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大雨
沈陽再度暴雨
昨天上去沈陽的天氣是悶熱又難耐。而這種天氣是說變就變,下午天氣漸漸陰沉。3點左右一場豪雨就這樣來臨了,街上空無一人,沈陽瞬間被8級暴風雨包圍。那情景堪比災難大片啊。
東北進西南出,一共持續倆小時
齊刷刷的雨箭很快就讓大地“遍體鱗傷”,小草早已禁受不住狂風暴雨的摧殘,彎腰伏地。
這場雨,從東北方向而來,向西南挺進,在沈陽一共持續了2個小時,幾乎橫掃主城區的每一個角落,據說皇姑地區還夾雜了冰雹。
眼見大雨滂沱,但你知道嗎,由于降雨時間短,從雨量來看,虎石臺地區降雨量最大為30mm,市區內降雨較多的在南八橋附近為9mm,其它地區降雨量不足5mm。
對于這樣一組數字我們該如何理解?是暴雨、大雨還是中雨、小雨?氣象臺工作人員表示,所謂的降雨量一般分為24小時和12小時,汛期降雨多時能達到24小時200mm還多,但昨日這場雨雖說看著恐怖,其實就是“小菜一碟”,因為1小時大于20mm才算是暴雨,像昨日你看到的大雨傾盆,按降雨量來說,也只是弱弱的“小雨”。
局地強對流,瞬時最大風力近8級
進入6月后,氣象臺的工作人員表示壓力相當大!只因這突發性、強度大、分布不均的局地強對流天氣。其實,天天寫氣象新聞的記者又何嘗不是呢?
雨團經過的地方出現大雨甚至暴雨,而雨團未到之處或迅速移出后則滴雨未下,這是典型的強對流天氣,它的范圍小,降雨急,伴有雷閃大風或冰雹。據了解,昨日降雨時伴有短時大風,期間的瞬時最大風力接近8級。
到底神馬(網絡語言“什么”)才是強對流?它就是空氣強烈的垂直運動而導致的天氣現象,夏季午后很常見。近期沈城的降雨就是由“大氣抬升”,即大氣將熱量“運載”到溫度低的地方形成的強降雨。
提前六七個小時預報
由于強對流天氣突發性強,相隔一條街路兩邊的天氣都有可能不同,這是目前24小時預報不能預測出來的。據了解,在24小時預報中,氣象人員都是通過整個亞洲的衛星云圖來查看天氣的大體形勢。但對這種突發天氣,都是臨近預報,最快提前六七個小時,一般只能在兩三個小時內通過雷達回波觀測到,所以,氣象臺會通過預警信號告知大家。
昨日,沈陽中心氣象臺在13時到17時,針對全省一共發布了5個雷電、冰雹、暴雨等預警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