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電望遠鏡
中國建造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
1995年,我國天文學家提出了在喀斯特洼地中建造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的設想,并選址于貴州省黔南州平塘縣的大窩凼洼地。郭正興教授領銜的團隊,2011年參與到這個項目中。
據(jù)了解,望遠鏡項目的選址工作早在1994年就開始了。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的南仁東教授提出利用喀斯特洼地作為望遠鏡臺址,開始了為期10余年的預研究。郭教授解釋,選址貴州喀斯特地貌是因為那里有很多天然形成的天坑,剛好適合“鍋”狀的望遠鏡。山區(qū)人煙稀少,也不受射頻信號的干擾。四面環(huán)山的地形形成了天然的反射面,屏蔽了眾多人為信號的干擾。望遠鏡項目的工程施工階段由國家天文臺牽頭,東南大學在該項目中作為技術支撐,“比以往任何一次都有挑戰(zhàn)。”
最大射電望遠鏡可找外星人
我國的望遠鏡與美國望遠鏡都是整體固定在地面上,但我國望遠鏡500米半徑的球面是由4400多面主動反射單元構成,這一個個小的反射單元可以進行對焦,因此靈敏度可達Arecibo望遠鏡的2倍,巡天速度是它的10倍。與號稱“地面最大的機器”的德國波恩100米望遠鏡相比,中國的靈敏度提高約10倍。
我國望遠鏡的一個目標是探測外星人,但這不是主要科學目標。和發(fā)現(xiàn)“上帝粒子”的設備一樣,我國望遠鏡的主要目標不是在短期內(nèi)實現(xiàn)經(jīng)濟效益,而是要探測宇宙中的遙遠信號和物質(zhì)。比如宇宙中間的氣體、微波激光以及脈沖星,實現(xiàn)對宇宙物質(zhì)成分和演化歷史最基本的理解。
射電望遠鏡簡介
射電望遠鏡由定向天線或天線陣、饋電線、高靈敏度接收機和記錄儀等部分組成。天線或天線陣將收集到的天體電波,經(jīng)過饋電線送到接收機上,接收機具有極高的靈敏度和穩(wěn)定性,它將微弱的天體電波高倍放大后進行檢波,再將高頻信號轉變?yōu)榈皖l形式記錄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