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白松
學名:pinus sylvestris var. sylvestriformis別名:又名美人松分類:松科,松屬,為歐洲赤松的地理變種。現狀:漸危種。僅零散分布于長白山北坡。由于未嚴加保護,在二道白河沿岸散生的小片純林,逐年遭到破壞,分布區日益縮小。 已被定為國家Ⅰ級重點
學名:pinus sylvestris var. sylvestriformis
別名:又名美人松
分類:松科,松屬,為歐洲赤松的地理變種。
現狀:漸危種。僅零散分布于長白山北坡。由于未嚴加保護,在二道白河沿岸散生的小片純林,逐年遭到破壞,分布區日益縮小。
已被定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形態特征:常綠喬木,高25-32米,胸徑25-100厘米;下部樹皮淡黃褐色至暗灰褐色,裂成不規則鱗片,中上部樹皮淡褐黃色到金黃色,裂成薄鱗片狀脫落;冬芽卵圓形,有樹脂,芽鱗紅褐色;一年生枝淺褐綠色或淡黃褐色,無毛,3年生枝灰褐色。針葉2針一束,較粗硬,稍扭曲,微扁,長4-9厘米,寬1-1.2(-2)毫米,邊緣有細鋸齒,兩面有氣孔線,樹脂道4-8個,邊生,稀1-2個中生,基部有宿存的葉鞘。雌球花暗紫紅色,幼果淡褐色,有梗,下垂。 球果錐狀卵圓形,長4-5厘米,直徑3-4.5厘米,成熟時淡褐灰色;鱗盾多少隆起,鱗臍突起,具短刺;種子長卵圓形或倒卵圓形,微扁,灰褐色至灰黑色,種翅有關節,長1.5-2厘米 。
地理分布:長白松天然分布區很狹窄,只見于吉林省安圖縣長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與三道白河沿岸的狹長地段,尚存小片純林及散生林木。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長白松分布區的氣候溫涼,濕度大,積雪時間長。年平均溫4.4℃,1月份平均溫-15℃—-18℃,7月份平均溫20-22℃以上,極端最高溫37.5℃,極端最低溫-40 ℃左右;年降水量600-1340毫米,相對濕度70%以上,無霜期90-100天。土壤為發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及山地棕色針葉森林土,二氧化硅(sio2)粉沫含量大,腐殖質含量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強,ph值4.7-6.2。長白松為陽性樹種,根系深長,可耐一定干旱,在海拔較低的地帶常組成小塊純林,在海拔1300米以上常與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紅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長白魚鱗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komarovii (v.vassil.) cheng et l.k.fu、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 (trautv.) maxim.、 黃花落葉松larix olgensis henry等樹種組成混交林。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翌年8月中旬成熟,結實間隔期3-5年。
保護價值:長白松是歐洲赤松分布最東的一個地理變種,僅分布于長白山北坡,對研究松屬地理分布,種的變異與演化有一定的意義。同時它是該地區針葉樹中較好的造林樹種,樹態美觀,又適作城市綠化樹。
保護措施:長白松分布地區已劃分保護區,并列為重點保護樹種,今后應促進天然更新,提高母樹結實率,采種、育苗,擴大其造林面積。目前哈爾濱、白城、沈陽等地均已引種栽培,長勢良好。
栽培要點:種子繁殖。長白松種子既可秋采春播,也可在低溫干燥條件下長期保存。播種前要消毒、催芽,條播或散播,播種后7天出土,出苗后要預防立枯病。在高生長速生期結束前,要注意灌溉。2年即可出圃造林。避免營造純林。
別名:又名美人松
分類:松科,松屬,為歐洲赤松的地理變種。
現狀:漸危種。僅零散分布于長白山北坡。由于未嚴加保護,在二道白河沿岸散生的小片純林,逐年遭到破壞,分布區日益縮小。
已被定為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國務院1999年8月4日批準)。
形態特征:常綠喬木,高25-32米,胸徑25-100厘米;下部樹皮淡黃褐色至暗灰褐色,裂成不規則鱗片,中上部樹皮淡褐黃色到金黃色,裂成薄鱗片狀脫落;冬芽卵圓形,有樹脂,芽鱗紅褐色;一年生枝淺褐綠色或淡黃褐色,無毛,3年生枝灰褐色。針葉2針一束,較粗硬,稍扭曲,微扁,長4-9厘米,寬1-1.2(-2)毫米,邊緣有細鋸齒,兩面有氣孔線,樹脂道4-8個,邊生,稀1-2個中生,基部有宿存的葉鞘。雌球花暗紫紅色,幼果淡褐色,有梗,下垂。 球果錐狀卵圓形,長4-5厘米,直徑3-4.5厘米,成熟時淡褐灰色;鱗盾多少隆起,鱗臍突起,具短刺;種子長卵圓形或倒卵圓形,微扁,灰褐色至灰黑色,種翅有關節,長1.5-2厘米 。
地理分布:長白松天然分布區很狹窄,只見于吉林省安圖縣長白山北坡,海拔700-1600米的二道白河與三道白河沿岸的狹長地段,尚存小片純林及散生林木。
生態學和生物學特性:
長白松分布區的氣候溫涼,濕度大,積雪時間長。年平均溫4.4℃,1月份平均溫-15℃—-18℃,7月份平均溫20-22℃以上,極端最高溫37.5℃,極端最低溫-40 ℃左右;年降水量600-1340毫米,相對濕度70%以上,無霜期90-100天。土壤為發育在火山灰土上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及山地棕色針葉森林土,二氧化硅(sio2)粉沫含量大,腐殖質含量少,保水性能低而透水性能強,ph值4.7-6.2。長白松為陽性樹種,根系深長,可耐一定干旱,在海拔較低的地帶常組成小塊純林,在海拔1300米以上常與紅松pinus koraiensis sieb.et zucc.、紅皮云杉picea koraiensis nakai、長白魚鱗云杉picea jezoensis var. komarovii (v.vassil.) cheng et l.k.fu、臭冷杉abies nephrolepis (trautv.) maxim.、 黃花落葉松larix olgensis henry等樹種組成混交林。花期5月下旬至6月上旬,球果翌年8月中旬成熟,結實間隔期3-5年。
保護價值:長白松是歐洲赤松分布最東的一個地理變種,僅分布于長白山北坡,對研究松屬地理分布,種的變異與演化有一定的意義。同時它是該地區針葉樹中較好的造林樹種,樹態美觀,又適作城市綠化樹。
保護措施:長白松分布地區已劃分保護區,并列為重點保護樹種,今后應促進天然更新,提高母樹結實率,采種、育苗,擴大其造林面積。目前哈爾濱、白城、沈陽等地均已引種栽培,長勢良好。
栽培要點:種子繁殖。長白松種子既可秋采春播,也可在低溫干燥條件下長期保存。播種前要消毒、催芽,條播或散播,播種后7天出土,出苗后要預防立枯病。在高生長速生期結束前,要注意灌溉。2年即可出圃造林。避免營造純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