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杉
【簡介】
拉丁名 metasequoia glyptostroboides hu et cheng中文名 水杉
拉丁科名 taxodiaceae
中文科名 杉科
保護級別 1
分布 湖北(利川)、湖南(龍山)、四川(石柱)、陜西(漢中)
保護等級:國家一級保護植物
【現狀】
稀有種。水杉是世界上珍稀的孑遺植物。遠在中生代白堊紀,地球上已出現水杉類植物,并廣泛分布于北半球。約在250萬年前的冰期以后,這類植物幾乎全部絕跡。在歐洲、北美、和東亞,從晚白堊至新世的地層中均發現過水杉化石,1948年,中國的植物學家在湖北、四川交界的謀道溪(磨刀溪)發現了幸存的水杉巨樹,樹齡約400余年。后在湖北利川縣水杉壩與小河發現了殘存的水杉林,胸徑在20厘米以上的有5000多株,還在溝谷與農田里找到了數量較多的樹干和伐兜。隨后,又相繼在四川石柱縣冷水與湖南龍山縣珞塔、塔泥湖發現了200--300年以上的大樹。
海拔下限 800m
海拔上限 1500m
【形態特征】
落葉喬木,高達35一41.5米,胸徑達1.6-2.4米;樹皮灰褐色或深灰色,裂成條片狀脫落;小枝對生或近對生,下垂。葉交互對生,在綠色脫落的側生小枝上排成羽狀二列,線形,柔軟,幾無柄,通常長1.3一2厘米,寬1.5一2毫米,上面中脈凹下,下面沿中脈兩側有4-8條氣孔線。雌雄同株,雄球花單生葉腋或苞腋,卵圓形,交互對生排成總狀或圓錐花序狀,雄蕊交互對生,約20枚,花藥3,花絲短,藥隔顯著;雌球花單生側枝頂端,由22-28枚交互對生的苞鱗和珠鱗所組成,各有5一9胚珠。球果下垂,當年成熟,近球形或長圓狀球形,微具四棱,長1.8-2.5厘米;種鱗極薄,透明;苞鱗木質,盾形,背面橫菱形,有一橫槽,熟時深褐色;種子倒卵形,扁平,周圍有窄翅,先端有凹缺。
【特性】
產地的氣候溫暖濕潤,夏季涼爽,冬季有雪而不嚴寒,年平均溫13℃,極端最低溫-8℃,極端最高溫35.4℃,無霜期230天;年降水量1500毫米,年平均相對濕度82%。土壤為酸性山地黃壤、紫色土或沖積土,ph值4.5--5.5。多生于山谷或山麓附近地勢平緩、土層深厚、濕潤或稍有積水的地方。為喜光性樹種,根系發達,生長的快慢常受土壤水分的支配,在長期積水排水不良的地方生長緩慢,樹干基部通常膨大和有縱棱。花期2月下旬;球果10月下旬至11月成熟。
【保護價值】
水杉素有“活化石”之稱。它對于古植物、古氣候、古地理和地質學,以及裸子植物系統發育的研究均有重要的意義。此外,樹形優美,樹干高大通直,生長快,是亞熱帶地區平原綠化的優良樹種,也是速生用材樹種。
【園林用途】
水杉樹干通直挺拔,樹形壯麗,葉色翠綠,入秋后葉色金黃,是著名的庭院觀賞樹。水杉可于公園、庭院、草坪、綠地中孤植,列植或群植。也可成片栽植營造風景林,并適配常綠地被植物;還可栽于建筑物前或用作行道樹,效果均佳。水杉對二氧化硫有一定的抵抗性,是工礦區綠化的好樹種。
“科學上的驚人發現——1億年前稱雄世界而后消失了2000萬年的東方紅杉,在中國內地一個偏僻的小村仍然活著!”這是1948年3月25日美國《舊金山紀事報》上登載的一條頭號新聞。
這里所說的“東方紅杉”或叫“黎明紅杉”就是水杉。
據古植物學家的研究,水杉是一種古老的植物。遠在1億多年前的中生代上白堊紀時期,水杉的祖先就已經誕生于北極圈附近了。當時地球上氣候非常溫暖,北極也不像現在那樣全部覆蓋著冰層,以后,大約在新生代的中期,由于氣候的、地質的變遷,水杉逐漸向南遷移,分布到了歐、亞、北美三洲。根據已發現的化石來看,幾乎遍布整個北半球,可說是繁盛一時。
到了新生代的第四紀,地球上發生了冰川,水杉抵抗不住冰川的襲擊,從此絕滅無存,只剩下了化石上的遺跡。可是實際上它并不是真正的全軍覆沒。當世界各地的水杉被冰川消滅時,中國卻有少數水杉躲過了這場浩劫。其原因是第四紀時,中國雖然也廣泛分布著冰川,但中國的冰川不像歐美那樣成為整塊的巨冰,而是零星分散的“山地冰川”,這種“山地冰川”從高山奔流直下,蓋住了附近一帶,卻留下了不少無冰之處,一部分植物就可以在這樣的“避難所”中繼續生存。我國有少數水杉,就是這樣躲進了四川、湖北交界一帶的山溝里,活了下來,成為曠世的奇珍。
這些幸存的“活化石”像隱士那樣,在山溝里默默無聞地生活了幾千萬年,直到公元20世紀的40年代被人發現了。
國寶水杉
【發現】
1943年,植物學家王戰教授在四川萬縣磨刀溪路旁發現了三棵從未見到過的奇異樹木,其中最大的一棵高達33米,胸圍2米。當時誰也不認識它,甚至不知道它應該屬于哪一屬?哪一科?一直到1946年,由我國著名植物分類學家胡先肅(音肅,馬字邊加肅)和樹木學家鄭萬鈞共同研究,才證實它就是億萬年前在地球大陸生存過的水杉,從此,植物分類學中就單獨添進了一個水杉屬、水杉種。
一億多年前,當時地球的氣候十分溫暖,水杉已在北極地帶生長,后來逐漸南移到歐、亞和北美洲,到第四紀時,地球發生大量冰川,各洲的水杉相繼滅絕,而只在我國華中一小塊地方幸存下來。1943年以前,科學家只是在中生代白堊紀的地層中發現過它的化石,自從在我國發現仍然生存的水杉以后,曾引起世界的震動!被譽為植物界的“活化石”!目前已有50多個國家先后從我國引種栽培,幾乎遍及全球!我國從遼寧到廣東的廣大范圍內,貴州省道真縣都有它的蹤跡。
水杉是一種落葉大喬木,其樹干通直挺拔,枝子向側面斜伸出去,全樹猶如一座寶塔。它的枝葉扶疏,樹形秀麗,既古樸典雅,又肅穆端莊,樹皮呈赤褐色,葉子細長,很扁,向下垂著,入秋以后便脫落。水杉不僅是著名的觀賞樹木,同時也是荒山造林的良好樹種,它的適應力很強,生長極為迅速,在幼齡階段,每年可長高1 米以上。水杉的經濟價值很高,其心材紫紅,材質細密輕軟,是造船、建筑、橋梁、農具和家具的良材,同時還是質地優良的造紙原料。
水杉,杉科,形似杉而落葉。樹高可達三十五米,樹皮剝落成薄片,側生小樹對生,葉線形扁平,相互成對,冬季與小側枝同時脫落。球花單性,雌雄同株。雄球花對生于分枝的節上,集生于枝端,此對枝上無葉,故全形量總狀花序狀。雌球花單生于小樹頂上,此時小枝有葉,球果不垂。種鱗通常二十二個至二十四個,交互對生,盾狀,頂端擴展,各有種子五到九個,種子扁平,周圍有翅。
此樹為我國特產。它喜光,喜濕潤,生長快,播種插條均能繁殖,是園林綠化的理想樹種。其木質輕軟,可供建筑,制器具及造模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