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標之父
人物簡介
鼠標之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r. Douglas C. Engelbart,1925年1月30日-2013年7月2日),是Bootstrap研究所的負責人,美國發明家,也是早期互聯網領軍人物之一,是一名哲學家、科學家和發明家,于1970年申請了鼠標專利權,但沒能從這項專利獲得任何收益。瑞典人和挪威人后裔。最廣為人知的是他發明了鼠標,另外他的小組是人機交互的先鋒,開發了超文本系統、網絡計算機,以及圖形用戶界面的先驅;并致力于倡導運用計算機和網絡,來協同解決世界上日益增長的緊急而又復雜的問題。
詳細介紹
道格·恩格爾巴特,鼠標之父,是電腦界的一位奇才,是“人機交互”領域里的大師,自60年代初期,在人機交互方面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令他哭笑不得的是,他苦其一生研究計算機,想建造一套可以為人類增加智慧的計算機,他出版著作30余本,并獲得20多項專利,其中大多數是今天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功能。他所發明的視窗、文字處理系統、在線呼叫集成系統、共享屏幕的遠程會議、超媒體、新的電腦交互輸入設備、群件等等,已遍地開花,卻少有人提及他。人們提起他,卻僅僅是因為他創造發明的一個邊角料:鼠標。如今數億只鼠標遍布全球,而這位鼠標之父卻仍默默無名。當年過于超前的恩格爾巴特,如今卻又顯得陳舊、落伍,永遠置身于主流之外,留給歷史一個獨特而孤獨的背影。當然,最大的快樂還是家人團聚一刻。生命無非就是如此,無論曾經成就過什么。于美國當地時間周二逝世,享年88歲。
早年生涯
恩格爾巴特1925年1月30日生于美國俄勒岡州的波特蘭(Portland)。1948年在俄勒岡州立大學取得學士學位,1956年在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取得電氣工程/計算機博士學位。完成學業以后,進入著名的斯坦福研究所SRI工作,一干就是20年。他離開SRI以后,先后在Tymshare公司和McDonnell Dougllas公司任高級研究員。1989年,他和女兒克里斯蒂娜·恩格爾巴特(Christina Engelbart)一起在硅谷Palo Alto創建Bootstrap研究所。
天倫之樂
由于恩格爾巴特的思想總是超前(有人說他的思想超前他的時代20年——20yearsahead of his time),他常常不被人理解,不受到重視,甚至被人嘲笑,但恩格爾巴特始終保持樂觀。他性格開朗,喜歡運動、徒步旅行、野營、航海、跳舞和騎自行車,在家里養鴨、養蜂、養蚯蚓,給子孫們講滑稽故事。他有4個子女,8個孫子、孫女,在為人類進步作出貢獻的同時,享受著天倫之樂。
鼠標之父
世界上最早的鼠標誕生于1964年,它是由美國人道格·恩格爾巴特(Doug Engelbart)發明的,鼠標的發明,曾被IEEE(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學會)列為計算機誕生50年來最重大的事件之一。
距離鼠標發明4年后,在1968年12月9日,恩格爾巴特在全球最大的專業技術學會—IEEE會議上,展示了世界上第一個鼠標(當時還沒有“鼠標”的名稱),那是一個木質的小盒子,只有一個按鈕,里面有兩個互相垂直的滾輪,它的工作原理是由滾輪帶動軸旋轉,并使變阻器改變阻值,阻值的變化就產生了位移訊號,經電腦處理后屏幕上指示位置的光標就可以移動了。
這個像老鼠一樣拖著一條長長尾巴連線的裝置,被恩格爾巴特博士和他的同事戲稱為“Mouse”。后來,恩格爾巴特博士意識到鼠標有可能會被廣泛應用,所以他申請了專利,并且起名叫“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不過由于“Mouse”這個名字簡潔而且形象生動,所以“鼠標”的稱呼一直被流傳下來。當然,那個時候的鼠標與今天不僅外形有很大的不同,而且它還需要外置的電源來給它供電。
Netscape通信公司的創始人之一馬克·安德森(Marc Andreessen)這樣談及恩格爾巴特及其同事:“恩格爾巴特那樣的發明家最大的與眾不同之處在于,他們心目中最注重的是對人類的影響,這是一種今天不復存在的社會理想主義。”
學術研究
學術觀點
從歷史上看,恩格爾巴特是最早認識到基于計算機和通信的工作環境對于人類文明和社會進步的極大重要性的少數先知先覺的學者之一。早在20世紀60年代初,他就發表了一篇名為“放大人類智力”(Augmenting the Human Intellect)的論文,提出了計算機是人類智力的“放大器”的觀點。為此,他認為必須改善人機交互方式,發展交互式計算技術。
鼠標之父
1964年,他發明鼠標器成為代替鍵盤操縱計算機的方便工具,為交互式計算奠定了基礎,因此被IEEE列為計算機誕生50年來最重大的事件之一。實際上,鼠標器只是恩格爾巴特開發的世界上第一個標準化的編輯器NIB(oNLine System)系統的一部分。NLS是一個完善的多媒體編輯工具,同時也為使用者提供舒適的寫作環境。它支持各種文本結構,并具有層次性,用戶可以方便地瀏覽文本中的信息,對文本進行各種操作。在1968年秋季的聯合計算機會議(1968 Fall Joint Computer Conference)上,NIB首次向公眾作了90分鐘的演示,引起轟動。這次演示也是鼠標器、多媒體、視屏遠程會議的首次登臺亮相。由于NLS本身的巨大成功以及它對后來出現的編輯軟件的影響(我們后面將會看到,1995年計算機先驅獎獲得者蘭普森正是在NIB的基礎上開發出Bravo,成為“所見即所得”系統的雛形的),ACM把1990年的軟件系統獎授予了NIB,恩格爾巴特是第一獲獎人,第二和第三獲獎人分別是英格利希(William K.English)和羅利弗遜(Juff Rulifson)。
鼠標意義
尼葛洛龐帝在他的《數字化生存》里寫道:“當初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發明鼠標是為了指點文件,而不是為了在電腦上繪畫,但是,這個發明卻流傳了下來,而且在今天隨處可見”。恩格爾巴特發明的世界上第一只鼠標器,其外殼是用木頭精心雕刻而成的,整個鼠標器只有一個按鍵,不像現在的鼠標器那樣有2個按鍵。最初的鼠標器在底部安裝有金屬滾輪,用以控制光標的移動。
1967年6月21日,恩格爾巴特將他的鼠標用“X-Y定位器”的名稱申請了專利,并于1970年獲得了專利,從此,小小的“老鼠”引起了人們的重視。1972年,施樂公司帕洛阿托研究中心(PARC)研制成功具有圖形界面的Alto微電腦,在該中心的科學家當中,有一些曾師從恩格爾巴特,他們將他發明的鼠標器配置在這臺微電腦上,使這臺微電腦的操作顯得異常方便和快捷。1983年,蘋果電腦公司也仿效PARC的做法,把經過改進的鼠標器裝設在Lisa微電腦上,從而使鼠標器在計算機業界名聲大振,開始像鍵盤一樣成為一種電腦中必備的輸入裝置,成為電腦迷們人見人愛的“寵物”。
20世紀90年代以來,“老鼠”隨著網絡熱在全球范圍內的升溫而走向世界。尤其是Internet這一全球最熱門的信息資源網,把全世界220多個國家的1.44億電腦用戶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無論是上網的或者是還沒有上網的電腦用戶,在使用電腦時,都離不開這只小小的“老鼠”了。
其他貢獻
實際上,恩格爾巴特對Internet的貢獻遠不限于這只小小的“老鼠”。因為在SRI期間,恩格爾巴特積極推動和參與了美國國防部的ARPAnet計劃。SRI與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加州大學圣巴巴拉分校UCSB和猶他大學UU是第一批接人ARPAnet的四個站點,思格爾巴特本人是聯網初期該計劃的13個主要研究人員之一。恩格爾巴特雖然沒有參加ARPAnet計劃中關鍵的斯諾波特會議(Snowbird是猶他州的一個城市,1969年夏,ARPA在這里召集上述4家聯網單位的代表為網絡進行設計與定義術語。SRI的代表是恩格爾巴特的親密合作者羅利弗遜),但在整個計劃實施中起了積極作用。ARPAnet初步建成后建立了三個運行和管理中心:網管中心NCC、網絡測量中心NMC和網絡信息中心NIC。其中NIC就是在恩格爾巴特的建議下成立的,它設在SRI,恩格爾巴特任該中心主任直至1977年。現在風靡全球的Internet就是在ARPAnet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
至于恩格爾巴特父女十余年前創建的Bootstrap研究所,其宗旨和方向很奇特,主要研究如何通過從戰略上改進基礎設施以提高整個組織機構的“集體智商”(Collective IQ)。研究所的名稱Bootstrap的本意就是“依靠自己的力量”,這也是計算機接通電源后首先要執行的“自舉”程序或稱“引導”程序的名稱。實際上,這也是恩格爾巴特在20世紀60年代初在“放大人類智力”論文中就提出的概念框架CoDIAK(Concurrent Development Integr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Know,edge),即對知識進行合作開發、集成和應用的進一步延伸和發展。在這一宗旨下,恩格爾巴特及其研究所近10年來有一系列的發明和創意,其中包括屏幕多窗口、互連超媒體、遠程會議、在線出版等。
真正的天才
“人機交互”領域里的大師
道格·恩格爾巴特恩格爾巴特是電腦界的一位奇才,是“人機交互”領域里的大師,自60年代初期,在人機交互方面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令恩格爾巴特哭笑不得的是,他苦其一生研究計算機,想建造一套可以為人類增加智慧的計算機,他出版著作30余本,并獲得20多項專利,其中大多數是今天計算機技術和計算機網絡技術的基本功能。他所發明的視窗、文字處理系統、在線呼叫集成系統、共享屏幕的遠程會議、超媒體、新的電腦交互輸入設備、群件等等,已遍地開花,卻少有人提及他。人們提起他,卻僅僅是因為他創造發明的一個邊角料:鼠標。如今數億只鼠標遍布全球,而這位鼠標之溉慈閱。
1968年,舊金山秋季聯合計算機會議(FJCC),恩格爾巴特的演示震驚了同行。他利用遠在25英里之外的一臺僅僅是192KB的原始大型機,就將上述發明集成在一起。當時“鼠標”還沒有這個大俗的大名,而很雅致地稱為“顯示系統的X-Y位置指示器”。這個歷史性的一幕,后來被拍成了電影。
恩格爾巴特的發明太超前了。直到1984年,蘋果Mac推出才讓鼠標流行起來。直到Windows95巨大成功后,才證明了恩格爾巴特原始視窗的概念是多么英明。1996年6月,比爾·蓋茨對恩格爾巴特開拓性的研究大加贊揚。《Byte》雜志將其列入對個人計算機發展最具影響的二十人之列,并評價說:“將他比作愛迪生并不牽強”,“無法想象沒有恩格爾巴特,計算機技術將會怎么樣”。
“解靴帶學院”工作
2003年,恩格爾巴特已經78歲了,但他還在自己創辦的“解靴帶學院”(Bootstrap)工作。在那里,他既是發明家,又是多用戶商業計算系統的顧問。在他心目中計算機不僅僅是巨大的加法器,而應該成為人類更友善的工具。
當年過于超前的恩格爾巴特,如今卻又顯得陳舊、落伍。當他還在埋頭擴大計算機多用戶的性能時,外面的世界卻是崇尚一人一臺自己的計算機。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他不多的將來,恩格爾巴特永遠置身于主流之外,留給歷史一個獨特而孤獨的背影。
榮譽獎項
計算機先驅獎
恩格爾巴特1987年獲得PC Magazine終身成就獎;
1994年獲得Smithsonian獎,同年當選為美國藝術和科學院院士;
1997年ACM授予他圖靈獎;
2000年11月13日,克林頓總統向17名科技精英頒發全國技術獎章(National Medal of Technology),恩格爾巴特是進入白宮接受這一殊榮的科學家之一。
偉人去世
“鼠標之父”恩格爾巴特去世
電腦鼠標的發明人、計算機專家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于7月2日去世,享年88歲。被譽為“鼠標之父”的恩格爾巴特還是電子郵件、文字處理系統和互聯網開發方面的先驅。
位于加利福尼亞州芒廷維尤的計算機歷史博物館3日表示,恩格爾巴特的女兒克里斯蒂娜通過電子郵件向其告知了恩格爾巴特去世的消息。恩格爾巴特曾工作過的斯坦福研究所也證實了這一消息,目前還不清楚死亡原因。
上世紀50年代和60年代,大型機仍然占據計算機領域的主流地位,當時還要用穿孔卡作為媒介將數據輸入計算機。早在那時候,恩格爾巴特已經預見到一個人們用計算機來分享信息、解決問題的時代。
恩格爾巴特說,自己的所有工作就是為了“提升人類的智力”,歸結起來就是讓用戶更容易掌握和使用計算機。他最大的貢獻之一就是電腦鼠標,這是恩格爾巴特在上世紀60年代發明的,于1970年申請專利。當時的鼠標是一個木質的小盒子,里面有兩個互相垂直的金屬滾輪,起名為“顯示系統X-Y位置指示器”。
這一利用外部工具對電腦內部進行操作的想法遠遠領先于那個時代。電腦鼠標直到1984年才在商業上有了用武之地,蘋果公司推出的Mac電腦讓鼠標流行起來。
事實上,恩格爾巴特的發明是如此超前,以至于他和他的同事并沒有從中獲得多少經濟利益。鼠標專利只有17年的有效期,這項技術于1987年進入公眾領域。那意味著當鼠標被廣泛使用時,恩格爾巴特已經無法利用專利收取專利費。
恩格爾巴特的另一個重要貢獻是“多窗口”系統,這是恩格爾巴特和他在斯坦福研究所及自己實驗室的同事共同努力的結果。他的實驗室還幫助開發了ARPANet這是一個政府研究網絡,它孕育了互聯網。
1968年在舊金山舉行的一個計算機會議上,恩格爾巴特震驚了整個業界。他在家里用一個自制的調制解調器,利用實驗室新開發的上網系統向會場中的觀眾遠程展示了自己的想法。這是鼠標和視頻會議首次出現在公眾面前,獲得了極高的贊賞。
1997年,時任太陽微電子公司首席執行官的斯科特·麥克尼利說:“在網絡計算機技術還沒有流行的時候,道格拉斯就是該領域的先驅。”
即便如此,為人溫和的恩格爾巴特還慣于對同事的貢獻表達敬意,對自己的發明則輕描淡寫。他強調,自己最大的愿望就是通過電腦協作來解決世界的問題。
1997年,恩格爾巴特獲得了美國國內為發明和革新技術頒發的萊梅爾遜獎,獎金為50萬美元。3年后,時任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授予恩格爾巴特美國國家技術獎,因為他“為個人計算技術奠定了基礎”。
恩格爾巴特出生于1925年1月30日,在波特蘭附近的一個小農莊長大。他在俄勒岡州立大學攻讀電機工程學專業,二戰期間中斷兩年學業加入美國海軍成為一名電子和雷達技師。
二戰后,恩格爾巴特于1955年在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拿到博士學位。但留在學校任教后,恩格爾巴特的一名同事警告他,如果他繼續談論自己關于計算機改變世界的“狂熱夢想”,那么永遠只能當一名代理助理教授。于是,恩格爾巴特離開了學校,前往斯坦福研究所擔任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