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茅
思茅簡介
區號:0879 郵編:665000
思茅介紹
普洱市原名思茅市,普洱是馳名中外的“普洱茶”的故鄉,是“普洱茶”的原產地和集散地。著名電影演員楊麗坤、全國英模張培英出生在普洱縣磨黑鎮。滇南第一碑——“民族團結誓詞碑”立于普洱,為滇南民族團結的鑒證物。普洱古有“天壁曉霞”、“回龍夕照”、“仙洞春云”、“龍潭秋月”、“東嶺蘭萼”、“西嶺溫泉”、“城畔荷風”、“茶庵鳥道”所構建的“普陽八景”;激起了無數文人騷客的文思詩趣。更重要的是:普洱的特殊地理環境,適合多種經濟作物的生長。今有省級風景名勝區——普洱風景名勝區(景區由天壁山、松山、白草地3個片區和小黑江、熱水潭、東洱河水庫、觀音山寺、茶馬古道等20個景點組成)、磨黑中學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民族團結園,初步形成了融綠色森林、山川、河谷、喀斯特洞穴景觀和“普洱茶文化”、哈尼族彝族民俗風情為一體的民族文化生態旅游資源,極具開發前景。遠在一千七百多年前的東漢時期,普洱的茶葉栽培、加工、銷售便初具規模。茶葉產業的迅速發展,為普洱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利益。在茶葉交易的鼎盛時期,全國各地的茶商云集普洱建立商會,商貿晝夜互市。茶葉的栽培、加工、商貿,還促使茶文化飛速發展,為普洱打造出濃厚的地方文化氛圍。”一千多年前,普洱茶便少量遠銷至吐蕃(西藏),逐步成為以奶酪、肉食為主的少數民族消除油膩的生活用品,故有“寧可三日無糧,不可一日無茶”和“一日無茶則瀉,三日無茶則病。”之說。歷代統治者為了廉價購買戰馬,采取嚴格控制茶葉商貿,以茶換馬的方式間接控制、治理邊地。茶葉因此成為緊俏商品,于是,普洱茶的栽培、加工、商貿得到空前的發展。清乾隆九年,普洱茶因被定為“貢茶”而更是名揚四海,乃至《紅樓夢》、《本草綱目》、《戰爭與和平》等名著名典也收錄了普洱茶之名。茶,這一古老的經濟作物,經歷了從藥用到食用的演變,乃至成為人們喜愛的飲料,追其歷史已有兩千多年之久。在漫長的歲月中,中華民族在茶的培育、制造、品飲、利用、開發以及對茶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上,為人類文明史留下絢麗奪目的一頁。追本溯源,世界各國引進的茶種,采用的茶樹栽培方法,茶葉加工的工藝,茶葉品飲的方式,以及茶禮茶儀、茶俗茶風、茶藝茶會、茶道茶德等,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由我國傳播出去的。普洱作為茶的故鄉,不僅因為存在最原始的野生大茶樹,更重要的是: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普洱在茶葉栽培、加工、茶質檢測中,逐漸形成獨特的風格,演變出光彩奪目、千姿百態的茶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