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跪拜山龜
事件起因
近日,武漢一家人在長江邊上撿到一只體型巨大的山龜,這只山龜的龜殼長寬分別為40公分及30公分,能長到這個體型很罕見,據推測年齡應在50歲左右。因此,這家人決定將這只山龜帶到寺廟,為其超度祈福。
事件經過
據悉,將山龜帶到寺廟是出于對神靈的尊重,只見一幫黑衣僧人把山龜放到屋子的中間,眾人團團圍住后,跪拜祈福,希望托山龜將自己的祈禱帶去陰間,也就是托山龜幫忙“傳信”到陰間,讓鬼神聽到自己的祈禱。
10月27日,這家人將山龜移交給了有著水生動物喂養資質的東湖海洋世界工作人員手中。這只五旬的山龜也就可以繼續頤養天年了。
烏龜的基本知識
烏龜廣義上指龜鱉目的統稱,狹義上指龜科下的物種。 烏龜(Chinemys reevesii)別稱金龜、草龜、泥龜和山龜等,在動物分類學上隸屬于爬行綱、龜鱉目、龜科,是常見的龜鱉目動物之一。是現存古老的爬行動物。特征為身上長有非常堅固的甲殼,受襲擊時龜可以把頭、尾及四肢縮回龜殼內(除海龜外)。大多數龜均為肉食性,以蠕蟲、螺類、蝦及小魚等為食,亦食植物的莖葉。中國各地幾乎均有烏龜分布,但以長江中下游各省的產量較高,廣西各地也都有出產,尤以桂東南、桂南等地數量較多。國外主要分布于日本和朝鮮。
生活習性
烏龜屬半水棲、半陸棲性爬行動物。主要棲息于江河、湖泊、水庫、池塘及其它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 ,夏日炎熱時,便成群地尋找陰涼處。性情溫和,相互間無咬斗。遇到敵害或受驚嚇時,便把頭、四肢和尾縮入殼內。
烏龜是雜食性動物,以動物性的昆蟲、蠕蟲、小魚、蝦、螺、蚌、植物性的嫩葉、浮萍、瓜皮、麥粒、稻谷、雜草種子等為食。耐饑餓能力強,數月不食也不致餓死。
烏龜為變溫動物。水溫降到10℃以下時,即靜臥水底淤泥或有覆蓋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從11月到次年4月初,當水溫上升到15℃時,出穴活動,水溫18℃~20℃開始攝食。
烏龜壽命究竟有多長,目前尚無定論,一般講能活100年,據有關考證也有300年以
上的,有的甚至過千年。烏龜的生長較為緩慢,在常規條件下,雌龜生長速度為:一齡龜體重多在15克左右,二齡龜50克,三齡龜100克,四齡龜200克,五齡龜250克,六齡龜400克左右。背甲長10-12cm,雄龜生長慢,性成熟最大個體一般為250克以下。食譜蠕蟲、螺、蝦、小魚等,烏龜食性較廣,稻谷、小麥、豌豆、小魚、蝦、昆蟲、蝸牛等均吃,其中最喜歡吃的食物是小魚、蝸牛、玉米和稻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