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會杯
杯賽簡介
聯合會杯的前身為洲際杯足球賽,于1991年由亞洲、非洲、南美和北美加勒比地區足聯提議發起,現由國際足聯主辦,05年改為每四年舉行一屆,之前為兩年一屆,被稱為小型世界杯,其獎杯就是按照世界杯外形制作,國際足聯將聯合會杯定義為是僅次于世界杯的國際賽事,同時也是一項多功能賽事,一方面給各大洲冠軍提供對決的平臺,另一方面也可以檢驗東道主舉辦資質情況。
2013年7月1日在足球王國巴西舉行的聯合會杯足球賽,巴西隊以3比0戰勝西班牙隊,獲得本屆冠軍。
歷史演變
1992年1月,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了首屆法赫德國王杯足球賽(即洲際杯),開創了國際足聯聯合會杯的前身,阿根廷隊獲得了首屆的冠軍,3年后的1995年,丹麥隊在第2屆賽事中奪魁,之后國際足聯收編了此項賽事,并從1997年開始舉辦正式的國際足聯聯合會杯。
2003年6月,喀麥隆國腳維維安·福在法國舉辦的第四屆國際足聯聯合會杯的比賽中不幸猝死,國際足聯當時一度決定從2005年開始,把福的名字冠名聯合會杯,但是最終作罷。不過此事還是促使國際足聯針對聯合會杯做出了一項重大改革,即把聯合會杯的舉辦年份由兩年一屆調整為了四年一屆,正式確定了在每屆世界杯年的前一年由次年舉辦世界杯的東道國主辦此項賽事。
詳細介紹
雖然聯合會杯在1997年才被FIFA確立為正式國際大賽事,并在今日得到布拉特的重點推廣,但事實上早在1980年,它的雛形就已經誕生:為紀念烏拉圭成功舉辦第一屆世界杯,1980年距離首屆世界杯舉辦50年后,曾獲得過世界杯冠軍的各支球隊齊聚烏拉圭進行了一次被稱為“小世界杯”(英語:Little World Cup)的世界冠軍金杯足球賽(英語:World Champions' Gold Cup)。 由此得到靈感的國際足聯隨后便開始著手安排一項由各大洲冠軍球隊參加的錦標賽,以排遣世界球迷對于四年一度世界杯的等待之苦。1997年聯合會杯被國際足聯列入正式競賽日程,在沙特的利雅德舉行,最終巴西隊獲得了冠軍。從2005年起,聯合會杯的賽制改為四年一屆,而東道主則被規定為第二年要舉辦世界杯的國家。
世界杯前哨戰
因此聯合會杯也被視為了世界杯的前哨戰,主辦方和FIFA也可以通過施展來考察舉辦國場地、交通、協調等方面的各種狀況。對于亞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區的世界二流球隊來說,聯合會杯無疑是獲得與世界強隊交鋒的機會的最佳舞臺。1997年和2001年,澳大利亞和日本就曾闖入過該項賽事的決賽,可惜最終輸給巴西和法國而屈居亞軍,2009年美國也爆冷闖入決賽,但同樣惜敗給了巴西而屈居亞軍。
賽事初期
在國際足聯設立聯合會杯這項賽事的初期,參加聯合會杯對于世界強隊而言意義并不大,一度只為應付差事的德國隊和巴西隊都曾遭到世界二流球隊的羞辱,可即便如此,1999年在墨西哥舉行的第二屆聯合會杯仍然是一屆不折不扣的經典賽事,最后的決賽更是經典中的經典:東道主墨西哥隊以4比3擊敗了小羅領軍的巴西隊。
獎金設置
前兩屆非正式的法赫德國王杯和第一屆正式賽事的聯合會杯的主辦國沙特以石油和美元為后盾,為比賽設立了高額獎金:冠軍150萬美元,亞軍100萬美元,第三、四名各得50萬美元。第一屆比賽只有四支球隊參加,由卡尼吉亞、西蒙尼等領銜的阿根廷奪得冠軍,沙特、美國、科特迪瓦分列第二至第四名。
往屆杯賽
1995年參賽隊增至六支后,丹麥隊在勞德魯普兄弟的率領下,在決賽中以2比0戰勝首屆的冠軍阿根廷隊獲得了非正式賽事時代的第二屆也是最后一屆洲際杯的冠軍。亞洲的日本隊也參加了當屆賽事,但在小組賽便被淘汰。第二屆洲際杯的冠軍獎金較之首屆提高到了170萬美元。
1997年,國際足聯收編洲際杯后將其正式命名為聯合會杯,但仍把首屆賽事的東道國選在了沙特,并確定為八支球隊參賽。東道主沙特和世界冠軍巴西自動入圍,亞洲代表為1996年亞洲杯亞軍阿聯酋。首屆聯合會杯共進行10天,最后巴西奪得冠軍,羅馬里奧還以進7球的成績獲得最佳射手。
從1999年在墨西哥舉辦的第二屆聯合會杯開始,該項賽事將輪流在各大洲舉辦。不過,由于得不到各參賽國的重視,聯合會杯開始變得舉步維艱。該屆聯合會杯賽更是迫于各種壓力曾兩度改期,而且世界冠軍法國更是宣布不參加本屆聯合會杯賽,巴西和德國也沒有像過去那樣派出最強陣容,聯合會杯的誘惑力開始漸漸消失。在1999舉辦的這屆比賽中,善于主場作戰的東道主墨西哥在決賽中力克巴西,贏得冠軍。小羅納爾多、布蘭科以及阿洛泰比同進6球成為最佳射手。
第三屆比賽于2001年5月30日至6月10日在日本和韓國舉行,這也被看作是2002年韓日世界杯的一次預演。由于在世界杯預選賽正陷入被淘汰出局的境地,巴西只派出了大部分由國內球員組成的青年軍,而法國也缺少了齊達內、圖拉姆、巴特斯等球星。在小組賽中,韓國雖然戰勝了墨西哥和澳大利亞,但由于0-5慘敗給法國而無緣半決賽。另一東道主日本則戰勝加拿大和喀麥隆,逼平巴西挺進半決賽。在半決賽中,日本又戰勝澳大利亞闖入決賽,實現歷史性突破。法國2-1戰勝巴西后與日本會師決賽。憑借著維埃拉的進球,法國在決賽中1-0擊敗日本,繼奪得世界杯、歐洲杯之后成為國際足壇的三冠王。而在此前進行的季軍爭奪戰中,澳大利亞出人意料地以1-0擊敗巴西,獲得了歷史性的第三名。
2003年第四屆聯合會杯是在萬眾期待中拉開的帷幕,但最后卻是在悲痛的氛圍中落幕的。喀麥隆國腳維維安.福在與哥倫比亞進行的半決賽中不幸當場猝死球場。在決賽時,兩隊球員為這位英年早逝的球員舉行了一系列隆重的紀念活動。法國隊最終在決賽中憑借前鋒亨利在加時賽里攻入的金球以1比0擊敗了喀麥隆隊,成為了聯合會杯歷史上第一支衛冕成功的冠軍之師。
2005年第五屆聯合會杯,在德國的土地上。東道主的組織才能得到了認可,然而比賽的風頭卻被南美人搶走。巴西和阿根廷在法蘭克福會師決賽,巴西最終以4-1的比分笑到了最后。這屆聯合會杯留給了大家很多精彩的進球,而平均每場3.5粒進球也創造了一個紀錄。
2009年第六屆聯合會杯在南非舉行,一種南非的土特產:名為“呼呼塞拉(Vuvuzela)”的大喇叭在這屆賽事上橫空出世,借著聯合會杯的大型舞臺一舉闖入了世人的視野。這屆賽事一共產生了44粒進球,在最后的決賽中,桑巴軍團巴西隊在上半場被美國隊先進兩球的情況下,下半場連扳三球完成大逆轉,成功衛冕。
2013年第七屆聯合會杯將在2014年第20屆世界杯的東道國巴西舉行。
冠軍獎杯
作為名副其實的“小世界杯賽”,聯合會杯的冠軍獎杯完全仿制了世界杯的冠軍獎杯大力神杯,它的頂端是一個地球標志,象征六大洲。洲際賽的賽名刻在兩條螺旋帶上。
獎杯的底座是六邊形的木制基臺,鑲金邊的裝飾片上刻有冠軍隊的隊名。基座上的兩道天青石環鑲有洲際杯標志。
杯高:40cm
杯重:10kg
材料:鑲邊銀質,天青石,木質 1997年由瑞士的銀匠尤克爾制成。
參與條件
參加聯合會杯的球隊應至少符合以下條件之一:
第一:是所在洲的冠軍;
第二:是世界杯冠軍;
第三:是世界杯主辦國,那就相當于是聯合會杯的主辦國,以東道主的身份參加。
第四:如果一支球隊同時是世界杯冠軍和所在洲冠軍的雙重身份,這樣就多出一個名額(05年的巴西就是這 種身份參加,于是邀請了另一支補充球隊數量),國際足聯將考慮邀請其它球隊(有時是世界杯亞軍或歐洲杯亞軍)參加。如果東道主既是世界杯冠軍或所在洲冠軍(或同時是世界杯冠軍又是所在洲冠軍),這樣也是多出1~2個名額,國際足聯將考慮邀請1~2支球隊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