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燕綏
個人簡介
楊燕綏,女,1953年出生,比利時根特大學法學博士,楊燕綏現任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政策研究所所長,楊燕綏還是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先后出版過14部專著和譯著,在《中國社會科學》、《管理世界》等國家級刊物發表論文100余篇,楊燕綏是中國社會保障領域知名專家和權威人士之一。
個人作品
養老金與養老保障體系、醫療保險與公民健康保障、勞動 關系與彈性就業機制。著作有:《中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1998)、(《社會保險法》(2000)、《勞動法與社會保障立法國際比較》(2001)、《全球養老保障——改革與發展》(2002)、《社會保障概論》(2003)、《企業年金理論與實務》(2003)、《員工福利與退休計劃》(2004)、《新勞動法概論》(2004)、《勞動法新論》(2004)、《勞動法和社會保障法》(2005)、《靈活用工與彈性就業機制》(2006)、《政府與社會保障》(2007)、《公共部門福利改革》(2007)、《醫療服務治理結構和運行機制》(2009)等。其個人獨著《中國社會保障法律制度》(1998)和與許崇德教授合著的《中國憲法》(1999)兩本英文著作,由荷蘭Kluwer出版社發行,并被編入《世界法律百科全書》。
個人研究
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的政策與法律。主要領域:養老 金與養老保障體系、醫療保險與公民健康保障、勞動關系與彈性就業機制。在清華大學創辦了“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中國企業年金之路”系列論壇、“清華大學政策與法律研究叢書”。
探索和建立勞動就業與社會保障問題的思想庫,思想庫中的核心概念包括:養老金、公民健康、就業機制和薪酬計劃。
爭議方案
“清華方案”提出,從2015年開始一點點往后延遲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到2030年延遲至65歲領取養老金,但這并非延遲退休。楊燕綏解釋說,領取養老金的年齡和退休年齡不是一回事,而是兩個概念,“雖然我們過去是單一的,一刀切,但隨著社會的老齡化,這個問題分開了。”
清華大學養老改革體制方案的主要參與者之一、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楊燕綏前段時間曾提出建議稱,退休年齡不變,仍為50歲,但領取養老金的年齡推遲到65歲。這番言論曾引起了很大的爭議。楊燕綏又提出,年齡推遲后,就業形態應該分階段。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楊燕綏:“我覺得我們現在正在寫這個政策建議,讓他們從生產企業退出來,經過培訓居家就近參加社會服務,50到65歲的男性去做一些養老院的園丁,園林義工,50-65歲的女的給老人做做飯,洗洗衣服,做點編織,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