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汁鬼傘
墨汁鬼傘
別名
鬼蓋、鬼傘、鬼屋、鬼菌、地蓋、地苓、一夜茸來源
真菌類擔(dān)子菌綱傘菌目傘菌科墨汁鬼傘coprinus atramentarius (bull.) fr.,以子實體入藥。植物形態(tài)
①墨汁鬼傘菌蓋卵形,伸展后寬4~11厘米,灰色,有光澤,中部褐色,有細小鱗片,邊緣往往花瓣狀或有折紋;菌肉薄,白色,可口;柄白色,有絲狀光澤,中空,長7~20厘米,粗1~2.2厘米;菌環(huán)生柄之下部極易消失;菌折稠密,寬,離生,白色,后變?yōu)楹谏烘咦訖E圓形,黑色,9~12x5~6微米;囊狀體近圓柱形,100~160x20~32微米。生于柳及楊樹干旁的地上或道旁。
可食。
分布河北、甘肅、青海、四川、江蘇。
生境分布
生于柳及楊樹干旁的地上。分布于河北、山西、內(nèi)蒙古、甘肅、青海、江蘇、四川。化學(xué)成分
墨汁鬼傘含異戊胺、苯乙胺、腺嘌呤、6-氧嘌呤、尿狗酸、咪唑乙酸、咪唑丙酸、咪唑乙醇、組氨酸、精氨酸、膽堿,胍、甜菜堿、尸胺等。又含色氨酸、色胺、核黃素(210國際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