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怒族
空怒族解釋
“空怒”(air rage)族,是指因航班延誤而產生失控行為的群體。外媒借用“路怒(road rage)”一詞,來形容中國乘客的“空怒(air rage)”。
空怒由來
機組人員和地勤人員被毆打,乘客沖進跑道,還有乘客猛然拉開飛機上緊急出口的門——這些“中國式”憤怒登機的方式,被西方媒體廣泛關注,他們借用“路怒(road rage)”一詞,來形容中國乘客的“空怒(air rage)”。
針對群體
做出蠻橫、粗魯、自貶形象甚或危險舉動的,并不僅限于中國乘客。但從曝光數量上看,外國乘客要遠少于中國人。
負面影響
(中國乘客的)種種惡劣舉動或許令一些外國人尤其是關注安全的美國人感到震驚,覺得短視。而在重視國家“顏面”的中國官方和公眾眼里,這些現象著實堪憂。有人在微博上說:國人出國丟的不是金錢而是素質,種種劣跡讓中國人顏面掃地。某空乘說,“不是我對同胞有偏見,但我們更樂意為外籍旅客服務。”他舉例說,外國乘客自覺帶走垃圾、系好安全帶、沖廁所并自備拖鞋(而非像中國乘客穿著臭襪子到處亂走)。
一般而言,中國媒體反對外國道德觀優于中國的說法。但在少數情況下,甚至國家級媒體人也認為,該現象“與(國人)缺乏教育導致的素質和道德低下有關。
空怒事例
2013年2月份接連發生以下事件:云南昆明長水機場,某礦業公司高管打砸登機口;北京首都國際機場,6名拒不系安全帶或關手機的頭等艙乘客辱罵空乘并導致飛機延誤;廣州白云機場,兩名乘客因飛往墨爾本航班延誤而將工作人員打倒;兩名中國旅客在巴黎至武漢的航班上偷紅酒。
春節是原因之一。對許多中國人而言,這是一年中僅有的旅行機會,難怪引發飛機擁擠、空管系統不堪重負、航班頻繁延誤和乘客脾氣暴躁等現象。此外,很多人是頭一次坐飛機,與旅客眾多但價格低廉的火車相比,他們對航班服務抱有很高的期望值。
業內專家將問題歸咎于(中國)機場工作人員缺乏溝通技巧、航班持續延誤和中國空中旅游市場增長迅猛。據報道,最近幾年中國乘坐飛機的游客數量已接近翻兩番,但航空安保人員數量與10年前大致相當。
空姐學詠春
對招“空怒族”香港空姐學詠春 網友態度不一
7月29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香港航空公司最近開始向空勤人員教授詠春拳,以應對“空怒族”的攻擊。
由于航班延誤等原因,最近機組人員和乘客沖突事件時常發生,甚至還有乘客沖進跑道等極端事件發生。
“空怒(air rage)”,就是西方媒體借用“路怒(road rage)”一詞,對這種中國式憤怒乘客的形容。
詠春拳因為電影《葉問》在全球打響了知名度,在一些外國人眼中,它甚至可以說是中國功夫的代表。
“空怒”對“詠春”,這條新聞昨天在微博迅速發酵,質疑的比贊成的更多一些。
對招“空怒族”香港空姐學詠春 網友態度不一
@GraceLiu_BJSCI:建議在航空業內全面推廣,最好再學一些少林功夫或者跆拳道,把十八般武藝都學會了,看那些素質差的乘客還敢不敢再飛揚跋扈。
@龍惟定:不解決飛機頻繁晚點的根本問題,這樣做只會火上澆油。
@深圳小博士: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有啥用?要是準點了還有“空怒族”嗎?
@reva夏:難道可以以暴制暴了?現狀可是罵不能還口,打不能還手。
@飛常準(“飛常準”是時下流行的APP應用,能跟蹤航班動態、預測起飛時間)也轉發了這一微博。
昨天中午12:38,香港航空通過其官方微博回應:
準準(對“@飛常準”的昵稱)不要亂說,這樣會有人在機艙找我們的空姐“切磋”的!詠春可是嶺南文化的代表哦,我們的空姐三年前就開始學習詠春拳了,目的為培養MM們堅強的意志、增強身體素質,所有的一切都是為了向乘客提供更好的服務,絕對不是為了應對“攻擊”哦。
下午,記者聯系上香港航空總部的企業傳訊部。工作人員陳小姐再次證實,他們確實請了詠春拳高手教空姐們武功,但都是一些基本套路,入門級別的。希望能通過這個課程鍛煉空姐的堅強意志和強健身體,僅此而已。
陳小姐說,從2011年5月開始,香港航空就將詠春拳作為每一位客艙服務人員入職培訓的必修課程,每次訓練為期半天。現在,所有香港航空的空姐都學會了詠春拳基本套路。
每周因延誤被打三次?
《英國郵報》的報道中還提到,香港航空工作人員平均每周受到乘客攻擊3次。而乘客憤怒多由于頻繁的航班誤點。數據表明,很少有中國機場的航班準點率在50%以上,其中首都國際機場6月份出港航班準點率僅為18%。
香港航空說,報道中提到的“平均每周受到乘客攻擊3次”,確實是因為航班延誤導致。但和學詠春拳一樣,都是三年前的“舊聞”。但香港航空也并不否認,最近因航班準點率每況愈下,空乘人員麻煩纏身。
就在不久前的7月15日,杭州飛香港的香港航空HX127次航班,預定11:55起飛,但是因為流控和飛機機械故障原因,一再延誤,起飛時間一改再改。為平復乘客情緒,當天凌晨,機組人員向香港航空總部申請補償每位旅客1300元港幣,據稱這是這家航空公司有史以來最高的一次賠償。
中國機場準點率很少超過50%?
至于《每日郵報》報道中提到的“中國機場航班準點率很少在50%以上”,因為這個數據沒有寫明消息來源,準確性有待確定。
根據“飛常準”這兩年對全國各大機場準點率的統計,一般都在50%—60%。而在暑假出行高峰期,以杭州蕭山機場為例,近兩年的航班準點率只有43.94%。
航班延誤主要因為流量控制。7月6日,中央電視臺《新聞周刊》有關飛機延誤的專題節目中,公布了民航局、空管局2012年的統計數據。在引起流量控制的原因中,“飛行流量超過保障能力”占延誤原因的45.7%,為第一大原因,“軍事方面活動”占比25.6%,位列第二;其他如雷雨天氣等原因,總的加起來為28.7%。
節目中,中國民航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李曉津教授說,我們的民航系統是全世界第二大航空運力系統,但我們能使用的空域只有20%左右,這種明顯的車和路的矛盾,非常突出。
然而這種說法很快又被有關方面反駁,稱管理水平不高是導致延誤頻發的重要原因。到底何種說法可靠?老百姓搞糊涂了,但航班延誤繼續頻繁發生,目前看不到改善的跡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