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發明
四大發明簡介
中國四大發明是指古代中國的四種發明,一般是指造紙術、指南針、火藥、活字印刷術。此一說法最早由英國漢學家李約瑟提出并為后來許多中國的歷史學家所繼承,普遍認為這四種發明對中國古代的政治、經濟、文化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且這些發明經由各種途徑傳至西方,對世界文明發展史也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指南針詳細介紹
指南針是用以判別方位的一種簡單儀器,前身是司南。主要組成部分是一根裝在軸上可以自由轉動的磁針 ( 俗稱吸鐵石 ) 。磁針在地磁場作用下能保持在磁子午線的切線方向上。磁針的北極指向地理的南極利用這一性能可以辨別方向。常用于航海、大地測量、旅行及軍事等方面。指南針的N指向北方,E指向東方,W指向西方,S指向南方。
火藥詳細介紹
火藥是中國漢族發明于隋唐時期距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火藥的研究開始于古代道家煉丹術古人為求長生不老而煉制丹藥煉丹術的目的和動機都是荒謬和可笑的但它的實驗方法還是有可取之處最后導致了火藥的發明。恩格斯高度評價了中國在火藥發明中的首創作用“現在已經毫無疑義地證實了火藥是從中國經過印度傳給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藥武器一道經過西班牙傳入歐洲。”火藥的發明大大的推進了歷史發展的進程是歐洲文藝復興的重要支柱之一。
火藥的發明 煉丹家雖然掌握了一定的化學方法但是他們的方向是求長生不老之藥因此火藥的發明具有一定的偶然性。煉丹家對于硫磺、砒霜等具有猛毒的金石藥在使用之前常用燒灼的辦法“伏”一下“伏”是降伏的意思。使毒性失去或減低這種手續稱為“伏火”。唐初的名醫兼煉丹家孫思邈在“丹經內伏硫磺法”中記有硫磺、硝石各二兩研成粉末放在銷銀鍋或砂罐子里。掘一地坑放鍋子在坑里和地平四面都用土填實。把沒有被蟲蛀過的三個皂角逐一點著然后夾入鍋里把硫磺和硝石起燒焰火。等到燒不起焰火了再拿木炭來炒炒到木碳消去三分之一就退火趁還沒冷卻取入混合物這就伏火了。唐朝中期有個名叫清虛子的在“伏火礬法”中提出了一個伏火的方子“硫二兩硝二兩馬兜鈴三錢半。右為末拌勻。掘坑入藥于罐內與地平。將熟火一塊彈子大下放里內煙漸起。”他用馬兜鈴代替了孫思邈方子中的皂角這兩種物質代替碳起燃燒作用的。伏火的方子都含有碳素而且伏硫磺要加硝石伏硝石要加硫磺。這說明煉丹家有意要使藥物引起燃燒以去掉它們的猛毒。雖然煉丹家知道硫、硝、碳混合點火會發生激烈的反應并采取措施控制反應速度但是因藥物伏火而引起丹房失火的事故時有發生。
造紙術也稱蔡侯紙蔡倫改進詳細介紹
大約在3500多年前的商朝中國就有了刻在龜甲和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
到了春秋時用竹片和木片替代龜甲和獸骨稱為竹簡和木牘。甲骨和簡牘都很笨重戰國時思想家惠施喜歡讀書每次外出游學身后都跟著五輛裝滿竹簡的大車所以有學富五車的典故。
西漢時在宮廷貴族中又用縑帛或綿紙寫字。縑是細絹、帛是絲織品的總稱吏一方縑帛上寫字時便于書寫不但比簡牘寫得多而且還可以在上面作畫但是價格昂貴只能供少數王宮貴族使用。公元前2世紀西漢初期已經有了紙而蔡倫只是改造了紙。
造紙術在7世紀經朝鮮傳到日本。8世紀中葉傳到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到12世紀歐洲才仿效中國的方法開始設廠造紙。
東漢和帝元興元年(公元105年)蔡倫在總結前人制造絲織晶的經驗的基礎上用樹皮、破漁網、破布、麻頭等作為原料制造成了適合書寫的植物纖維紙改進了造紙術才使紙成為人們普遍使用的書寫材料。被稱為“蔡侯紙”。對紙的概念有個統一認識。什么樣的物品叫“紙”。在古代埃及有紙草紙歐洲有羊皮紙中國歷史上有絲絮紙和作書寫用的縑帛紙和蔡侯紙其中只有植物纖維制造的蔡侯紙對世界造紙業的發展及人類文化的傳播具有深遠影響其基本工藝一直沿用至今。根據史書記載和后人研究蔡倫造紙術的基本點歸納起來就是用植物纖維為原料經過切斷漚煮、漂洗、舂搗、簾抄、干燥等步驟制成的纖維薄片。沒有經過造紙基本步驟處理的纖維薄片不具備紙的基本性能就不能稱之為中國古代傳統概念上的紙。世界上最早的紙是埃及的紙莎草紙而歐洲中世紀則普遍使用羊皮紙這兩種紙因為原料單一改進余地有限被使用復數種類材料的中國紙所取代。
如今還有個別的地方還使用造紙術來造紙。
活字印刷術詳細介紹
它開始于隋朝的雕版印刷經宋仁宗時的畢昇發展、完善產生了活字印刷并由蒙古人傳至了歐洲所以后人稱畢升為印刷術的始祖。中國的印刷術是人類近代文明的先導為知識的廣泛傳播、交流創造了條件。
雕版印刷是用刀在一塊塊木板上雕刻成凸出來的反寫字然后再上墨印到紙上。每印一種新書木板就得從頭雕起速度很慢。如果刻版出了差錯又要重新刻起勞作之辛苦可想而知。
北宋刻字工人畢昇在公元1004年至1048年間用細質且帶有粘性的膠泥做成一個個四方形的長柱體在上面刻上反寫的單字一個字一個印放在土窯里用火燒硬形成活字。然后按文章內容將字依順序排好放在一個個鐵框上做成印版再在火上加熱壓平就可以印刷了。印刷結束后把活字取下下次還可再用。這種改進之后的印刷術叫做活板印刷術。
這種印刷方法雖然原理簡單卻與現代鉛字排印原理相同使印刷技術進入了一個新時代。
后來元代著名農學家與機械學家王楨發明了木活字并創造出比較簡捷的適于漢字復雜特點的轉盤排字方法后來又發明了金屬活字使活字印刷得到了改進。唐代的雕刻印本傳到日本8世紀后期日本完成了木板《陀羅尼經》以后又傳到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阿拉伯聯合酋長國一帶和東歐。15世紀德國人學會了用合金鑄字從此畢昇首創的活字印刷在歐洲各地推廣開來。
印刷術是按照或圖畫原稿制成印刷品的技術。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國家。早期的印刷是把圖文刻在木板上用水墨印刷的現在的木版水印畫仍用此法統稱“刻版印刷術”( 亦稱“雕版印刷術”)。刻版印刷的前身是公元前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后來出現的拓印碑石等。造紙和制墨等生產技術出現之后逐漸發明了刻版印刷技術。刻版印刷的始創時間現在眾說紛紜尚未定論。我認為它始創于東漢發祥在洛陽盛行于隋唐。世界上現存最早的印刷物是唐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印制的《金剛經》(它全鄭長4877毫米高244毫米由七張粘連起來而成一卷。卷首有釋迦說法圖末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王+介)為二親敬造普施”題記。原藏于甘肅敦煌千佛洞1899年發現。1907年為英國人斯坦因盜去現存于英國倫敦不列顛博物館)。
北宋科學家、政治家沈括曾在《夢溪筆談》中有一篇文章叫《活板》其中詳細介紹了活板印刷術的全過程通俗易懂非常詳細。
四大發明世界影響
中國的四大發明在歐洲近代文明產生之前陸續傳入西方對西方科技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印刷術的出現改變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受高等教育的狀況便利了文化的傳播火藥和火器的采用摧毀了歐洲中世紀天主教的思想枷鎖。指南針傳到歐洲航海家的手里使他們有可能發現美洲和實現環球航行為西方奠定了世界貿易和工場手工業發展的基礎。四大發明在人類科學文化史上留下了燦爛的一頁。這些偉大的發明曾經影響并造福于全世界推動了人類歷史的前進。火槍火箭火炮等武器全部由中國發明宋朝由于單兵作戰素質不高因此大力發展軍事科學技術以求平衡影響世界的火藥武器由此誕生。明朝期間對各種火藥武器都進行了相當多的改造因此明朝的軍事科技達到了世界的巔峰。同時明朝還積極地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但從17世紀開始當西方國家利用指南針環游世界積極開發殖民地的時候清廷統治者卻開始對外實施徹底的閉關鎖國政策對西方世界的興起一無所知中國開始落后于西方各國。
早在西漢時中國勞動人民就已造紙。東漢時蔡倫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改進了造紙術他用樹皮麻頭破布和舊漁網等材料制成植物纖維紙。蔡倫他曾被封為“龍亭侯”所以人們把他創造的這紙叫做“蔡侯紙”。從6世紀開始造紙術逐漸傳往朝鮮、日本以后又經阿拉伯、埃及、西班牙傳到歐洲的希臘、意大利等地。1150年西班牙開始造紙建立了歐洲第一家造紙廠。此后法國(1189)、意大利(1276)、德國(1391)、英國(1494)、荷蘭(1586)、美國(1690)都先后建廠造紙。到16世紀紙張已流行歐洲。中世紀的歐洲據說抄一本《圣經》要用300多張羊皮文化信息的傳播因材料的限制范圍極其狹小紙的發明為當時歐洲蓬勃發展的教育、政治、商業等方面的活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
中國隋唐時期人們把刻制印章從刻石上拓印文字兩種方法結合起來發明了雕版印刷術。唐代留下的《金剛經》精美清晰是世界上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868年)。11世紀中期的宋代畢升發明了活字印刷術使印刷術得到普遍推廣。中國的雕版印刷大約在公元8世紀傳到阿拉伯11世紀以后又由阿拉伯傳的歐洲12世紀左右傳到埃及隨著造紙術的傳播紙張先后取代了埃及的紙草印度的樹葉以及歐洲的羊皮等引發了世界書寫材料的巨大變革14至15世紀歐洲開始流行印刷術。歐洲現存最早的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是德國南部的《圣克利斯托菲爾》畫像(1423年)晚于中國約600年。1450年前后德國人受中國活字印刷術的影響創制了歐洲拼音文字的活字用來印刷書籍比畢升晚了400年。印刷術傳到歐洲后改變了原來只有僧侶才能讀書和接受較高教育的狀況為歐洲的科學從中世紀漫長黑夜之后突飛猛進發展以及文藝復興運動的出現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物質條件。
1584年西班牙歷史學家傳教士岡薩雷斯· 德·門多薩在所著《中華大帝國史》中提出古騰堡受到中國印刷技術影響中國的印刷術通過兩條途徑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經俄羅斯傳入德國一條途徑是通過阿拉伯商人攜帶書籍傳入德國。中世紀歐洲書寫都用羊皮紙卷并無“書籍”和“印刷”的概念。古騰堡以這些中國書籍作為他的印刷的藍本。門多薩的書很快被翻譯成法文、英文、意大利文在歐洲產生很大影響。法國歷史學家路易·勒·羅伊文學家米歇爾·德·蒙田等都同意門多薩的論點。法國漢學家安田樸曾以“歐洲中心論欺騙行為的代表作所謂古登堡可能是印刷術的發明人”為題論證歐洲的活字印刷術來源于中國。[法]安田樸《中國文化西傳歐洲史》
中國在唐朝時期就已發明了火藥并最早用于軍事。10世紀初的唐未出現了火炮、火箭宋時火器普遍用于戰爭。蒙古人從與宋、金作戰中學會了制造火藥、火器的方法阿拉伯人從與蒙古人作戰中學會了制造火器。歐洲人大約于13世紀后期又從阿拉伯人的書籍中獲得了火藥知識到14世紀前期又從對回教國家戰爭中學到了制造火藥、使用火器的方法。火器在歐洲城市市民反對君主專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恩格斯指出“火器一開始就是城市和以城市為依靠的新興君主政體反對封建貴族的武器。以前一直攻不破的貴族城堡的石墻抵不住市民的大炮市民的槍彈射穿了騎士的盔甲貴族的統治跟身披鎧甲的貴族騎兵隊同歸于盡了。”
早在戰國時代中國就已經根據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制成了“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期人們發明了用人工磁化鐵針的方法制成指南針并開始應用于航海。南宋時指南針普遍應用于航海同時傳到阿拉伯。13世紀初指南針傳入歐洲。指南針在航海上應用導致了以后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的航行和麥哲倫的環球航行。這打大大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