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孜勒蘇
克孜勒蘇簡介
人口:人口40多萬。 郵編:845000
地理位置: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位于東經73°26′05″~78°59′02″,北緯37°41′28″~41°49′41″之間。東北部、北部地處天山山區,西南部處于昆侖山北坡,西北部、西部地處帕米爾高原崇山峻嶺之中,東南部是塔里木盆地邊緣古老的喀什噶爾綠洲。西部與吉爾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兩個國家接壤,東部與阿克蘇地區的烏什、柯坪兩縣相連,南部與喀什地區的喀什市、巴楚、伽師、莎車、英吉沙、疏附縣及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毗鄰。
行政區域:分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轄阿圖什、阿克陶、烏恰、阿合奇1市3縣,有5個鎮,2個街道辦事處,32個鄉(內含1個塔吉克族鄉),208個行政村。
克孜勒蘇介紹
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位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南部,素有“無花果之鄉”的美稱,地處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的西緣。東鄰阿合奇、柯坪兩縣、南接巴楚伽師、疏付三縣,西止烏恰縣,北與吉爾吉斯斯坦共和國為界。邊境線長128公里。東西寬,南北狹窄,地勢北高南低。最高海拔4562.3米,最低海拔1260.1米。北部為山區,南部為平原和谷地。市境地處中緯度歐亞大陸腹地,屬暖溫帶大陸性干旱氣候。其主要氣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干旱少雨,無霜期長,氣溫日振幅大。阿圖什市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首府所在地。公元前60年(漢宣帝神爵三年)阿圖什市境正式列入漢朝版圖。曾是西域三十六國之一的蔬勒國的國都。二千多年來,市境的屬轄歷經變更,但始終是中國神圣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1938年,新疆省政府批準設立阿圖什設治局,轄4鎮6鄉。1943年1月正式設置阿圖什縣,隸屬新疆第二行政區。1949年9月阿圖什縣和平解放。1950年3月建立縣人民政府。1954年7月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成立后,劃歸其管理,并成為州府所在地。1986年6月,國務院批準撤銷阿圖什縣設立阿圖什市。宏偉壯觀的帕米爾就虎踞在這塊雄奇的土地上,地勢奇高,雪峰遍立,素有“萬山之祖”之譽。克孜勒蘇柯爾克孜自治州地處天山南麓,昆侖山北段,塔里木盆地西北部,是新疆也是我國的最西端。東部與阿克蘇地區為鄰,南部與喀什地區交界,北部和西部隔天山南脈與吉爾吉斯斯坦和塔吉克斯坦毗連,國境線長達1170余公里。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高度在1197-7719米,境內地形相對高差極大,平均海拔3000米。南部、西部和北部是高山地帶,地處帕米爾高原和南天山之間,是該州主要的牧業區,西昆侖末端屹立著公格爾峰和"冰山之父"慕士塔格峰,海拔分別為7719米和7546米,是新疆境內的高峰之冠。東南部是州內唯一的山麓平原,海拔亦在1197--1500米之間。這里地質構造復雜,礦藏資源豐富;物產豐饒,"無花果之鄉"阿圖什即在這里。這里不僅有著綺麗的高原風光,柯族風情更是濃郁獨特,這里是著名英雄史詩《瑪納斯史詩》的故鄉,柯爾克孜族人世世代代在這里過著游牧生活,至今仍保存著傳統的風俗習慣。民族歌舞、瑪納斯史詩彈唱都讓人充分領略這個古老民族的獨特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