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位于泉州市德化縣水口鎮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從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飛流直下,水霧形成的虹霓霞霧,使你感到山嵐襲人。
介紹
簡介
本來岱仙瀑布的單級落差是139米,但是2003年經福建省地質測繪院精確測量,德化岱仙瀑布單級落差184.053米,比原先測量的139米“拔高”45.053米。據悉,該瀑布與被譽為“天下第一瀑”、“中國瀑布之最”的雁蕩山的大龍湫瀑布相差不足13米,是福建省發現單級落差最大的瀑布。
地理環境
從德化縣城乘往福州的汽車,到達赤石口,翹首東南望,只見遠處奇峰攢集、異巒疊嶂,瀑布若銀河倒懸,一幅大自然美妙畫面映入眼簾,不禁使人想起李白“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詩句。歷代許多文人墨客,到此探幽覽勝,寄娛林泉,見景生情,創作了許多美麗的詩篇。清代隱士毛一夔陶醉于岱仙漈和油漏漈的山光水色,抒發他酷愛大自然美景和超凡出俗的情思,寫下了“足快尋幽興,奇觀豈但泉;有山皆入幻,無木小先天。云鳥千崖共,碧空一字懸。浮生能免事,微醉亦飄然”的詩篇。
從赤石口沿著一條曲折幽深的山遭溯溪而上,一路林木蒼郁,空氣清鮮,峰回路轉,鳥鳴谷應。至瀑布底下仰望,只見如刀削的懸崖拔地而起,上頂云天,象一道高聳的天然墻垣,峭陡險峻,森嚴壁立。發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匯入沿溪小澗,流經飛仙山,把巍峨的飛仙山劈成兩半,于100多米高的峭壁,分兩股飛瀉而下。東為岱仙漈瀑布,西為油漏漈瀑布。岱仙漈高139米,寬lO~26米,如烈馬脫羈,雄渾奔放,咆哮呼嘯,氣派非凡;油漏漈高約120多米,寬110多米,瀑水依崖緩流,溫和寬厚。兩處交相映襯,格外壯觀。晴天,陽光照射,岱仙瀑布酷似巨幅珠簾下垂,銀光閃閃;陰天,瀑布飛濺成霧,蓋上一層層輕紗,如含情脈脈的少女,倩影隱隱約約,遮遮掩掩。清晨,站在飛仙山腰,望山谷濃霧彌漫,茫茫一片,瀑布撲朔迷離,游人如浮云間,置身神仙幻境。有時山風驟作,天上亂云飛渡,山腰霧海翻滾,聆聽瀑布吼聲,猶如千軍萬馬,震人心魄。春天,站在瀑布底下,上有萬仞飛瀑,周圍山花簇擁,則如置身于《西游記》的水簾洞之中,心曠神怡,渾身勞累盡消。
傳奇神話
前些年,當地人民在懸崖絕壁間開出一條三四公里長的渠道,引瀑布水灌溉山腰間300多畝梯田,迎來了連年豐收。這“人工天河”,使飛瀑增輝,山河生色。當地人民高興又神秘地告訴游客,相傳過去飛仙亭上有一首仙女詩:“有喜有喜,有財有財,青龍時世,遠方人來。”仙女這些預言,今天不正成為現實嗎?瞧,飛瀑又展露笑容在歡迎遠方的游客!
民間流傳,馬氏三仙姐妹飛臨飛仙山,留戀人間,一留岱仙,另兩仙女分別飛往銀瓶山和飛鳳山(在德化縣水口鄉久住村和上湖村附近)。
古詩贊美
飛仙山、岱仙漈、油漏漈,不僅名稱奇特令人遐想,而那氣勢磅礴的飛瀑,鬼斧神工的峭壁和詼諧古老的傳說,更令人神往。明代進士賴垓賦詩贊曰:
旁午明嵐雜紫煙,尋幽客醉唱云眠。
影納凌霄閣,百道泉飛駕電鞭。
何年懸絕磴? 遠游今日挾飛仙。
壁上情還劇,回首斜陽又一天。
旅游指南
導游:
岱仙瀑布岱仙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位于德化縣東部的水口和南埕兩鎮,總面積35平方公里。風景區以水口和南埕兩鎮的溪流為主線,將岱仙湖休閑區(涌口水庫)、岱仙瀑觀光區、漂流探險區和溫泉度假區等四個區域貫穿成“一水帶四區”的景觀組合。
岱仙湖休閑區位于德化縣水口鎮中心,船島山、下獅山、背腰里內湖、大云山內湖、葫蘆坑內湖、虎尾山農田,給岱仙湖自然風光增添無限魅力;龍山宮、無事亭、烈士紀念碑、古渡石碑更為岱仙湖人文風光增加無限價值。而沿著赤石溪逆水而上,便是岱仙瀑觀光區,可觀賞到“華東第一瀑”——岱仙雙瀑。岱仙瀑布在水口鎮湖坂村摘錦,發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經過山勢雄偉的飛仙山峰,沿著139 米高的峭壁。瀑布分兩股飛瀉而下,東為岱仙瀑布,西為油漏瀑布。岱仙瀑布急流直下,聲若雷鳴,氣派非凡。油漏瀑布寬110象一張鑲在大石的銀毯,陽光直射,恰似珠簾下垂。兩處交相輝映,格外壯觀。岱仙瀑布為福建省最大的瀑布之一,中國少有。在南埕鎮境內的漂流探險區和溫泉度假區,人們可以選擇驚險刺激的石龍溪橡皮艇漂流,也可以選擇輕松愜意的桃仙溪竹筏漂流,還可以盡情享受舒適飄逸的湯坑溫泉療養。
交通:
坐泉州到德化的長途車,再轉車前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