茵陳
茵陳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別名 綿茵陳、白蒿、絨蒿、松毛艾。來源 為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莖直立,高0.5~1m,基部木質(zhì)化,表面黃棕色,具縱條紋,多分枝;幼時(shí)全體有褐色絲
茵陳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別名 綿茵陳、白蒿、絨蒿、松毛艾。
來源 為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莖直立,高0.5~1m,基部木質(zhì)化,表面黃棕色,具縱條紋,多分枝;幼時(shí)全體有褐色絲狀毛,成長后近無毛。葉1~3回羽頭深裂,下部裂片較寬短,常被短絹毛;中部葉裂片細(xì)長如發(fā),寬約1mm;上部葉羽頭分裂,3裂或不裂,近無毛。頭狀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復(fù)總狀;總苞片3~4層,無毛,外層卵形,內(nèi)層橢圓形,中央綠色,邊緣膜質(zhì);花黃色,管狀,外層花3~5,雌性,能育,內(nèi)層花兩性5~7,不育。瘦果長圓形,長約0.8mm,無毛?;ㄆ?~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 春季幼苗高6~10cm時(shí)采收,除去老莖及雜質(zhì),曬干。
化學(xué)成分 含6,7-二甲基七葉樹內(nèi)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揮發(fā)油,油中主要為a-蒎烯、茵陳二炔酮(capillin)茵陳烯塊(capillene)、茵陳醇(capillanol)、茵陳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濕熱,退黃疸。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附注 同屬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陳入藥。
【英文名】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別名】綿茵陳、茵陳蒿、白蒿、絨蒿、猴子毛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時(shí)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shí)采割,除去雜質(zhì)及老莖,曬干。春季采收的習(xí)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茵陳蒿”。
【制法】除去殘根及雜質(zhì),搓碎或切碎。綿茵陳篩去灰屑。
【性狀】
綿茵陳:多卷曲成團(tuán)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xì)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見明顯縱紋;質(zhì)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后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尖銳。氣清香,味微苦。
茵陳蒿: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 ,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zhì)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xì)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莖,裂片細(xì)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shù)集成圓錐狀,長1。2~1。5mm,直徑1~1。2mm,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 裂;外層雌花6~10 個(gè),可多達(dá)15個(gè),內(nèi)層兩性花2~10 個(gè)。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清濕熱,退黃疸。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備注】(1)用于濕熱熏蒸而發(fā)生黃疸的病癥,可單用一味,大劑量煎湯內(nèi)服;亦可配合大黃、梔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本品退黃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濕熱黃疸之外,對于因受寒濕或素體陽虛發(fā)生的陰黃病癥,也可應(yīng)用。但須配合溫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藥同用,以奏除陰寒而退黃疸的作用。
【摘錄】《中國藥典》
【食療湯水】以茵陳、煎好的鰂魚,用猛火煲一小時(shí)飲用,可有放的疏肝、清肝熱,是廣東人常用的食療湯水
-------------------------------------------
圣經(jīng)◎啟示錄
名叫 茵陳 的星
第一位天使吹號,就有雹子與火攙著血丟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樹的三分之一被燒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燒了。
第二位天使吹號,就有仿佛火燒著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變成血,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船只也壞了三分之一
第三位天使吹號,就有燒著的大星,好像火把從天上落下來,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眾水的三分之一,星的名字叫茵陳。
第四位天使吹號,日、月、星辰即有三分之一被擊打暗淡,白晝不再明亮,黑夜無星放光。一只鷹在空中飛翔叫喊:“三位天使們要吹那其余的號;你們住在地上的民,禍哉!禍哉!禍哉!”
第五位天使吹號,一顆星從天降下,并用無底坑的鑰匙開了無底坑,一陣陣濃煙從坑中冒出,遮天蔽日;一群群蝗蟲隨著濃煙涌出。它們傷害那些額上沒有神印記的人們,讓這些人忍受如蝎螫的痛苦。
第六位天使吹號,上帝前的金壇四角傳出聲音命令吹號的天使釋放摧毀世界的使者。四個(gè)使者隨即殺掉世人的三分之一。
第七位天使吹號,神的圣殿打開,隨后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天上傳來聲音宣布:世上的國成為我主和神的國,神要稱王,永永遠(yuǎn)遠(yuǎn)。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英)capillary wormwood herb
別名 綿茵陳、白蒿、絨蒿、松毛艾。
來源 為菊科植物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幼苗。
植物形態(tài) 多年生草本或半灌木狀。莖直立,高0.5~1m,基部木質(zhì)化,表面黃棕色,具縱條紋,多分枝;幼時(shí)全體有褐色絲狀毛,成長后近無毛。葉1~3回羽頭深裂,下部裂片較寬短,常被短絹毛;中部葉裂片細(xì)長如發(fā),寬約1mm;上部葉羽頭分裂,3裂或不裂,近無毛。頭狀花序小而多,密集成復(fù)總狀;總苞片3~4層,無毛,外層卵形,內(nèi)層橢圓形,中央綠色,邊緣膜質(zhì);花黃色,管狀,外層花3~5,雌性,能育,內(nèi)層花兩性5~7,不育。瘦果長圓形,長約0.8mm,無毛?;ㄆ?~10月,果期10~12月。
生于山坡、路邊。全國各地均有分布。
采制 春季幼苗高6~10cm時(shí)采收,除去老莖及雜質(zhì),曬干。
化學(xué)成分 含6,7-二甲基七葉樹內(nèi)酯(6,7-dimethylsculetin)及揮發(fā)油,油中主要為a-蒎烯、茵陳二炔酮(capillin)茵陳烯塊(capillene)、茵陳醇(capillanol)、茵陳色原酮(capillarisin)、氯原酸等。
性味 性微寒,味辛、苦。
功能主治 清濕熱,退黃疸。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附注 同屬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dldst.et kit. 的幼苗同作茵陳入藥。
【英文名】 herba artemisiae scopariae
【別名】綿茵陳、茵陳蒿、白蒿、絨蒿、猴子毛
【來源】本品為菊科植物濱蒿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 或茵陳蒿artemisia capillaris thunb.的干燥地上部分。春季幼苗高 6~10cm時(shí)采收或秋季花蕾長成時(shí)采割,除去雜質(zhì)及老莖,曬干。春季采收的習(xí)稱“綿茵陳”,秋季采割的稱“茵陳蒿”。
【制法】除去殘根及雜質(zhì),搓碎或切碎。綿茵陳篩去灰屑。
【性狀】
綿茵陳:多卷曲成團(tuán)狀,灰白色或灰綠色,全體密被白色茸毛,綿軟如絨。莖細(xì)小,長1。5~2。5cm,直徑0。1~0。2cm,除去表面白色茸毛后可見明顯縱紋;質(zhì)脆,易折斷。葉具柄;展平后葉片呈一至三回羽狀分裂,葉片長1~3cm,寬約1cm ;小裂片卵形或稍呈倒披針形、條形,先端尖銳。氣清香,味微苦。
茵陳蒿:莖呈圓柱形,多分枝,長30~100cm ,直徑2~8mm;表面淡紫色或紫色,有縱條紋,被短柔毛;體輕,質(zhì)脆,斷面類白色。葉密集,或多脫落;下部葉二至三回羽狀深裂,裂片條形或細(xì)條形,兩面密被白色柔毛;莖生葉一至二回羽狀全裂,基部抱莖,裂片細(xì)絲狀;頭狀花序卵形,多數(shù)集成圓錐狀,長1。2~1。5mm,直徑1~1。2mm,有短梗;總苞片3~4層,卵形,苞片3 裂;外層雌花6~10 個(gè),可多達(dá)15個(gè),內(nèi)層兩性花2~10 個(gè)。瘦果長圓形,黃棕色。氣芳香,味微苦。
【性味歸經(jīng)】苦、辛,微寒。歸脾、胃、肝、膽經(jīng)。
【功能主治】清濕熱,退黃疸。用于黃疸尿少,濕瘡瘙癢;傳染性黃疸型肝炎。
【用法用量】 6~15g。外用適量,煎湯熏洗。
【貯藏】置陰涼干燥處,防潮。
【備注】(1)用于濕熱熏蒸而發(fā)生黃疸的病癥,可單用一味,大劑量煎湯內(nèi)服;亦可配合大黃、梔子等同用。若小便不利顯著者,又可與澤瀉、豬苓等配伍。本品退黃疸之效甚佳,故除用于濕熱黃疸之外,對于因受寒濕或素體陽虛發(fā)生的陰黃病癥,也可應(yīng)用。但須配合溫中祛寒之品如附子、干姜等藥同用,以奏除陰寒而退黃疸的作用。
【摘錄】《中國藥典》
【食療湯水】以茵陳、煎好的鰂魚,用猛火煲一小時(shí)飲用,可有放的疏肝、清肝熱,是廣東人常用的食療湯水
-------------------------------------------
圣經(jīng)◎啟示錄
名叫 茵陳 的星
第一位天使吹號,就有雹子與火攙著血丟在地上,地的三分之一和樹的三分之一被燒了,一切的青草也被燒了。
第二位天使吹號,就有仿佛火燒著的大山扔在海中,海的三分之一變成血,海中的活物死了三分之一,船只也壞了三分之一
第三位天使吹號,就有燒著的大星,好像火把從天上落下來,落在江河的三分之一,和眾水的三分之一,星的名字叫茵陳。
第四位天使吹號,日、月、星辰即有三分之一被擊打暗淡,白晝不再明亮,黑夜無星放光。一只鷹在空中飛翔叫喊:“三位天使們要吹那其余的號;你們住在地上的民,禍哉!禍哉!禍哉!”
第五位天使吹號,一顆星從天降下,并用無底坑的鑰匙開了無底坑,一陣陣濃煙從坑中冒出,遮天蔽日;一群群蝗蟲隨著濃煙涌出。它們傷害那些額上沒有神印記的人們,讓這些人忍受如蝎螫的痛苦。
第六位天使吹號,上帝前的金壇四角傳出聲音命令吹號的天使釋放摧毀世界的使者。四個(gè)使者隨即殺掉世人的三分之一。
第七位天使吹號,神的圣殿打開,隨后有閃電,聲音,雷轟,地震。天上傳來聲音宣布:世上的國成為我主和神的國,神要稱王,永永遠(yuǎn)遠(yu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