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媽媽余培珍
人物簡介
大眾媽媽余培珍,本名余培珍,女,漢族,1966年11月生,重慶市江津區德感街道居民。20多年來,身為下肢高位截癱的殘疾人,她無微不至地照顧福利院的6名孤兒,其中2人已成為大學生,被網友稱為“大眾媽媽”。由余培珍感動事跡,被評為重慶市道德模范。
事跡簡述
18歲那年,余培珍到重慶打工,在一次意外中被火車碾壓導致下肢高位截癱。臥床兩年,為不給家庭增加負擔,余培珍住進了江津區社會福利院。一年后,9歲女孩姜暑輝遭遺棄被送到福利院與她同住。余培珍對小輝充滿憐愛,拄著雙拐一點點教她生活技能,還手把手地教她認字、識數。不久,小輝奇跡般地直接上了二年級并保持著較好成績。
1995年,在小輝升入了中學后,余培珍在福利院又迎來另一個被遺棄的4歲小女孩莉莉,洗澡、喂飯、穿衣、上廁所,都由她拄著雙拐來照料,以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努力擔負著一個“母親”的職責。余培珍向福利院申請單獨開伙做飯,為莉莉改善伙食。單獨開伙做飯,每月100多元生活費遠遠不夠,余培珍不得不為一些手工店織毛衣、繡十字繡掙生活費。織一件毛衣可收入20元左右,繡一張十字繡最少只有10元錢,一個月下來,也能掙兩三百元。
每天工作六七個小時,對沒腿的余培珍來說很累。而換來的錢,全花在這倆孩子身上。
20多年,她先后喂養大6個孩子,其中老大已經結婚嫁到萬州;失明的老二在成都開盲人按摩所;老三葉露是福利院第一個大學生,今年剛畢業;老四讀大三了;老五讀高二;老幺讀小學五年級。
最新報道
重慶江津“大眾媽媽”余培珍:25年撫養6名孤兒
7月12日,江津區社會福利院。余培珍坐在床頭,輕輕地揮著蒲扇。床上,一個10歲出頭的孩子從睡夢中醒來,朝著余培珍甜甜地叫了一聲:“媽媽”。余培珍幸福地笑了。
其實,46歲的余培珍一直未婚,這個孩子更不是她的親骨肉。然而,25年來,余培珍卻用濃濃的母愛滋養著6名孤兒健康成長。
18歲那年,余培珍到主城打工,在一次意外中被火車碾壓導致下肢高位截癱。
“不想連累父母。”想到父親失明、母親多病,余培珍在病床上躺了兩年后,主動住進了江津區社會福利院。“當時大小便失禁,翻身都要人幫忙,一切讓我自卑、悲傷,甚至絕望。”
一年后,9歲的小女孩姜暑輝被安排到社會福利院。與小輝同吃同住,余培珍發現這個被父母遺棄的小女孩比自己還悲慘——自己至少時常還有父母來關心問候。
“雖沒結婚生孩子,看到小輝卻有了當媽媽的感覺。”出于母愛,余培珍拄著雙拐一點點教小輝生活技能。小輝沒上過學,她便手把手地教她認字、識數。后來,小輝奇跡般地直接上了小學二年級并保持著較好成績。
1995年,小輝升入中學。余培珍在福利院又迎來另一個被遺棄的小女孩莉莉,年僅4歲。洗澡、喂飯、穿衣、上廁所,她拄著雙拐,以常人難以想象的艱辛,努力擔負著一個母親的職責。
一個寒冷的夜晚,余培珍摸黑起床給莉莉蓋被子。黑暗中,一雙小手抓住她,莉莉在朦朧中喊了她一聲“媽媽”。
“很溫馨,心里暖暖的。”一股熱流在心中涌動。那一刻,從未做過媽媽的余培珍真的想做孩子們的媽媽。
除了教孩子學會做家務,余培珍還像母親般教她們青春期知識,并向福利院申請單獨開火做飯,改善孩子們的伙食。
單獨開伙做飯,就得自己買菜,從伙食團退出的每月100多元生活費根本不夠。余培珍就為一些手工店織毛衣、繡十字繡掙生活費,每天要工作六七個小時。織一件毛衣可收入20元左右,繡一張十字繡最少10元錢,一個月下來,能掙兩三百元。但她每個周末給孩子們打牙祭就要用掉三四十元。
好不容易掙來的錢,全花到非親非故的孩子身上,常有人說她傻。
“如果沒有這些孩子,我不知道自己活著有什么意義。”余培珍覺得,這些孩子卻是她最大的幸福。
25年,余培珍先后喂養大了6個孩子。其中,老大已經結婚嫁到萬州;失明的老二在成都開盲人按摩所;老三葉露是福利院第一個大學生,今年剛畢業;老四讀大三在實習;老五讀高二;老幺讀小學五年級。
“被父母拋棄的孩子,對社會多少有些仇視。但我們沒有,是余媽媽教會了我們如何去愛。”孩子們說,身為孤兒,很多人說她們是沒家的,但在他們心中,有余媽媽在的地方,就是她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