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婦
介紹 【英文名】 pillbug 鼠婦又稱“潮蟲”,在南方也叫“西瓜蟲”、“團子蟲”,屬無脊椎動物節肢動物門甲殼綱潮蟲亞目。鼠婦的種類較多,它們身體大多呈長卵形,成體長9—15毫米,背腹扁平十分顯著,呈灰褐色、灰藍色;常能卷曲成團,是草食的陸棲類群,口器是咀嚼式口器,為甲殼動物中唯一完全適應于陸地生活的動物,從海邊一直到海拔5000米左右的高地都有它們的分布。第一觸角短小,后7對胸肢變成步足。但它們都需生活在潮濕、溫暖以及有遮蔽的場所,晝伏夜出,具負趨光性。不像昆蟲和蜘蛛那樣高度適應于陸地上生活,在我國大多數地區都有分布,在田間,主要為害黃瓜、西紅柿、油菜等常見的種類有潮蟲科、鼠婦科、球鼠婦科等代表動物。 生活環境及采集
鼠婦喜棲息于朽木、腐葉、石塊等下面,有時也會出現在房屋、庭院內。鼠婦在20---25度之間生活較為正常。若室內外溫度在25度左右,在房前屋后的石塊、瓦礫下面、盆里、壇內均可以找到;溫度低于25度,需要選擇溫暖的花窖、庭院的下水道旁邊進行采集,也可在平房條件的廚房地磚下面進行收集。我們在學校園里采集時發現,鼠婦的數量較少,個體也較小,以一些個體小的為主。在花盆底下可以采集得到,但數量少,如果花盆是放在水泥地上則其數量會很少,而且水分過多數量也會大大減少。為了采集的方便,我們經過一番努力后發現,如果把臺灣草連根鏟起,倒蓋在墻邊的草坪上(可蓋兩到三層),開始幾天不要澆水,等草干了之后,三天左右澆少量的水,只要保護相對潮濕就可以。一個月左右開始采集,則可得到個體較大,數量較多的鼠婦。而且,采集過程非常方便,只要把草皮拿走就是。在鼠婦的收集過程中,必須小心地保護,收集后,容器內應帶一些濕土和注意通風。濕土最好是富含有機質,顏色以黑色最佳,同時可放幾片爛樹葉或一些植物的小根。飼養
在實驗室飼養鼠婦可用大的盆子如塑料水槽、也可用月餅的盒子。在盆子內放一些經過篩選后的松軟的土壤,土壤以富含有機質為好,特別是黑色的土壤則效果更佳,同時可放一些爛樹葉。土壤的含水量不宜太大,每天可向土壤中噴灑少量的清水,水滴入過多,土壤容易形成泥塊或泥漿,這樣會使鼠婦的活動減慢,甚至造成死亡。可以用手進行小測,用手抓起一把泥土,用力捏,沒有水從指縫流出,松開手,輕輕一碰,泥土疏松,表明土壤的濕度適中。同時每3天換一次土,最長不要超過一周,換土也不要全部換,可放一半留一半。鼠婦的密度不宜過大,大概每1000毫升的容器內可飼養25---30只左右的鼠婦,密度過大,婦容易死亡。盆子上可用黑布遮蓋,保證有充足的空氣,同時用橡皮圈套住黑布,防止鼠婦逃跑。也可在晚上開燈,也能起到防止鼠婦逃跑的效果。培養過程中應注意的事項
1、每次換土時,最好保留一部分原來的土壤;對換出的土壤要細心檢查,以免因個別鼠婦“假死”或鉆在土壤中而丟掉。2、在實驗室放置鼠婦時,要留心周圍是否有其它動物如老鼠、蟑螂等的危害。
3、土壤中水分不宜過多,保持濕潤即可。如果不小心加入的水太多,可用細沙進行調節。
4、為了保證實驗的效果,在飼養鼠婦時盡可能給它提供適宜的溫度。
5、不要將飼養的鼠婦放在太亮的地方,盡可能給它提供較為黑暗的環境。
【釋名】 鼠負、負蟠、鼠姑、鼠粘,濕生蟲、地雞,地虱。
【氣味】 酸、溫、無毒。
【別名】潮濕蟲、潮蟲、地虱婆、鼠負、負蟠、鼠姑、鼠粘,濕生蟲、地雞
【來源】為平甲蟲科動物平甲蟲armadillidium vulgare (latreille)或鼠婦porcellio scaber latreille的干燥蟲體。春、夏、秋三季捕捉,用鐵鍋炒干,或開水燙死,曬干或焙干。
【性味歸經】酸,溫,無毒。
【功能主治】
1、產婦尿秘。用鼠婦七個,熬過,研為末,酒送服。
2、撮口臍風。用鼠婦搗爛,絞取汁少許灌取。
3、風牙疼痛。用鼠婦、巴豆仁、胡椒各一枚,共研為末,加飯做成丸子,如綠豆大。棉裹一丸咬住,涎出吐去。有奇效。
此外還能用于利咽止痛,破瘀利水。用于慢性氣管炎,術后疼痛,牙痛,口腔炎,鵝口瘡,咽喉腫痛,小便不利,閉經。
【用法用量】 1.5~3分(0.5~1克),研粉服。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鼠婦相關的藥
【復方鼠婦丸】藥物組成:鼠婦蟲60g琥珀60g雞內金60g王不留行60g茺蔚子30g白芥子30g
制劑用法:上藥加少許麝香為引,共研極細末,過篩,煉蜜為丸。每次3~6g,每日 3次;飯后口服。連服30天為1療程。
適應病證: 前列腺增生癥。
【鼠婦在制備治療骨質增生癥的藥物中的應用】
鼠婦用于治療骨質增生癥及骨刺等具有顯著用。在配伍的藥物中,鼠婦一般占10-30%。其它配伍藥物可以包括馬錢子、生南星、生半夏、生川烏、生草烏、烏梅、山楂各50-100份。還可加入乳香、沒藥、元胡、川芎、土元、伸筋草、透骨草、白芍、甘草和樟腦等多種中藥。用以上藥物制成的復方炎痛寧膏,具有良好的消炎止痛作用,既可減輕消除局部無菌性炎癥,又可改善局部微循環,改善組織缺血缺氧狀態,降低骨關節內壓力,恢復骨關節應力平衡和微循環的動態平衡,從而迅速消除骨質增生癥引起的疼痛腫脹、關節僵硬、活動受限等癥狀,是治療骨質增生癥的一種理想外用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