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瓶蘭
種名: 酒瓶蘭 學名: nolina recurvata 拉丁名 nolina recurvata別名: 象腿樹 科: 龍舌蘭科 屬: 酒瓶蘭屬
酒瓶蘭
龍舌蘭科酒瓶蘭屬觀葉植物,為常綠小喬木,在原產地可高達2—3米,盆栽種植的一般0.5—1.0米。其地下根肉質,莖干直立,下部肥大,狀似酒瓶;膨大莖干具有厚木栓層的樹皮,呈灰白色或褐色。葉著生于莖于頂端,細長線狀,革質而下垂,葉緣具細鋸齒。;老株表皮會龜裂,狀似龜甲,頗具特色。葉線形,全緣或細齒緣,軟垂狀,開花白色。生命力特強,成株適合庭植,幼株適合盆栽,可移至室內觀賞。產地分布
酒瓶蘭原產墨西哥西北部干旱地區,現我國長江流域廣泛栽培,北方多作盆栽。
生長習性
性喜陽光,一年四季均可直射,即使酷暑盛夏,在驕陽下持續曝曬,葉片也不會灼傷。但不耐寒,北方需在霜降前入室,置于溫暖向陽處。室溫以10℃左右為宜,如低于5℃,須采取防寒保暖措施,以防凍害。溫帶地區清明至谷雨之間出室,寒冷地區則在立夏之后。由于酒瓶蘭較耐旱,澆水不宜過多,否則易爛根。春、秋季須見干見濕,夏季保持濕潤,冬季見土干時再澆水。生長季節,室外蒔養每半個月施一次稀薄液肥;室內蒔養宜施顆粒肥料,以免污染空氣。盆栽宜用肥沃的沙質土,用園土、腐葉土及粗沙等量配制。每年春季或秋后換盆換土,保持盆土通透性。無論上盆或換盆,宜將基部膨大部位露出土外,供人觀賞。花盆以方形或六角形為好,大小深淺要適度,沙盆或釉盆、塑盆均可,顏色需與莖葉相匹配。酒瓶蘭生性強健,有較強的免疫力,極少發生病蟲害。夏季高溫、干旱,偶有介殼蟲與紅蜘蛛發生。入夏后須將植株放在空氣流通之處,并經常向植株及地面噴水,以降低溫度,增加空氣濕度。一旦發生蟲害,可分別用20%三氯殺螨醇1000倍液、50%殺螟松1000~1500倍液噴殺。生長需求
酒瓶蘭原產熱帶雨林地區。其性喜溫暖濕潤及日光充足環境,較耐早、耐寒。生長適溫為16—28℃,越冬溫度為0℃。喜肥沃土壤,在排水通氣良好、富含腐殖質的砂質壤土上生長較佳。酒瓶蘭多用播種繁殖,但國內尚未見結種子,多從產地進口。播種時將種子播于腐葉土和河沙混合的基質,保持濕潤(不宜太濕,否則容易腐爛)。在溫度20—25℃及半陰環境中,經2—3個月即可發芽。在小植株生長過程中應加強肥水管理,勤施薄施液肥,并增施鉀肥,以利莖部膨大充實。此外,生長多年的植株有時會在莖基部分疆小芽,也可分切芽體,扦插繁殖。但必須注意傷口消毒,以免腐爛。栽種
酒瓶蘭盆栽可用腐葉土2份、園土1份和河沙1份及少量草木灰混合作為基質。在3—10月生長季要加強肥水管理,以促進莖部膨大。因膨大的莖部可貯存一定的水分,耐旱能力較強,所以澆水時以佼盆土濕潤為度,掌握寧干勿濕的原則,避免盆土積水,否則肉質根及莖部容易腐爛。尤其秋末后氣溫下降,應減少澆水量,以提高樹體抗寒力。生長期每月施兩次液肥或復合肥,在施肥時注意增加磷鉀肥。它喜充足的陽光,若光線不足葉片生長細弱,植株生長不健壯;但夏季要適當遮陰,否則葉尖枯焦、葉色發黃。在氣候干燥、通風不良時,酒瓶蘭容易發生介殼蟲,如發現介殼蟲,應注意噴藥防治。
形狀
瓶蘭莖干蒼勁,基部膨大如酒瓶,形成其獨特的觀賞性狀;其葉片頂生而下垂似傘形,婆婆而優雅,是熱帶觀葉植物的優良品種,目前在國內廣為引種栽培。它可以多種規格栽植作為室內裝飾:以精美盆缽種植小型植株,置于案頭、臺面,顯得優雅清秀;以中大型盆栽種植,用來布置廳堂、會議室、會客室等處,極富熱帶情趣,頗耐欣賞。
園林用途
酒瓶蘭為觀莖賞葉花卉,莖干典雅,葉姿婆娑, 為室內點綴珍品。用其布置客廳、書室,裝飾賓館、會場,都給人以新穎別致的感受。
繁殖培育
酒瓶蘭用播種與扦插繁殖。播種宜在室內盆播。北方盆栽不易開花結子,只能用基部萌發的蘗芽于春季扦插,幼芽掰下須晾1~2天后,插于河沙或素土中,上覆薄膜保濕保溫,在20~25℃條件下極易生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