,他們一起用餐時使用的碗,就是由醴陵群力瓷廠生產的釉下五彩薄胎碗。這種碗內外均飾有五彩月季花卉,所以被稱為“紅月季碗”。
從這以后,“紅月季碗”及該批其它醴陵“貢瓷”一直伴隨在毛澤東身邊。
景德鎮制毛主席用瓷
1974年底,中共中央辦公廳特地為毛澤東主席定制了一批美觀、適用的生活專用瓷器。
1975年1月,隸屬于輕工業部的景德鎮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組織了40余位頂尖高手,集合了當時我國陶瓷工藝技術最高水準的設計、制作、繪畫、調色配方、燒窯等各方面的高級專家和技術工人進行科研攻關,用稀有且儲量已經枯竭的特種陶土即江西撫州臨川高嶺土作原材料,經過反復試驗,終于燒制成功。它的制作難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中國歷代瓷器的傳統燒制,稱得上是中國最后一組“官窯”的杰出之作。
主席瓷 - 特點 這類瓷器質地細膩、瑩白發光、精美絕倫,圖案多為梅花和向日葵,這是因為毛主席喜歡梅花,而向日葵則象征蒸蒸日上,為主席制作的專用瓷器包括餐具、茶具等,全部配套生產,多達數十種。
醴陵陶瓷
歷史
主席瓷醴陵陶瓷文化歷史悠久,經考古發現,那里陶瓷生產可上溯至東漢時期,至今已有近2000年的歷史。
1906年,辛亥革命后曾出任國民政府國務總理的湖南人熊希齡,與醴陵舉人文俊鐸創辦“湖南官立瓷業學堂”、興辦“湖南瓷業公司”,引進人才,從外國購買設備,令醴陵瓷異軍突起。
1907年至1908年,湖南瓷業學堂研制出草青、海碧、艷黑、赭色和瑪瑙紅等多種釉下顏料,運用國畫雙勾分水填色和“三燒制”法,生產出令人耳目一新的釉下五彩瓷器,被業內人士及國內外輿論贊為“白如玉、明如鏡、薄如紙、聲如磬”。當時,醴陵生產的釉下彩瓷還當作貢品進獻給慈禧太后。
1915年2月,美國為慶祝巴拿馬運河工程竣工,在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舉行“巴拿馬太平洋萬國博覽會”。參加博覽會的湖南醴陵釉下彩瓷“扁豆雙禽花瓶”,因瓷質細膩、畫工精美、五彩繽紛,所以和茅臺酒一同奪得最高金牌獎。
釉下五彩工藝
釉下五彩瓷由于多次受到戰爭影響醴陵釉下五彩瓷生產中斷。新中國成立后,在毛澤東主席的親自過問下,1955年醴陵成立湖南陶瓷研究所。
研究所從鄉下請出唯一健在的釉下彩老藝人吳壽祺傳授釉下彩技藝,吳壽祺出山后,一面培養釉下彩繪人員,一面改革傳統工藝,將“三燒制”改為兩次燒成,令釉下五彩工藝得以“復活”。但到現在醴陵釉下五彩瓷的燒制配方仍然是絕密。
1956年,經中共中央正式下文批準,國家財政撥款800萬元人民幣,在醴陵官立窯場原址重新建成了全國唯一能燒制釉下五彩瓷器的專業瓷廠——群力瓷廠。從1958年開始,醴陵“官窯”便承擔為國家領導人和中央機關燒制瓷器的任務。
瓷器泥料
當年制作“主席瓷”選用的是湖南洪江市的大球泥,這種泥粘度好,質地白,燒制瓷器成型好,透光好,是蕭瓷的優質上等泥料,但因過度開采而在一年后絕跡。
主席瓷下落
“主席瓷”特指1974年醴陵瓷和1975年景德鎮制作的一批瓷器,這兩批專為毛澤東主席設計研制的瓷具也是20世紀中國制瓷工藝的代表。
醴陵瓷
醴陵產的“主席瓷”,當年有關方面從2萬件成品中挑了40套帶走,其余的全部銷毀。任務完成后,為了獎勵參與制作者中少數幾個成績突出者,群力瓷廠廠黨委經請示上級同意,每人發了一件次品瓷器以作紀念,余下的全部銷毀。而醴陵自1974年為毛澤東燒制專用的釉下雙面五彩薄胎瓷以后,就再也沒有生產制作主席用瓷。
景德鎮制作
“7501主席用瓷”是景德鎮75年專門為毛主席生產的日用瓷器。只有釉下彩梅花圖案。實際上“7501主席用瓷”只生產了1000余件,另外還有1000余件“水點桃花”,真正成套的也只有當年送入中南海的那三套,包括輕工業部陶瓷工業科學研究所產品陳列室的“7501主席用瓷”在內,均不成套。
20世紀80年,沒有任何收藏意識的陶研黨委決定,將這批封存達五年之久的成套瓷器,當福利品發給職工,由于大小不一,采用的“抓鬮”的方式。剩下還有少部分,以收取低廉的工本費半賣半送地給了一些有關系的單位領導珍藏。
1992年,這批散落民間的7501主席用瓷珍品終于引起了收藏家、陶瓷商人的關注,他們發現了這批陶瓷中所蘊含的巨大經濟價值。
收藏價值
拍賣
2001年,經中央批準,醴陵用當年為毛澤東主席制作專用瓷器剩下的封存近30年的瓷泥再制毛瓷取得成功,再現當年毛瓷風采。這批復制“主席瓷”共燒制了2001套,得到收藏界的追捧,拍賣價格一直高企。
2004年,剩余瓷泥在紀念鄧小平誕辰100周年的“紅色瓷典”中被特批使用。這批醴陵瓷器集合了多位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共同創作,燒制了2萬套才遴選出這2004套精品,極為珍貴。
2013年6月19日,毛澤東專用瓷碗出現在香港,并進行一場矚目的拍賣,估價為1000萬至1250萬元港幣。這套名為“釉下五彩毛瓷碗”的毛澤東專用瓷碗,據稱是在毛澤東81歲生日時訂制,一共有十套,這次來香港拍賣的是其中一套。“釉下五彩毛瓷碗”一共有五只,碗上的圖案印上春夏秋冬的花卉,據稱是配合毛澤東的詩詞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