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嫌母丑
兒嫌母丑
兒嫌母丑,余姚丁大媽換上新衣,凌晨4點挑著米粉、火腿、雞蛋和給剛出生孫女的衣服到蕭山找兒子。可兒子不接電話,丁大媽說兒子曾說她“你長得太丑,不要來丟我面子”大媽哭著又回去了:家裡很窮,培養他大學畢業不容易。
辛辛苦苦去看兒子孫女,卻吃了“閉門羹”,被兒子拒之于門外,雖然借口是出差,但自己不在,妻子總在吧,怎么能讓母親將東西帶回家去,怎么能讓母親不看看孫女呢?這位不孝兒子嫌其母親太丑,覺得丟了自己的面子。母親生得丑,你能好到哪兒去?“兒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貧”看起來古話要修改了。
或許這位母親可能生得丑了些,但作兒子的,并沒不能嫌棄母親。其實,“兒嫌母丑”并不是偶然的,自己在哪裡上班,并不讓母親知道,大學畢業之后就和家裡來往很少了。平時也不打電話給父母,至于法律上的“常回家看看”恐怕對其一點作用都沒有用。
這位作兒子的還是名牌大學畢業的,是母親做保姆,父親工在地上打臨時工來供起讀大學的。可這位看似很有出息的兒子,卻是個道德敗壞的人,這樣的不孝兒子真該曝光,讓大家看看他能長得有多俊?煺一步說,即便是擁有了城裡人的樣,可他的思想呢?卻是丑陋無比。
家住農村,父母又沒有高收入的職業,經濟條件不好,再加上長期生活在農村,會有許多壞習慣,父母的各個方面的確很難與上了大學的兒子相比較,但畢竟是自己的父母,不管父母怎么樣,養育之恩是有回報的,不管如何,都要孝敬父母的,可這位兒子竟然是借口母親“丑”而不見母親,實在令人無法接受。
說起來,所謂的“兒嫌母丑”,嫌的只是“母窮”,如果母親是“富一代”,家財萬貫,這位“兒子”賺母親丑嗎?恐怕早就表現得不一樣了。在現實生活中,有點拜金主義,也不是一定要受到評判,但為了自己的“面子”,竟然連一點母子之情都不顧了,這樣的人該受到譴責,讓大家看看其丑惡的嘴臉。
農村和城市的差距不可能在短時間改變,母親的窮也不可能改變的,但親人之情的關系卻不該受到金錢的牽制。一個嫌母丑的兒子,實在是不配稱作“兒子”了,不知道他如何面對自己的女兒?如何告訴她自己的“不孝”。
“兒嫌母丑”是一種“丑陋”的病,雖然是個人的,但需要通過“社會”來治療,通過“法律”來治療。不然,這位兒子也未必就能夠“醒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