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婉兒
個人簡介
上官婉兒又稱上官昭容,唐代女官、詩人、皇妃。陜州陜縣(今屬河南三門峽)人,上官婉兒因掌管宮中制誥多年,有“巾幗宰相”之名。唐中宗時,上官婉兒以皇妃的身份掌管內廷與外朝的政令文告。曾建議擴大書館,增設學士,在此期間主持風雅,代朝廷品評天下詩文,一時詞臣多集其門,《全唐詩》收其遺詩三十二首。710年,臨淄王(即唐玄宗)起兵發動唐隆政變,與韋后同時被殺。2013年9月,考古工作者在西安咸陽機場附近發現了上官婉兒的墓葬。
個人經歷
上官婉兒陜州陜縣人,唐高宗時宰相上官儀孫女,曾祖父上官弘曾在隋朝時任江都宮福監。麟德元年(664),上官儀因替高宗起草將廢武則天的詔書,被武后所殺,剛剛出生的上官婉兒與母親鄭氏同被配沒掖廷。在掖廷為奴期間,在其母的精心培養下,上官婉兒熟讀詩書,不僅能吟詩著文,而且明達吏事,聰敏異常。儀鳳二年(677),上官婉兒曾被武則天召見宮中,當場命題,讓其依題著文。上官婉兒文不加點,須臾而成,且文意通暢,詞藻華麗,語言優美,真好像是夙構而成。武則天看后大悅,當即下令免其奴婢身份,讓其掌管宮中詔命。不久,上官婉兒又因違忤旨意,罪犯死刑,但武則天惜其文才而特予赦免,只是處以黥面而已。以后,上官婉兒遂精心伺奉,曲意迎合,更得武則天歡心。從通天元年(696)(出自《景龍文館記》,《舊唐書》為圣歷年)開始,又讓其處理百司奏表,參決政務,權勢日盛。神龍元年(705),唐中宗復位以后,又令上官婉兒專掌起草詔令,深被信任,又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二年,武三思依靠韋后和安樂公主等人的支持,相繼設計貶殺了張柬之、桓彥范、敬暉、袁恕己和崔玄暐等五王,權傾人主,不可一世。上官婉兒又與其私通,并在所草詔令中,經常推崇武氏而排抑皇家,致使太子李重俊氣憤不已。景龍元年(707)七月,李重俊與左羽林大將軍李多祚等,矯詔發羽林軍三百余人,殺武三思、武崇訓于其府第,并誅其親黨十余人,又引兵從肅章門斬關而入,叩擊閣門而搜捕上官婉兒。上官婉兒急忙逃至唐中宗和韋后處,并揚言說:“觀太子之意,是先殺上官婉兒,然后再依次捕弒皇后和陛下。”韋后和中宗一時大怒,遂帶著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登上玄武門躲避兵鋒,令右羽林大將軍劉景仁率飛騎二千余人,屯太極殿前,閉門自守。太子兵敗被殺。
此后,上官婉兒又經常勸說中宗,大量設置昭文館學士,廣召當朝詞學之臣,多次賜宴游樂,賦詩唱和。上官婉兒每次都同時代替中宗、韋后和安樂公主,數首并作,詩句優美,時人大多傳誦唱和。對大臣所作之詩,中宗又令上官婉兒進行評定,名列第一者,常賞賜金爵,貴重無比。因此,朝廷內外,吟詩作賦,靡然成風。中宗派人又在上官婉兒居地穿池筑巖,窮極雕飾,常引大臣宴樂其中。當時,宮禁寬疏,允許宮內官員任意出入。上官婉兒遂與一些宮官在宮外購筑宅第,經常與他們交接往來,有的人因此而求得高官要職。中書侍郎崔湜就是因為與上官婉兒在外宅私通,后被引以為相的。不久,崔湜又在主持銓選時,多有違失,被御史李尚隱彈劾,以罪被貶外州司馬;也因上官婉兒和安樂公主為其申理,仍官復原職。
景龍四年(710),太平公主勢力日盛,上官婉兒又依附太平公主。六月,唐中宗被韋后與安樂公主毒死后,上官婉兒與太平公主一起草擬遺詔,立溫王李重茂為皇太子,韋后知政事,相王李旦參決政務。七月,臨淄王李隆基率羽林將士沖入宮中,殺韋后及其黨羽。上官婉兒執燭率宮人迎接,并把她與太平公主所擬遺詔拿給劉幽求觀看,劉幽求拿著遺詔在李隆基處為其說項,但李隆基不許,殺上官婉兒于旗下。開元初年,唐玄宗派人將上官婉兒的詩作收集起來,編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作序。此集今佚,《全唐詩》僅收其遺詩三十二首。
風流才女
上官婉兒自幼聰慧,《新唐書》本傳載其年十四,就因才華橫溢而得到 武后的重視。她才思敏捷,常常代帝后、長寧、安樂兩位公主同時賦詩,且能做到“眾篇并作而采麗益新”。她的詩歌創作,既有對“上官體”形式技巧的繼承,更在詩歌的題材范圍、抒情特征及格調氣度等方面對此前的宮廷詩有所超越,從而為詩歌從初唐宮廷詩的歌功頌德、綺錯婉媚邁向波瀾壯闊、盡善盡美的盛唐之音,跨出了重要一步。《龍城錄》下《異人錄》對上官婉兒的詩歌有“絕麗”之評,這位才華絕代而創作豐贍的詩人,唐玄宗曾下令匯集她的詩文,撰成《唐昭容上官氏文集》二十卷,詔燕國公張說題篇,惜已散軼。《全唐詩》中現存詩三十二首,按內容可分為三類:抒情述懷、應制奉和、出游紀勝。
史料記載
《舊唐書·列傳第一》中宗上官昭容,名婉兒,西臺侍郎儀之孫也。父庭芝,與儀同被誅,婉兒時在襁褓,隨母配入掖庭。及長,有文詞,明習吏事。則天時,婉兒忤旨當誅,則天惜其才不殺,但黥其面而已。自圣歷已后,百司表奏,多令參決。中宗即位,又令專掌制命,深被信任。尋拜為昭容,封其母鄭氏為沛國夫人。婉兒既與武三思淫亂,每下制敕,多因事推尊武后而排抑皇家。節愍太子深惡之,及舉兵,至肅章門,扣閣索婉兒。婉兒大言曰:“觀其此意,即當次索皇后以及大家。”帝與后遂激怒,并將婉 兒登玄武門樓以避兵鋒,俄而事定。婉兒常勸廣置昭文學士,盛引當朝詞學之臣,數賜游宴,賦詩唱和。婉兒每代帝及后、長寧安樂二公主,數首并作,辭甚綺麗,時人咸諷誦之。婉兒又通于吏部侍郎崔湜,引知政事。湜嘗充使開商山新路,功未半而中宗崩,婉兒草遺制,曲敘其功而加褒賞。及韋庶人敗,婉兒亦斬于旗下。玄宗令收其詩筆,撰成文集二十卷,令張說為之序。初,婉兒在孕時,其母夢人遺己大秤,占者曰:“當生貴子,而秉國權衡。”既生女,聞者嗤其無效,及婉兒專秉內政,果如占者之言。《新唐書·列傳第一》上官昭容者,名婉兒,西臺侍郎儀之孫。父廷芝,與儀死武后時。母鄭,太常少卿休遠之姊。婉兒始生,與母配掖廷。天性韶警,善文章。年十四,武后召見,有所制作,若宿構。自通天以來,內掌詔命,掞麗可觀。嘗忤旨當誅,后惜其才,止黥而不殺也。然群臣奏議及天下事皆與之。帝即位,大被信任,進拜昭容,封鄭沛國夫人。婉兒通武三思,故詔書推右武氏,抑唐家,節愍太子不平。及舉兵,叩肅章門索婉兒,婉兒曰:“我死,當次索皇后、大家矣!”以激怒帝,帝與后挾婉兒登玄武門避之。會太子敗,乃免。婉兒勸帝侈大書館,增學士員,引大臣名儒充選。數賜宴賦詩,群臣賡和,婉兒常代帝及后、長寧安樂二主,眾篇并作,而采麗益新。又差第群臣所賦,賜金爵,故朝廷靡然成風。當時屬辭者,大抵雖浮靡,然所得皆有可觀,婉兒力也。鄭卒,謚節義夫人。婉兒請降秩行服,詔起為婕妤,俄還昭容。帝即婉兒居穿沼筑巖,窮飾勝趣,即引侍臣宴其所。是時,左右內職皆聽出外,不何止。婉兒與近嬖至皆營外宅,邪人穢夫爭候門下,肆狎昵,因以求劇職要官。與崔湜亂,遂引知政事。湜開商山道,未半,因帝遺制,虛列其功,加甄賞。韋后之敗,斬闕下。初,鄭方妊,夢巨人畀大稱曰:“持此稱量天下。”婉兒生逾月,母戲曰:“稱量者豈爾邪?”輒啞然應。后內秉機政,符其夢云。景云中,追復昭容,謚惠文。始,從母子王昱為拾遺,昱戒曰:“上往囚房陵,武氏得志矣,卒而中興,天命所在,不可幸也。三思雖乘釁,天下知必敗,今昭容上所信,而附之,且滅族!”鄭以責婉兒,不從。節愍誅三思,果索之,始憂懼。及草遺制,即引相王輔政。臨淄王兵起,被收。婉兒以詔草示劉幽求,幽求言之王,王不許,遂誅。開元初,裒次其文章,詔張說題篇。
墓葬曝光
據介紹,2013年8月,陜西省考古研究院在西咸新區空港新城園區南大道項目建設用地的考古工作中,發現一座帶有5個天井的唐代墓葬,根據出土墓志記載,該墓墓主為唐中宗昭容上官氏,即唐代女詩人上官婉兒,葬于唐景云元年(710年)八月。
墓葬位于陜西省咸陽市渭城區北杜鎮鄧村北,東南距西安咸陽國際機場4.2公里,距唐長安城遺址約25公里。該墓是一座斜坡墓道多天井和小龕的單室磚券墓,坐北朝南,由墓道、5個天井、5個過洞、4個壁龕、甬道和墓室等部分組成,水平全長36.5米,深10.1米。甬道內放置墓志一合,蓋題“大唐故昭容上官氏銘”,志文楷書,近一千字,記載上官昭容世系、生平、享年、葬地等信息,可以確定墓主人的身份。
該墓墓主人上官氏,系唐中宗昭容(唐代九嬪之第二級,正二品階),兩唐書有傳。是盛唐時代著名詩人、文學家、其詩風承乃祖上官儀,領一代風氣之先,在中國古代文學史上具有一定的地位。該墓的發掘和出土文物的研究,將為唐代歷史文化研究提供珍貴的實物資料。目前考古發掘工作仍在進行中,專家正在對該墓的相關問題進行研究和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