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人帶棺材露宿街頭
事件經過
25日,湖北省宜昌市小溪塔派出所接到群眾報警稱,一位坐著輪椅的老人露宿在小溪塔街頭,身邊還擺放著一副棺材。民警趕到現(xiàn)場后了解到,老人今年82歲,有兩個兒子和三個女兒。這位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原本住在二兒子家,但子女們最近因贍養(yǎng)問題起了糾紛,導致她在24日晚被二兒媳趕出了家門。
經過附近群眾及民警聯(lián)系后,老人的兩位女兒和一位兒子趕到了現(xiàn)場。老人的大女兒趙女士介紹,此前,五兄妹曾因為贍養(yǎng)問題打過官司,老人被判給了大兒子。其后因為家庭矛盾,子女們又商定讓老人住在二兒子家,其他人每月支付500元錢。這次老人被趕出后,子女們要再“一起商量個結果”。
然而,25日晚,子女們仍未達成一致意見。而他們中也沒有人將老人接回家中。只是因為不愿老人繼續(xù)被圍觀,他們把老人轉移到了附近的一處家屬樓院子旁的一個角落。
直到26日中午,在老人已經連續(xù)兩晚露宿街頭之后,子女們才最終商定出了結果--由大兒子暫時將老人接回家中居住。
事件的背后
父母含辛茹苦撫養(yǎng)孩子長大成人,原指望能夠有所依靠、頤養(yǎng)天年,老來享受天倫之樂。然而,卻不料想被兒女趕出家門,帶著棺材露宿街頭。可悲啊!盡管老人有5個子女,但卻沒有一個有良知的,我們中華民族偉大的傳統(tǒng)美德哪去了?在他們的身上還能體現(xiàn)了嗎?
可嘆啊!一位八旬老人帶著棺材露宿街頭,究竟拷問了誰的良知?難道僅僅是他的五個子女的良知嗎?
不然,老人的五個子女已經良知喪盡,自不必細說,我們要說的是這五個子女為什么會如此對待自己的親生父母,面對生他們、養(yǎng)他們、千辛萬苦才撫育他們長大成人的父母,他們又如何狠的下心、下得去手,將老人拒之門外。
如果說在黑暗的舊社會,一家人食不果腹、衣不遮體,若說養(yǎng)不起父母兒女還有情可原。然而,在當今我們正健步邁入小康社會的今天,誰家還敢說養(yǎng)不起父母兒女,而要將父母趕出家門?恐怕以我們現(xiàn)在的家庭經濟實力,是絕無僅有。
之所以呈現(xiàn)出這一幕,究其根源,是我們當前的教育出了問題、社會公德出了問題、人情冷暖出了問題。不光是這位老人獨有此境遇,而是當今象這位老人的遭遇,時而有之,甚至說很普遍。難道我們只去譴責這些子女們,而不去關心這些子女為什么會喪失良知嗎?這又于事何補呢?
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我們常常會看到這樣一幕,大人們對孩子百依百順、溺愛有加,有過之而唯恐有不及。而對父母卻冷眼相對、寒食譏語。如此在孩子們的心靈深處樹立了一個畸形的“偉大”形象,而受到如此熏陶的孩子們,長大成人后是否會繼續(xù)著今天這樣的往情復制呢?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發(fā)生在今天這位八旬老人身上的事,今后還可能發(fā)生。因為,我們正在促成我們的下一代們,按著我們在他們心目中樹立的形象在模仿、在延續(xù)、在復制。這些暴露出我們今天的教育存在的問題相當嚴重,可以說禍及后人,泯及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傳統(tǒng)美德,在不久的將來有可能喪失殆盡。那時我們何談社會公德、何談人情冷暖、何談尊老愛幼。
如是說,八旬老人帶棺材露宿街頭,拷問的不僅僅是他五個子女的良知,更重要的是拷問了我們當前社會教育中的弊癥,拷問我們所有人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榜一樣,拷問我們所有人的良知。
改變我們的教育模式,家長們要首當其沖、以身作則,丟棄以往的那些對孩子的過分溺愛和對待老人的偏執(zhí)及扭曲心理,在孩子們心目中要注重樹立一個正確的良好形象,從而影響孩子們的心理走向。日常無論是家長還是學校,都要將孩子們的社會公德教育、思想品德教育、尊老愛幼的傳統(tǒng)美德教育,放在重要日程上來,將孩子們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優(yōu),才算我們的教育是成功了。這樣也就會使今天發(fā)生在我們這代人身上喪失良知的事情,不再被我們的孩子們復制,這位八旬老人的境遇也才不會再發(fā)生在我們身上,才能使我們重拾中華民族傳統(tǒng)的尊老愛幼美德,才能讓我們的將來,老有所依、少有所靠,享受到真正的天倫之樂。
網友熱議:
孟群mentry:丟人啊,該怪子女,還說老人教育問題?
磁湖中的魚:國家要兜底……
大漢眼鏡銷售商:有無良正副,就有無良子民
世生:我覺得可以換一個角度,想一想80多的老人的兒女,基本是共和國的同齡人,再想想他們自小受到的是什么教育,大概就不會感到特別驚奇了。要知道,孝可是封建舊道德,屬于要破的四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