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
烏魯木齊簡介
人口:人口100多萬。 區號:0991 郵編:830000
地理位置:烏魯木齊市位于東經86°37’33"- 88°58’24",北緯42°45’32"- 44°08’00"。地處歐亞大陸腹地,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緣,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首府,是全疆政治、經濟、文化、科技的中心,南北疆交通的樞紐,也是第二座歐亞大陸橋中國西段的橋頭堡,我國西部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
行政區域:分市轄7區1縣,即天山區、沙依巴克區、新市區、水磨溝區、頭屯河區、東山區、南山礦區和烏魯木齊縣。還有兩個國家級開發區即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烏魯木齊經濟技…
烏魯木齊介紹
中國的西部有一塊廣闊而富饒的寶地——新疆;在新疆脊梁的天山腳下有一顆古老、美麗、燦爛的明珠這就是蒙古語中的“優美的牧場”——烏魯木齊。烏魯木齊位于天山北麓,準噶爾盆地南端,環山帶水,沃野廣袤,是西域著名的“耕鑿弦誦之產,歌舞游冶之地”。古老的烏魯木齊河自南向北。從市區穿過。城東是海拔5400多米的博格達峰,晶瑩閃光,極為壯觀;城南有雄偉壯麗的天山山脈,峰巒疊嶂,雪峰皚皚,氣象萬千;城西有充滿神話色彩的妖魔山;城正中有紅山,小巧而陡峭,狀如飛來之物。山頂有一座九級磚塔,稱鎮龍塔,高聳入云,映襯著遠處的雪山,一切都是那么的和諧優美。烏魯木齊有著特殊的地緣優勢,自古便有“開天辟地之門戶”之稱,是連接天山南北、溝通新疆與內地的交通樞紐,現已成為我國擴大向西開放的重要門戶和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窗口。烏魯木齊是世界上離海最遠的內陸城市,是亞洲大陸的地理中心。夏季這里花木爭艷,瓜果溢香,是旅游的黃金季節。隆冬時節,滿城銀裝素裹,玉樹瓊花,一番北國塞外風光。受清涼甘甜的天山雪水潤澤的各族人民,創造過燦爛的古代西域文明。歷史悠久的烏魯木齊,是舉世聞名的古“絲綢之路”新北道的必經之路。公元前一世紀,西漢政府設立的西域都護府,曾置戊已校尉在這一帶屯田。盛唐時期,為了進一步加強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促進“絲綢之路”新北道的繁榮和發展,公元640年,唐朝政府在烏魯木齊東北設北庭大都護府,公元1755年,清政府在現烏魯木齊九家灣明故城筑壘駐兵,并將此地正式定名烏魯木齊,公元1763年改名為“迪化”。公元1884年,新疆建置行省,烏魯木齊定為省會,升為“迪化”府。出現了“萬家煙火暖云蒸,銷盡天山太古冰”的繁榮景象。作為中國文化體系、印度文化體系、伊斯蘭文化體系、歐美文化體系的匯集之地,十幾個民族在這里繁衍生息,廣融博匯,造就了具有世界性的燦爛輝煌的文化,維吾爾音樂之母--十二木卡姆、蒙古民族的《江格爾》、柯爾克孜族的《瑪納斯》象世界上其他英雄史詩一樣,在東方文化中放射出耀眼的光芒。眾多的民族,各種穿戴、語言、宗教信仰、風俗習慣,構成了烏魯木齊五光十色的奇特風采清代一些著名的政治家、文人,如林則徐、紀曉嵐、洪亮吉,劉鄂、肖雄等都曾先后在烏魯木齊居住或逗留過,并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章。。。烏魯木齊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故有“油海上的煤城”和“煤田上的城市”之稱。境內有雪山冰川和永久性積雪164平方公里,待開發的光、熱、風能資源極為豐富。野生動植物資源也很豐富。秀麗的風光和人文歷史遺跡。這些得天獨厚的資源為烏魯木齊的發展提供了十分有利的物質條件。而聚居在這里的維吾爾、漢、回、哈薩克等十多個兄弟民族,和睦相處,親密團結,共同建設著自已美麗的家園。烏魯木齊,這座古老而又年輕的城市,用它那濃郁的、多彩多姿的民族風情和神奇、古老、綺麗多彩的自然風光吸引著無數的人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