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歲女孩往媽媽飯菜里下藥
內容簡介
武警廣東總醫院心理科主任何日輝認為,菁菁是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在孩子的情感里,媽媽是唯一獲得安全感和愛的來源,這種單親的環境也使母女心理上很親密。但越是親密的關系,內心越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面對菁菁母女的問題,何日輝建議,首先媽媽一定不要責怪孩子,成年人有壓力,要學會自己處理和化解負面情緒,不能把負面的情緒傳染給孩子。其次,媽媽要慢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母女之間過于親密的關系會妨礙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孩子過于依賴父母,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長。
女孩將藥粉拌在媽媽吃的辣菜中
日前,今年12歲的女孩菁菁由媽媽帶著,來到安徽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向心理醫生劉亦芳求助。原來,菁菁的媽媽發現女兒竟然偷偷地在她的飯菜里下藥,這讓她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
記者了解到,菁菁的媽媽是貴州人,爸爸是福建人,兩人在合肥打工時認識,婚后生了菁菁,在菁菁5歲的時候,兩人離婚。隨后,菁菁一直和媽媽相依為命,由媽媽帶大。
最近,菁菁的媽媽經常感覺頭暈、胃疼、想吐,去醫院檢查后被告知患有淺表性胃炎,菁菁媽媽當時也沒放在心上,以為自己一直愛吃辣才導致胃不好。幾天之前,菁菁媽媽無意中親眼看到,女兒竟然在廚房里偷偷把幾粒膠囊擰開,把藥粉拌在只有她吃的辣菜中。當時,菁菁媽媽震驚了。
“因為女兒不吃辣,只有我吃,所以她就把藥下在很辣的菜里面了。”菁菁媽媽說,還有幾次她也看到,菁菁趁她進廚房端菜的時候,把藥放進只有她吃的辣菜里,再把空膠囊殼藏起來。
“我怕媽媽不要我”
孩子為什么會這樣做?菁菁媽媽百思不得其解。劉亦芳告訴記者,在跟菁菁交流時,菁菁說媽媽最近總跟她說,她馬上要上中學了花銷會很大,爸爸前幾個月又說以后不給撫養費了,所以最近壓力很大。“媽媽說要不是我,現在就不會這么累了,我怕媽媽不要我。以前生病的時候,媽媽總會抱著我,說只能依靠我了,所以我要讓媽媽不舒服讓她生病,我就好照顧她,她就不會離開我。”菁菁對醫生這樣說。
為了達到“效果”,菁菁還嘗試過好幾種不同的藥,但她發現家里的感冒藥、消炎藥“效果”都不明顯,只有一種藥最好用。于是,之后她便把買早飯的錢省下來,攢夠了就去藥店買這種藥。
別給孩子傳遞太多負面情緒
劉亦芳說,菁菁之所以這樣做,很大原因在菁菁媽媽身上。菁菁媽媽對女兒很緊張,沒去工作,一直在女兒身邊照顧,而且她經常對菁菁抱怨,跟孩子的交流大多是負面情緒。
據菁菁媽媽說,之前菁菁調皮,在她的飯菜里放牙膏還有一些臟東西被發現后,她每次做飯便都把菁菁關在房間里,生怕她出來搗亂,并且跟親戚朋友鄰居到處說小孩的行為,害得親戚朋友不敢來家里,怕吃到臟東西。這樣下去,一是令菁菁產生了逆反心理,二是這對母女成為彼此生活中的唯一,生活環境越來越單一。
劉亦芳表示,菁菁在學校的表現和交流都很正常,但跟媽媽的關系已經成為一種病態。她勸告父母在跟孩子交流的時候不要總傳遞負面情緒,別讓成年人生活中暫時的煩惱影響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成長。
武警廣東總醫院心理科主任何日輝認為,菁菁是單親家庭中成長的孩子,在孩子的情感里,媽媽是唯一獲得安全感和愛的來源,這種單親的環境也使母女心理上很親密。但越是親密的關系,內心越容易產生分離焦慮。
面對菁菁母女的問題,何日輝建議,首先媽媽一定不要責怪孩子,成年人有壓力,要學會自己處理和化解負面情緒,不能把負面的情緒傳染給孩子。其次,媽媽要慢慢培養孩子的獨立性,母女之間過于親密的關系會妨礙孩子獨立性的培養,孩子過于依賴父母,不利于孩子心理健康的成長。
女孩將藥粉拌在媽媽吃的辣菜中
日前,今年12歲的女孩菁菁由媽媽帶著,來到安徽省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向心理醫生劉亦芳求助。原來,菁菁的媽媽發現女兒竟然偷偷地在她的飯菜里下藥,這讓她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
記者了解到,菁菁的媽媽是貴州人,爸爸是福建人,兩人在合肥打工時認識,婚后生了菁菁,在菁菁5歲的時候,兩人離婚。隨后,菁菁一直和媽媽相依為命,由媽媽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