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桂
樹木
別名:月桂樹、香葉子,屬樟科。學名:(月桂樹屬)laurus nobilis
科名:樟科lauraceae
植物種類:樹
萃取部位:葉
萃取方法:蒸餾
揮發性:快
屬性:陽性
[形態特征]
月桂屬常綠小喬木,樹冠卵圓形,分枝較低,小枝綠色,全體有香氣。葉互生,革質,廣披針形,邊緣波狀,有醇香。單性花,雌雄異株,傘形花序簇生葉腋間,小花淡黃色。核果橢圓狀球形,熟時呈紫褐色。花期4月,果熟期9月。(見圖3-5)
其栽培變種有:斑葉月桂,葉面上有斑紋。
[習 性]
月桂為亞熱帶樹種,原產地中海一帶,我國長江流域以南江蘇、浙江、臺灣、福建等省庭園中多有栽培。喜溫暖濕潤氣候,喜光,亦較耐蔭,稍耐寒,可耐短時-8℃至-6℃低溫。耐干旱,怕水澇。適生于土層深厚,排水良好的肥沃濕潤的沙質壤土,不耐鹽堿,萌生力強,耐修剪。
[栽培技術]
繁殖:以扦插、播種繁殖為主。
(1)播種:在9月中、下旬采種,帶果皮陰干后沙藏,次年春播種。
(2)扦插:分硬枝扦插與軟枝扦插。硬枝在3月中、下旬插,取頭年秋季生長的枝條作插穗,長7—8厘米,帶踵,上留2片葉,插深1/2。嫩枝扦插在6月中、下旬進行,以生長壯的當年生新枝作插穗,長7—10厘米,帶踵,留2片葉,插濕沙內,插后要馬上搭遮蔭棚。初插遮蔭要嚴密,1個半月后可逐漸在早晚增加光照。40—50天發根,待有3—4片新葉時,可追施一次薄肥,幼苗期越冬要用塑料小拱棚防寒。一般留床培養1年,到第3年春季再移植。
管理:苗木移植時要帶土球,植于肥沃、疏松、濕潤之地,初栽時要注意中耕除草,干時澆水,加強管理。北方盆栽,要移人室內越冬。
主要害蟲有:紅蠟蚧,大蓑蛾,可用80%敵敵畏1000倍液噴灑防治;病害有黃化病,可噴波爾多液防治。
[用 途]
月桂四季常青,樹姿優美,有濃郁香氣,適于在庭院、建筑物前栽植,其斑葉者,尤為美觀。住宅前院用作綠墻分隔空間,隱蔽遮擋,效果也好。
月桂精油
【氣 味】甜甜的香料味,有點像肉桂。
【外 觀】
這種堅實的常綠樹高達9公尺以上,實際上原產自南歐。它的另一個品種pimenta racemosa,為西印度的飲料bay
rum增添不少風味。一般所見的月桂樹,有長矛狀的長葉,又厚又亮,小小的花朶呈乳黃色,結的是黑色的漿果。月桂精油的產地主要是摩洛哥及西班牙。
【化學結構】
醇類一牻牛兒醇、芫荽油醇、松油醇
氧化物—桉油醇
酚類—丁香酚
萜煙—水茴香萜、松油萜
【應用歷史與相關神話】
埃及人用月桂用得極多,它也倍受羅馬人的青睞,羅馬人視之為智能、護衛與和平的象征。人們也常將月桂樹與醫療之神阿波羅聯想在一起。月桂的拉丁字源laudis意為『贊美』,所以在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勝的人,都會受贈一頂月桂編成的頭環,而『桂冠詩人』的意象,也正是由這個典故衍生出來的。
有個故事相傳,若將一片月桂葉置于枕下,你就能夢到好預兆。比較實際一點的用法,是把它加在湯或醬汁里,長久以來人們都這么做的原因,在于月桂能增加唾液分泌以幫助消化。在希臘,人們仍在教堂的樓層上遍灑月桂葉,這大概是要借重它的抗菌特質。月桂樹的木材很耐用,所以人們拿它來做手杖。它的英名俗名除了叫bav以外,有時也被稱為laurel
【功 效】
止痛、抗神經痛、抗菌、抗痙攣、開胃、收斂、促進膽汁分泌、利尿、通經、退燒、利肝、殺蟲、助產、激勵、利胃、促進發汗、補身。
【心靈療效】
有輕微的麻醉效果,使心靈溫暖平靜。
【身體療效】
對消化系統有顯著的助益,可以幫助你打開胃口、祛退脹氣、安撫胃痛,而且養肝補腎,促進尿液流動。
不管是風濕痛、一般性疼痛或是扭傷,月桂均有減輕癥狀的效果,尤其是與玫瑰、杜松調和使用的時候。在感覺寒冷的情況下,特別適合以月桂為處方。同時,藉由它發汗的作用,月桂也能降低體溫。用在傳染性疾病上的功效卓著,可能還有助于治療支氣管炎。
能調理生殖系統,調節流量過少的月經,并可在生產時加速產程。也能幫助耳朶感染的病情好轉,進而減輕暈眩的感覺,恢復平衡。
【皮膚療效】
頭發及頭皮的良好補品,可刺激毛發生長并清除頭皮屑。據說也能打散淤血,安撫發炎,以及縮小結疤的范圍。
【適合與之調和的精油】
雪松、芫荽、尤加利、姜、杜松、薰衣草、檸檬、馬郁蘭、甜橙、玫瑰、迷迭香、百里香、依蘭。
【注意事項】
泡個灑滿月桂葉的澡是羅馬人的最愛,但是月桂精油卻會刺激皮膚,甚至可能波及黏膜組織,因此它適不適合用在按摩中仍存有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