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
綿陽簡介
人口:511.99萬 區號:0816 郵編:621000
地理位置:位于四川盆地西北
行政區域:轄涪城區、游仙區、江油市、安縣、梓潼縣、平武縣、北川縣、三臺縣、鹽亭縣。
綿陽介紹
綿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下轄涪城區、游仙區、江油市、安縣、梓潼縣、平武縣、北川縣、三臺縣、鹽亭縣。面積20249平方公里,人口511.99萬。綿陽古稱涪城、綿州,素有“蜀道咽喉”之稱。川陜公路、寶成鐵路均途經這里,是川北地區重要的物資集散地。綿陽歷史悠久,人杰地靈。自公元前201年漢高祖設置涪縣以來。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為歷代州郡治所,兵家必爭之地。有"蜀道咽喉"、"劍門鎖鑰"之稱。古往今來,這里曾孕育出治水英雄大禹、絲綢之母螺祖、唐代大詩人李白、宋代文豪歐陽修、現代作家沙汀、兩彈元勛鄧稼先、小麥育種專家馮達仕等眾多杰出人物。綿陽氣候宜人,土地肥沃,是四川省重要的糧食、油料、生豬、蠶繭、水果生產基地。綿陽自然資源豐富,水能蘊藏量超過300萬千瓦,天然氣儲量10萬億立方米,有煤、鐵、錳等有工業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57種,有麥冬、附子、銀杏、天麻、蟲草、杜仲、黨參、貝母等傳統出口中藥材20多種,境內原始森林有大熊貓、金絲猴、云豹、牛羚、黑頸鶴、小熊貓、毛冠鹿等國家級珍稀保護動物55種。綿陽旅游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有以王朗自然保護區和千佛山、羅浮山、小寨子溝、猿王洞、仙海風景區為代表的生態旅游,有以富樂山和梓潼大廟山為代表的"三國遺跡"攬勝,有以中物院科技展覽館、亞洲最大的風洞群、長虹商貿中心為代表的工科旅游。正在成為四川乃至西部新的旅游熱點。正在重建中的越王樓是中國歷史上四大名樓之一。綿陽是國家重要的國防軍工和科研生產基地。擁有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中國空氣動力研究與發展中心等國防科研院所18家,西南科技大學等大專院校7所,長虹、九洲、國家級技術中心2個,雙馬、東材等省級技術中心8個,有長虹、九洲、雙馬、華晨、華潤、雙匯等大中型骨干企業50家,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科教創業園暨西南科技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經濟技術開發區、現代農業科技示范區、南郊工業園、游仙經濟試驗區等開發園區6處,各類科研和工程技術人員10萬人,兩院院士25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貼有突出貢獻的專家800多名。在許多重要科技領域聚集著大量高層次人才。綿陽城市基礎設施比較完善,通訊網絡發達,水電氣供應充足。垃圾實現無害化處理,空氣質量優良,城市綠化覆蓋率達到32.48%。已建成海關、檢驗檢疫等涉外機構,開通了二類鐵路口岸。設立了西部地區第一家公共保稅倉庫。先后被命名為全國文明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全國造林綠化十佳城市、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和聯合國改善人居環境示范城市,目前正在爭創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綿陽城市文化設施比較完善,有藏書32萬冊的綿陽圖書館和建筑面積達2萬平方米的綿陽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