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竹
1.花卉名
【學名】dianthus chinensis l.【別名】中國石竹、中國沼竹、石竹子花、十樣景花、洛陽花、洛陽石竹、石菊、繡竹、常夏、日暮草、瞿麥草等。
【其他標準名稱】英文名chinese pink或rainbow pink。
【科屬】石竹科,石竹屬
【產地與分布】原產中國東北,華北、長江流域及東南亞地區,分布很廣。除華南較熱地區外,幾乎中國各地均有分布。
【形態特征】
石竹花但因其莖具節,膨大似竹,故名。為多年生草本植物,但一般作一、二年生栽培。北方秋播,來春開花;南方春播,夏秋開花。株高30-40厘米,直立簇生。莖直立,有節,多分枝,葉對生,條形或線狀披針形。花萼筒圓形,花單朵或數朵簇生于莖頂,形成聚傘花序,花徑2-3cm,花色有紫紅、大紅、粉紅、紫紅、純白、紅色、雜色,單瓣5枚或重瓣,先端鋸齒狀,微具香氣。花瓣陽面中下部組成黑色美麗環紋,盛開時瓣面如碟閃著絨光,絢麗多彩。花期4月-10月,集中于4月-5月。蒴果矩圓形或長圓形,種子扁圓形,黑褐色。
【生長習性】
其性耐寒、耐干旱,不耐酷暑,夏季多生長不良或枯萎,栽培時應注意遮蔭降溫。喜陽光充足、高燥,通風及涼爽濕潤氣候。要求肥沃、疏松、排水良好及含石灰質的壤土或沙質壤土,忌水澇,好肥。
石竹花日開夜合,若上午日照,中午遮蔭,晚上露夜,則可延長觀賞期,并使之不斷抽枝開花。
【品種】
同屬植物300余種,常見栽培的品種有:1、須苞石竹,又名美國石竹、五彩石竹。花色豐富,花小而多,聚傘花序,花期在春夏兩季。2、錦團石竹,又名繁花石竹,矮生,花大,有重瓣。3、常夏石竹,花頂生2朵-3朵,芳香。4、瞿麥,花頂生呈疏圓錐花序,淡粉色,芳香。
【繁殖】
常用播種、扦插和分株繁殖。種子發芽最適溫度為21至22℃。播種繁殖一般在9月進行。播種于露地苗床,播后保持盆土濕潤,播后5天即可出芽,10天左右即出苗,苗期生長適溫10-20℃。當苗長出4-5片葉時可移植,翌春開花。也可于9月露地直播或11-12月冷室盆播,翌年4月定植于露地。扦插繁殖在10月至翌年2月下旬到3月進行,枝葉茂盛期剪取嫩枝5-6厘米長作插條,插后15-20天主根。分株繁殖多在花后利用老株分株,可在秋季或早春進行。 例如可于4月分株,夏季注意排水,9月份以后加強肥水管理,于10月初再次開花。
【栽培】
石竹在中國栽培歷史悠久,明《花史》載“石竹花須每年起根分種則茂。”扼要地總紹了石竹宜經常分栽的特征,清《花鏡》也提到“枝葉如苕,纖細而青翠。”
石竹是宿根性不強的多年生草本花卉,多作一、二年生植物栽培。盆栽石竹要求施足基肥,每盆種2-3株。苗長至15厘米高摘除頂芽,促其分枝,以后注意適當摘除腋芽,不然分枝多,會使養分分散而開花小,適當摘除腋芽使養分集中,可促使花大而色艷。生長期間宜放置在向陽、通風良好處養護,保持盆土濕潤,約每隔10天左右施一次腐熟的稀薄液肥。夏季雨水過多, 注意排水、松土。石竹易雜交, 留種者需隔離栽植。開花前應及時去掉一些葉腋花蕾,主要是保證頂花蕾開花。冬季宜少澆水,如溫度保持在5-8度條件下,則冬、春不斷開花。
【病蟲害及其防治】
常有銹病和紅蜘蛛危害。銹病可用50%萎銹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噴酒,紅蜘蛛用40%氧化樂果乳油1500倍液噴殺。
【應用】
石竹株型低矮,莖稈似竹,葉叢青翠,自然花期5-9月,從暮春季節可開至仲秋。花頂生枝端,單生或成對,也有呈圓錐狀聚傘花序,花徑不大,僅2至3厘米,但花朵繁茂,此起彼伏,觀賞期較長。花色有粉、紅、淡紫、白等,五彩繽紛,變化萬端。園林中可用于花壇、花境、花臺或盆栽,也可用于巖石園和草坪邊緣點綴。大面積成片栽植時可作景觀地被材料,另外石竹有吸收二氧化硫和氯氣的本領,凡有毒氣的地方可以多種。切花觀賞亦佳。
石竹可以全草或根入藥。具清熱利尿、破血通經之功效。
【花語】純潔的愛、才能、大膽
【相關文學作品】
唐代司空曙在《云陽寺石竹花》寫道:“一自幽山別,相逢此寺中。高低俱出葉,深淺不分叢。野蝶難爭白,庭榴暗讓紅。誰憐芳最久,春露到秋風。”作者以悠閑的心情描繪出石竹的形態,以蝶、榴顯示出石竹的重視。宋代王安石愛慕石竹之美,又憐惜它不被人們所賞識,寫下《石竹花二首》,其中之一“春歸幽谷始成叢,地面芬敷淺淺紅。車馬不臨誰見賞,可憐亦解度春風”。
2.竹名
【學名】phyllostachysnudamcclure【別名】灰竹,木竹,凈竹,石竹仔,轎杠竹等
【科屬】禾本科竹亞科,剛竹屬
【主要分布】中國浙江、江蘇、安徽、陜西、湖南、福建等地。生長在海拔300m以上的山崗山脊或山坡上,常成片,在海拔800m處均有生長。
【應用】
屬小型優良筍材兩用竹種,石竹的竹材堅韌、壁厚、富彈性。筍質優良,殼薄肉厚,味鮮美,可鮮食,也是加工天目筍干的優質原料。如浙江的天目筍干,安徽的寧國青筍,均以石竹筍加工制成。石竹筍干不僅在國內暢銷,而且遠銷東南亞各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