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鐵
蘇鐵(cycas revoluta thunb)--蘇鐵科蘇鐵屬 蘇鐵的株形美麗、葉片柔韌、較為耐蔭,其既可室外擺放,又可室內(nèi)觀賞,由于其生長速度很慢,因此售價較高。蘇鐵喜微潮的土壤環(huán)境,由于它生長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定要注意澆水量不宜過大,否則不利其根系進
蘇鐵(cycas revoluta thunb)--蘇鐵科蘇鐵屬
蘇鐵的株形美麗、葉片柔韌、較為耐蔭,其既可室外擺放,又可室內(nèi)觀賞,由于其生長速度很慢,因此售價較高。蘇鐵喜微潮的土壤環(huán)境,由于它生長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定要注意澆水量不宜過大,否則不利其根系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從每年3月起至9月止,每周為植株追施一次稀薄液體肥料,能夠有效地促進葉片生長。蘇鐵喜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盡量保持環(huán)境通風,否則植株易生介殼蟲。蘇鐵喜溫暖,忌嚴寒,其生長適溫為20~30℃,越冬混度不宜低于5℃。
蘇鐵又名鳳尾蕉、避火蕉、金代、鐵樹等,在民間,“鐵樹”這一名稱用得較多,一說是因其木質(zhì)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鐵而得名;另一說因其生長需要大量鐵元素,即使是衰敗垂死的蘇鐵,只要用鐵釘釘入其主干內(nèi),就可起死回生,重復生機,故而名之。
其實,蘇鐵不只是一個種,而是一個大類群,人們常稱之為蘇鐵科植物或蘇鐵類植物,在植物學上,它屬于種子植物門、裸子植物亞門、蘇鐵綱、蘇鐵目植物。
蘇鐵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曾與恐龍同時稱霸地球,被地質(zhì)學家譽為“植物活化石”。它起源于古生代的二疊紀,于中生代的三疊紀(距今2.25億年)開始繁盛,侏羅紀(距今1.9億年)進入最盛期,幾乎遍布整個地球,至白堊紀(距今1.36億年)時期,由于被子植物開始繁盛,才逐漸走向衰落。到第四紀(距今250萬年)冰川來臨,北方寒流南侵,蘇鐵科植物大量滅絕,但由于青藏高原、秦嶺等的阻隔,在四川、云南等地有部分蘇鐵科植物幸免于難。今天,蘇鐵科植物共保存約10屬110種,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我國野生的有1屬(蘇鐵屬)約10種,分布于云南、廣東、福建、臺灣、貴州、湖南、海南等地。
蘇鐵樹干髓心含淀粉,可食用,又可作釀酒的原料,能提高出酒率;葉為羽毛狀,向四周伸展,如孔雀開屏,極富觀賞性,西雙版納有的少數(shù)民族采其嫩葉作蔬菜;種子大小如鴿卵,略呈扁圓形,金黃色,有光澤,少則幾十粒,多則上百粒,圓環(huán)形簇生于樹頂,十分美觀,有人稱之為“孔雀抱蛋”,在貴州,有的農(nóng)民將其剝皮后與豬腳一同燉吃。
俗話說“鐵樹開花,啞巴說話”、“千年鐵樹開了花”或“鐵樹開花馬長角”,比喻事物的漫長和艱難,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尤其是在熱帶地區(qū),20年以上的蘇鐵幾乎年年都可以開"花"。蘇鐵雌雄異株,花形各異,花期6—8月,雄球花長橢圓形,挺立于青綠的羽葉之中,黃褐色的"花球",內(nèi)含昂然生機,外溢虎虎生氣,傲岸而莊嚴;雌球花扁圓形,淺黃色,緊貼于莖頂,如淡泊寧靜的處女,安詳而柔順地接受熱帶、亞熱帶陽光的照射。
其實鐵樹是裸子植物,只有根,莖,葉和種子,沒有花這一生殖器官,所以,鐵樹的花,是它的種子.
云南植物園內(nèi)有三株巨大的鐵樹,一雄兩雌,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從野外引種而來,是云南省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鐵樹,樹齡近千年,被廣大中外游人譽為“鐵樹王”,堪稱稀世之寶。它們的學名叫篦齒蘇鐵cycas.pectinata griff,目前,這種植物已瀕臨滅絕,被國家定為二級保護植物。
【來源】蘇鐵科蘇鐵屬植物蘇鐵cycans revoluta thunb.,以葉、根、花及種子入藥。四季可采根、葉,夏季采花,秋冬采種子,曬干。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平。有小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種子和莖頂部髓心有小毒。人中毒后有頭暈、嘔吐[a-8]。日本硫球群島居民食用由該植物制作的淀粉曾發(fā)生中毒,其癥狀有無汗、嘔吐、失去知覺,甚至死亡。
【功能主治】
葉:收斂止血,解毒止痛。用于各種出血,胃炎,胃潰瘍,高血壓,神經(jīng)痛,閉經(jīng),癌癥。
花:理氣止痛,益腎固精。用于胃痛,遺精,白帶,痛經(jīng)。
種子:平肝,降血壓。用于高血壓。
根:祛風活絡(luò),補腎。用于肺結(jié)核咯血,腎虛牙痛,腰痛,白帶,風濕關(guān)節(jié)麻木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葉、花1~2兩;種子、根3~5錢。
【注意】蘇鐵種子和莖頂部樹心有毒,用時宜慎。
【備注】(1)篦齒蘇鐵(鳳尾燕)cycas pectinata griff.,亦同等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栽培技術(shù)]
繁殖:以播種或分株繁殖。
(1)播種:在種子成熟后,隨采隨播,或沙藏于翌春再播,由于種粒大而皮厚,最好在室內(nèi)盆播,覆土要深些,約3厘米,在30—33℃,高溫下,約2周即可發(fā)芽。但母株結(jié)實率很低 幼苗生長較慢
(2)分株:可于冬季停止生長時進行。亦可于初夏進行,從母株旁生的蘗株處扒出,切割時盡量少傷莖皮,切口稍干后,栽于粗沙含量多的腐殖質(zhì)土的盆缽內(nèi),放于半蔭處養(yǎng)護,溫度保持在27—30℃,易于成活;也可將莖部切成15—20厘米的塊片埋于沙質(zhì)壤土中,使其周圍發(fā)生新芽,再行分栽培養(yǎng)。
管理:華南溫暖地區(qū)可露地栽于庭中。較寒之地,冬季應(yīng)以稻草裹之,加以保護。長江流域及華北地區(qū)多盆栽蘇鐵,栽培盆底要多墊瓦片,以利排水,并培以肥沃壤土,壓實植之。春夏生長旺盛時,需多澆水,夏季高溫期還需早晚葉面噴水,以保持葉片翠綠新鮮。每月可施腐熟餅肥水一次。人秋后應(yīng)控制澆水,日常管理要掌握適量澆水,因水分過多,易發(fā)根腐病。蘇鐵生長緩慢,每年僅長一輪葉叢,新葉展開生長時,下部老葉應(yīng)適當加以剪除,以保持其整潔古雅姿態(tài)。
[用 途]
蘇鐵樹形古雅,主干粗壯,堅硬如鐵;羽葉潔滑光亮,四季常青,為珍貴觀賞樹種。南方多植于庭前階旁及草坪內(nèi);北方宜作大型盆栽,布置庭院屋廊及廳室,殊為美觀。
蘇鐵的株形美麗、葉片柔韌、較為耐蔭,其既可室外擺放,又可室內(nèi)觀賞,由于其生長速度很慢,因此售價較高。蘇鐵喜微潮的土壤環(huán)境,由于它生長的速度很慢,因此一定要注意澆水量不宜過大,否則不利其根系進行正常的生理活動。從每年3月起至9月止,每周為植株追施一次稀薄液體肥料,能夠有效地促進葉片生長。蘇鐵喜光照充足的環(huán)境。盡量保持環(huán)境通風,否則植株易生介殼蟲。蘇鐵喜溫暖,忌嚴寒,其生長適溫為20~30℃,越冬混度不宜低于5℃。
蘇鐵又名鳳尾蕉、避火蕉、金代、鐵樹等,在民間,“鐵樹”這一名稱用得較多,一說是因其木質(zhì)密度大,入水即沉,沉重如鐵而得名;另一說因其生長需要大量鐵元素,即使是衰敗垂死的蘇鐵,只要用鐵釘釘入其主干內(nèi),就可起死回生,重復生機,故而名之。
其實,蘇鐵不只是一個種,而是一個大類群,人們常稱之為蘇鐵科植物或蘇鐵類植物,在植物學上,它屬于種子植物門、裸子植物亞門、蘇鐵綱、蘇鐵目植物。
蘇鐵科植物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種子植物,曾與恐龍同時稱霸地球,被地質(zhì)學家譽為“植物活化石”。它起源于古生代的二疊紀,于中生代的三疊紀(距今2.25億年)開始繁盛,侏羅紀(距今1.9億年)進入最盛期,幾乎遍布整個地球,至白堊紀(距今1.36億年)時期,由于被子植物開始繁盛,才逐漸走向衰落。到第四紀(距今250萬年)冰川來臨,北方寒流南侵,蘇鐵科植物大量滅絕,但由于青藏高原、秦嶺等的阻隔,在四川、云南等地有部分蘇鐵科植物幸免于難。今天,蘇鐵科植物共保存約10屬110種,主要分布在南北半球的熱帶及亞熱帶地區(qū),我國野生的有1屬(蘇鐵屬)約10種,分布于云南、廣東、福建、臺灣、貴州、湖南、海南等地。
蘇鐵樹干髓心含淀粉,可食用,又可作釀酒的原料,能提高出酒率;葉為羽毛狀,向四周伸展,如孔雀開屏,極富觀賞性,西雙版納有的少數(shù)民族采其嫩葉作蔬菜;種子大小如鴿卵,略呈扁圓形,金黃色,有光澤,少則幾十粒,多則上百粒,圓環(huán)形簇生于樹頂,十分美觀,有人稱之為“孔雀抱蛋”,在貴州,有的農(nóng)民將其剝皮后與豬腳一同燉吃。
俗話說“鐵樹開花,啞巴說話”、“千年鐵樹開了花”或“鐵樹開花馬長角”,比喻事物的漫長和艱難,甚至根本不可能出現(xiàn)。但實際上并非如此,尤其是在熱帶地區(qū),20年以上的蘇鐵幾乎年年都可以開"花"。蘇鐵雌雄異株,花形各異,花期6—8月,雄球花長橢圓形,挺立于青綠的羽葉之中,黃褐色的"花球",內(nèi)含昂然生機,外溢虎虎生氣,傲岸而莊嚴;雌球花扁圓形,淺黃色,緊貼于莖頂,如淡泊寧靜的處女,安詳而柔順地接受熱帶、亞熱帶陽光的照射。
其實鐵樹是裸子植物,只有根,莖,葉和種子,沒有花這一生殖器官,所以,鐵樹的花,是它的種子.
云南植物園內(nèi)有三株巨大的鐵樹,一雄兩雌,于上個世紀80年代末從野外引種而來,是云南省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古老的鐵樹,樹齡近千年,被廣大中外游人譽為“鐵樹王”,堪稱稀世之寶。它們的學名叫篦齒蘇鐵cycas.pectinata griff,目前,這種植物已瀕臨滅絕,被國家定為二級保護植物。
【來源】蘇鐵科蘇鐵屬植物蘇鐵cycans revoluta thunb.,以葉、根、花及種子入藥。四季可采根、葉,夏季采花,秋冬采種子,曬干。
【性味歸經(jīng)】甘,淡,平。有小毒。該物種為中國植物圖譜數(shù)據(jù)庫收錄的有毒植物,其毒性為種子和莖頂部髓心有小毒。人中毒后有頭暈、嘔吐[a-8]。日本硫球群島居民食用由該植物制作的淀粉曾發(fā)生中毒,其癥狀有無汗、嘔吐、失去知覺,甚至死亡。
【功能主治】
葉:收斂止血,解毒止痛。用于各種出血,胃炎,胃潰瘍,高血壓,神經(jīng)痛,閉經(jīng),癌癥。
花:理氣止痛,益腎固精。用于胃痛,遺精,白帶,痛經(jīng)。
種子:平肝,降血壓。用于高血壓。
根:祛風活絡(luò),補腎。用于肺結(jié)核咯血,腎虛牙痛,腰痛,白帶,風濕關(guān)節(jié)麻木疼痛,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葉、花1~2兩;種子、根3~5錢。
【注意】蘇鐵種子和莖頂部樹心有毒,用時宜慎。
【備注】(1)篦齒蘇鐵(鳳尾燕)cycas pectinata griff.,亦同等入藥。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栽培技術(shù)]
繁殖:以播種或分株繁殖。
(1)播種:在種子成熟后,隨采隨播,或沙藏于翌春再播,由于種粒大而皮厚,最好在室內(nèi)盆播,覆土要深些,約3厘米,在30—33℃,高溫下,約2周即可發(fā)芽。但母株結(jié)實率很低 幼苗生長較慢
(2)分株:可于冬季停止生長時進行。亦可于初夏進行,從母株旁生的蘗株處扒出,切割時盡量少傷莖皮,切口稍干后,栽于粗沙含量多的腐殖質(zhì)土的盆缽內(nèi),放于半蔭處養(yǎng)護,溫度保持在27—30℃,易于成活;也可將莖部切成15—20厘米的塊片埋于沙質(zhì)壤土中,使其周圍發(fā)生新芽,再行分栽培養(yǎng)。
管理:華南溫暖地區(qū)可露地栽于庭中。較寒之地,冬季應(yīng)以稻草裹之,加以保護。長江流域及華北地區(qū)多盆栽蘇鐵,栽培盆底要多墊瓦片,以利排水,并培以肥沃壤土,壓實植之。春夏生長旺盛時,需多澆水,夏季高溫期還需早晚葉面噴水,以保持葉片翠綠新鮮。每月可施腐熟餅肥水一次。人秋后應(yīng)控制澆水,日常管理要掌握適量澆水,因水分過多,易發(fā)根腐病。蘇鐵生長緩慢,每年僅長一輪葉叢,新葉展開生長時,下部老葉應(yīng)適當加以剪除,以保持其整潔古雅姿態(tài)。
[用 途]
蘇鐵樹形古雅,主干粗壯,堅硬如鐵;羽葉潔滑光亮,四季常青,為珍貴觀賞樹種。南方多植于庭前階旁及草坪內(nèi);北方宜作大型盆栽,布置庭院屋廊及廳室,殊為美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