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現代分子生物技術,把種屬關系十分遙遠且有用植物(如紅薯)基因導入需要改良的玉米遺傳物質中,并使其后代體現出人們所追求的具有穩定的遺傳性狀的玉米即為轉基因玉米。
轉基因玉米
轉基因玉米 - 簡介
轉基因是生產轉基因玉米的核心技術。所謂轉基因技術是指,利用DNA重組技術,將外源基因轉移到受體生物中,使之產生定向的、穩定遺傳的改變,也就是使得新的受體生物獲得新的性狀。
自轉基因玉米問世以來,雖然它的某些改良形狀可以符合人們的要求,但是它的安全性仍然飽受爭議。科學家及各國政府也對此持有不同的態度。
轉基因玉米 - 安全問題
首先是毒性問題。一些研究學者認為,對于基因的人工提煉和添加,可能在達到某些人們想達到的效果的同時,也增加和積聚了食物中原有的微量毒素。
其次是過敏反應問題。對于一種食物過敏的人有時還會對一種以前他們不過敏的食物產生過敏,比如:科學家將玉米的某一段基因加入到核桃、小麥和貝類動物的基因中,蛋白質也隨基因加了進去,那么,以前吃玉米過敏的人就可能對這些核桃、小麥和貝類食品過敏。
第三是營養問題。科學家們認為外來基因會以一種人們還不甚了解的方式破壞食物中的營養成分。
第四是對抗生素的抵抗作用。當科學家把一個外來基因加入到植物或細菌中去,這個基因會與別的基因連接在一起。人們在食用了這種改良食物后,食物會在人體內將抗藥性基因傳給致病的細菌,使人體產生抗藥性。
第五是對環境的威脅。在許多基因改良品種中包含有從桿菌中提取出來的細菌基因,這種基因會產生一種對昆蟲和害蟲有毒的蛋白質。在一次實驗室研究中,一種蝴蝶的幼蟲在吃了含桿菌基因的馬利筋屬植物的花粉之后,產生了死亡或不正常發育的現象,這引起了生態學家們的另一種擔心,那些不在改良范圍之內的其它物種有可能成為改良物種的受害者。
最后,生物學家們擔心為了培養一些更具優良特性,比如說具有更強的抗病蟲害能力和抗旱能力等,而對農作物進行的改良,其特性很可能會通過花粉等媒介傳播給野生物種。
轉基因玉米 - 政府立場
中國方面
2004年和2005年,中國已經批準進口兩種孟山都公司的轉基因玉米。2009年7月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審議并原則通過了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科技重大專項,其中包括在2020年前共200億元的轉基因研究專項資金。
2010年1月,根據農業部生物安全網公布的審核信息,此次獲準的轉基因水稻、玉米分別是華中農業大學申報的轉抗蟲基因水稻“華恢1號”、“Bt汕優63”和中國農科院申報的轉植酸酶基因玉米BVLA430101。安全證書的有限期均為2009年8月17日至2014年8月17日。兩個產品分別限在湖北省和山東省生產應用。
在2012年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持續增強農產品供給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見》新聞發布會上,有關負責人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說,有關部門沒有批準轉基因玉米和水稻商業化生產,所以不可能在市場上出現。
2012年4月27日,瑞士農業化學品公司先正達(Syngenta)表示,隨著對肉類需求不斷的增加引發了對飼料的巨大需求,以中國為首的亞洲主要消費國將在未來3-5年批準轉基因玉米,籍此提升糧食產量。
歐洲國家
法國政府會一直關注用各種方法阻止孟山都轉基因玉米的種植,因為轉基因玉米對環境的影響結果仍有太多不確定性。法國等幾個國家已經采用保護條款來禁止已經被核準的轉基因作物的種植。
2012年2月,法國政府向歐盟委員會提交新的意見書,申請停止批準種植美國孟山都公司研發的MON810轉基因玉米。
德國、奧地利、希臘、盧森堡、匈牙利和保加利亞也曾對MON810轉基因玉米下達過禁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