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巖桐
【學名】sinningia speciosa benth.【別名】六雪尼,落雪泥【分類】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大巖桐屬【產地】原產巴西,現廣泛栽培,一般作溫室培養。【形態】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地上莖極短,株高15-25 cm,全株密被白色絨毛。葉對生,肥厚而大,卵圓形
【學名】sinningia speciosa benth.
【別名】六雪尼,落雪泥
【分類】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大巖桐屬
【產地】原產巴西,現廣泛栽培,一般作溫室培養。
【形態】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地上莖極短,株高15-25 cm,全株密被白色絨毛。葉對生,肥厚而大,卵圓形或長橢圓形,有鋸齒;葉脈間隆起,自葉間長出花梗。花頂生或腋生,花冠鐘狀,先端渾圓,,5-6淺裂色彩豐富,,有粉紅、紅、紫藍、白、復色等色,大而美麗。蒴果,花后1個月種子成熟;種子褐色,細小而多。
【性狀】生長期喜溫暖、潮濕,忌陽光直射,有一定的抗炎熱能力,但夏季宜保持涼爽,23℃左右有利開花,1-10月溫度保持在18-23℃;10-翌年1月(休眠期)需要10-12℃,塊莖在5℃左右的溫度中,也可以安全過冬。生長期要求空氣濕度大,不喜大水,避免雨水侵入;冬季休眠期則需保持干燥,如濕度過大或溫度過低,塊莖易腐爛。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
【栽培要點】
(1)適宜的溫度。大巖桐生長適溫為1-10月為18-22℃,10月至翌年1月為10-12℃。冬季休眠期盆土宜保持稍干燥些,若溫度低于8℃、空氣濕度又大,會引起塊莖腐爛。
(2)適當遮光。大巖桐為半陽性植物,喜半陰環境。故生長期間要注意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環境也不可過于干燥。在夏季,要放置在蔭棚下有散射光且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否則極易引起葉片枯萎。供水應根據花盆干濕程度每天澆1-2次水。
(3)適當施肥。大巖桐較喜肥,從葉片伸展后到開花前,每隔10-15天應施稀薄的餅肥水一次。當花芽形成時,需增施一次骨粉或過磷酸鈣。
(4)花期要注意避免雨淋,溫度不宜過高,可延長觀花期。開花后,若培養土肥沃加上管理得當,它又會抽出第二批蕾。花謝后如不留種,宜剪去花莖,有利繼續開花和塊莖生長發育。
(5)大巖桐葉面上生有許多絲絨般的絨毛。因此,施肥時不可沾污葉面。否則,易引起葉片腐爛。
(6)大巖桐不耐寒,在冬季,植株的葉片會逐漸枯死而進入休眠期,此時可把地下塊莖挖出,貯藏于陰涼(溫度不低于8℃)干燥的沙中越冬。待到翌年春暖時,再用新土栽植。塊莖可連續栽培7~8年,每年開花兩次。老塊莖需淘汰更新。
(7)土壤:盆栽大巖桐,常用腐葉土、粗沙和蛭石的混合基質。
【病蟲害】
常見葉枯性線蟲病危害嚴重,除及時拔除病株燒毀外,盆缽、塊莖、土壤均需消毒。幼苗期易發生猝倒病,注意播種和移栽土壤的消毒。生長期常有尺蠖咬食嫩芽,可人工捕殺或在盆中施入呋喃丹防治。
病害主要為葉枯性線蟲病,由線蟲侵染所致,危害嫩莖、幼株、地際莖部和葉柄基部,呈水浸狀軟化腐爛,病部逐漸上延,從葉基擴展到葉片,被害葉皺縮褐變而枯死。成熟植株從葉柄被害開始,逐漸擴大,不軟化。防治方法:(1)苗床用土和花盆用蒸汽或氯化苦等消毒。(2)塊莖放60℃溫水中浸5分鐘或用烏斯普隆(uspulum)消毒。(3)拔除被害株燒掉或深埋。
蟲害主要有尺蠖,在生長期食植株嫩芽,會造成嚴重損失。應及時捕捉或在盆土中施入呋喃丹防治。在高溫干燥條件下,易生紅蜘蛛,須盡快噴灑藥劑防治。
【繁殖方法】大巖桐可用播種、葉插、枝插和分球莖等方法來進行繁殖。
(1)分球法。此法較簡便:選擇生長了2-3年的植株,于春季換盆前進行。待塊莖發芽后,用利刀將塊莖分割成塊,要求每塊都帶芽眼,否則僅能生根,不能形成生長枝。分割后,切口涂抹些草木灰,以防止塊莖腐爛。
(2)葉插法。在花落后,選取優良單株,剪取健壯的葉片,留葉柄1厘米,斜插入干凈的河沙中(如使用珍珠巖和蛭石混合的基質土效果更好),葉面的1/3插在河砂中,2/3留在地表面,適當遮蔭,保持一定的濕度,在22℃左右的氣溫下,15天便可生根,小苗后移栽入小盆。
(3)枝插。大巖桐塊莖上常萌發出嫩枝,扦插時剪取2-3厘米長,插入細砂或膨脹珍珠巖基質中,注意遮蔭,避免陽光趨向,維持室溫18-20℃,15天即可發根。
(4)播種法。
大巖桐留種必須進行人工授粉。大巖桐的花柱高于花藥,雄蕊早熟,故自花難孕。人工授粉后,可剪取花瓣,以免花瓣霉爛影響結實。一般授粉后30~40天果實可成熟。
播種春秋兩季均可。播種前,先用將種子浸泡24小時,以促使其提早發芽。用淺盆或木箱裝入腐葉土、菜園土和細砂混合的培養土。將土平整后,均勻地撒上種子,盆底潤水后,上面蓋上玻璃。在18-20℃的濕度條件下,約10天后出苗。出苗后,讓其逐漸見陽光。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分栽于小盆。苗期應適當遮蔭,避免陽光趨向,經常用水噴霧,以保持較高的濕度。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稀薄的餅肥水,一般播種后6個月可開花。
【用途】大巖桐花大色艷,花期又長,一株大巖桐可開花幾十朵,花期持續數月之久。是節日點綴和裝飾室內及窗臺的理想盆花。用它擺放會議桌、櫥窗、茶室,更添節日歡樂的氣氛。
【品種】常見品種有威廉皇帝(emperorwilliam),花深紫色,具白邊。挑戰(defiance),花深紅色。弗雷德里克皇帝(emperorfrederick),花紅色白邊。瑞士(switzerland),花褶紅色。泰格里納(tigrina),花橙紅色。另外,還有火神(vulcanfire)、格雷戈爾?門德爾(gregormendel).赫巴?奧塞納(hebaosena)、維納斯(venus)等。重瓣種有芝加哥重瓣(doublechicago),花淡橙紅色,重瓣。巨早(earlygiant)系列,花色有深紫具淡紫邊、深紅等,開花早,從播種至開花只需4個月。重瓣錦緞(doublebrocade),花有深紅、紅色具紫色花心和白邊、玫瑰紅具白邊、深紅具深紫色花心等,矮生,重瓣花,葉片小。
【近緣花卉】常見同屬觀賞種有:
細小大巖桐(s.pusilla),屬迷你型大巖桐,花淡粉紅色,其品種有白鬼怪(whitesprite),花白色;小娃娃(dollbaby),花淡紫色。
王后大巖桐(s.regina),花淡紫紅色。
優雅大巖桐(s.concinna),花淡紫色,喉部白色。
還有長葉大巖桐(s.speciosavar.macrophylla)和雜種大巖桐(s.hybrida)。
【別名】六雪尼,落雪泥
【分類】苦苣苔科(gesneriaceae),大巖桐屬
【產地】原產巴西,現廣泛栽培,一般作溫室培養。
【形態】多年生草本,塊莖扁球形,地上莖極短,株高15-25 cm,全株密被白色絨毛。葉對生,肥厚而大,卵圓形或長橢圓形,有鋸齒;葉脈間隆起,自葉間長出花梗。花頂生或腋生,花冠鐘狀,先端渾圓,,5-6淺裂色彩豐富,,有粉紅、紅、紫藍、白、復色等色,大而美麗。蒴果,花后1個月種子成熟;種子褐色,細小而多。
【性狀】生長期喜溫暖、潮濕,忌陽光直射,有一定的抗炎熱能力,但夏季宜保持涼爽,23℃左右有利開花,1-10月溫度保持在18-23℃;10-翌年1月(休眠期)需要10-12℃,塊莖在5℃左右的溫度中,也可以安全過冬。生長期要求空氣濕度大,不喜大水,避免雨水侵入;冬季休眠期則需保持干燥,如濕度過大或溫度過低,塊莖易腐爛。喜肥沃疏松的微酸性土壤。
【栽培要點】
(1)適宜的溫度。大巖桐生長適溫為1-10月為18-22℃,10月至翌年1月為10-12℃。冬季休眠期盆土宜保持稍干燥些,若溫度低于8℃、空氣濕度又大,會引起塊莖腐爛。
(2)適當遮光。大巖桐為半陽性植物,喜半陰環境。故生長期間要注意避免強烈的日光照射;環境也不可過于干燥。在夏季,要放置在蔭棚下有散射光且通風良好的地方養護,否則極易引起葉片枯萎。供水應根據花盆干濕程度每天澆1-2次水。
(3)適當施肥。大巖桐較喜肥,從葉片伸展后到開花前,每隔10-15天應施稀薄的餅肥水一次。當花芽形成時,需增施一次骨粉或過磷酸鈣。
(4)花期要注意避免雨淋,溫度不宜過高,可延長觀花期。開花后,若培養土肥沃加上管理得當,它又會抽出第二批蕾。花謝后如不留種,宜剪去花莖,有利繼續開花和塊莖生長發育。
(5)大巖桐葉面上生有許多絲絨般的絨毛。因此,施肥時不可沾污葉面。否則,易引起葉片腐爛。
(6)大巖桐不耐寒,在冬季,植株的葉片會逐漸枯死而進入休眠期,此時可把地下塊莖挖出,貯藏于陰涼(溫度不低于8℃)干燥的沙中越冬。待到翌年春暖時,再用新土栽植。塊莖可連續栽培7~8年,每年開花兩次。老塊莖需淘汰更新。
(7)土壤:盆栽大巖桐,常用腐葉土、粗沙和蛭石的混合基質。
【病蟲害】
常見葉枯性線蟲病危害嚴重,除及時拔除病株燒毀外,盆缽、塊莖、土壤均需消毒。幼苗期易發生猝倒病,注意播種和移栽土壤的消毒。生長期常有尺蠖咬食嫩芽,可人工捕殺或在盆中施入呋喃丹防治。
病害主要為葉枯性線蟲病,由線蟲侵染所致,危害嫩莖、幼株、地際莖部和葉柄基部,呈水浸狀軟化腐爛,病部逐漸上延,從葉基擴展到葉片,被害葉皺縮褐變而枯死。成熟植株從葉柄被害開始,逐漸擴大,不軟化。防治方法:(1)苗床用土和花盆用蒸汽或氯化苦等消毒。(2)塊莖放60℃溫水中浸5分鐘或用烏斯普隆(uspulum)消毒。(3)拔除被害株燒掉或深埋。
蟲害主要有尺蠖,在生長期食植株嫩芽,會造成嚴重損失。應及時捕捉或在盆土中施入呋喃丹防治。在高溫干燥條件下,易生紅蜘蛛,須盡快噴灑藥劑防治。
【繁殖方法】大巖桐可用播種、葉插、枝插和分球莖等方法來進行繁殖。
(1)分球法。此法較簡便:選擇生長了2-3年的植株,于春季換盆前進行。待塊莖發芽后,用利刀將塊莖分割成塊,要求每塊都帶芽眼,否則僅能生根,不能形成生長枝。分割后,切口涂抹些草木灰,以防止塊莖腐爛。
(2)葉插法。在花落后,選取優良單株,剪取健壯的葉片,留葉柄1厘米,斜插入干凈的河沙中(如使用珍珠巖和蛭石混合的基質土效果更好),葉面的1/3插在河砂中,2/3留在地表面,適當遮蔭,保持一定的濕度,在22℃左右的氣溫下,15天便可生根,小苗后移栽入小盆。
(3)枝插。大巖桐塊莖上常萌發出嫩枝,扦插時剪取2-3厘米長,插入細砂或膨脹珍珠巖基質中,注意遮蔭,避免陽光趨向,維持室溫18-20℃,15天即可發根。
(4)播種法。
大巖桐留種必須進行人工授粉。大巖桐的花柱高于花藥,雄蕊早熟,故自花難孕。人工授粉后,可剪取花瓣,以免花瓣霉爛影響結實。一般授粉后30~40天果實可成熟。
播種春秋兩季均可。播種前,先用將種子浸泡24小時,以促使其提早發芽。用淺盆或木箱裝入腐葉土、菜園土和細砂混合的培養土。將土平整后,均勻地撒上種子,盆底潤水后,上面蓋上玻璃。在18-20℃的濕度條件下,約10天后出苗。出苗后,讓其逐漸見陽光。當幼苗長出3-4片真葉時,分栽于小盆。苗期應適當遮蔭,避免陽光趨向,經常用水噴霧,以保持較高的濕度。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稀薄的餅肥水,一般播種后6個月可開花。
【用途】大巖桐花大色艷,花期又長,一株大巖桐可開花幾十朵,花期持續數月之久。是節日點綴和裝飾室內及窗臺的理想盆花。用它擺放會議桌、櫥窗、茶室,更添節日歡樂的氣氛。
【品種】常見品種有威廉皇帝(emperorwilliam),花深紫色,具白邊。挑戰(defiance),花深紅色。弗雷德里克皇帝(emperorfrederick),花紅色白邊。瑞士(switzerland),花褶紅色。泰格里納(tigrina),花橙紅色。另外,還有火神(vulcanfire)、格雷戈爾?門德爾(gregormendel).赫巴?奧塞納(hebaosena)、維納斯(venus)等。重瓣種有芝加哥重瓣(doublechicago),花淡橙紅色,重瓣。巨早(earlygiant)系列,花色有深紫具淡紫邊、深紅等,開花早,從播種至開花只需4個月。重瓣錦緞(doublebrocade),花有深紅、紅色具紫色花心和白邊、玫瑰紅具白邊、深紅具深紫色花心等,矮生,重瓣花,葉片小。
【近緣花卉】常見同屬觀賞種有:
細小大巖桐(s.pusilla),屬迷你型大巖桐,花淡粉紅色,其品種有白鬼怪(whitesprite),花白色;小娃娃(dollbaby),花淡紫色。
王后大巖桐(s.regina),花淡紫紅色。
優雅大巖桐(s.concinna),花淡紫色,喉部白色。
還有長葉大巖桐(s.speciosavar.macrophylla)和雜種大巖桐(s.hybri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