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
汕尾簡介
人口:較多。 區號:0660 郵編:516000
地理位置:東臨揭陽市,同惠來縣交界;西連惠州市,與惠東縣接壤;北接河源市,和紫金縣相連;南瀕南海。
行政區域:轄陸豐市、海豐縣、陸河縣和市城區,還有紅海灣經濟開發實驗區和華僑管理區。
汕尾介紹
汕尾市,是一九八八年初經國務院批準,以原海、陸豐的行政區域建立起來的地級市。轄海豐、陸豐,陸河三縣和市城區,共設置3個辦事處、40個鎮、10個鄉,13個農林場。總面積5271平方公里,總人口213萬。全市旅居海外的華僑和港、澳、臺同胞近百萬人。汕尾市具有悠久的歷史。遠在42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先民就在海豐沿海一帶聚居生息。公元前221年,海陸豐屬南海郡博羅縣。東晉咸和六年(公元331年),始建海豐縣,陸豐屬東海郡海豐縣地。清雍正九年(公元1731年)從海豐縣析出陸豐縣。清初以來,汕尾開埠,溝通海外,逐漸繁榮,曾有“小香港”之稱。海陸豐是彭湃烈士的故鄉。本世紀二十年代,彭湃同志領導的海陸豐農民運動,在這里開創了中國第一個蘇維埃政權。汕尾市地處粵東沿海,位于東經114度54分至116度13分24",北緯22度37分40"至23度38分35"之間。地勢北高南低,南瀕南海的紅海灣和碣石灣;北接河源市,與紫金縣相連;東鄰汕頭市,同惠來縣交界;西靠惠州市,跟惠東縣接壤。這里屬亞熱帶氣候,雨量充沛,氣候宜人,年平均氣溫22.1度。水陸交通方便,廣汕公路橫貫境內,市區距廣州市316.5公里、汕頭市207公里、深圳市224公里;海運四通八達,往返快捷,汕尾港距香港僅81里,往廣州、汕頭、廈門港也十分方便,成為粵西與粵東、香港與內地之間經濟聯系的重要紐帶。汕尾市依山面海,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擁有聞名全省的菠蘿基地、紅椎林基地、毛竹基地、對蝦基地、原鹽出口基地。漁鹽業資源取之不盡。全市長達302公里的海岸線上,分布著十個漁港九個海灣。中深海漁場35萬平方公里,魚品種達14類107科、173種。淺海灘涂面積18萬畝,適宜開展對蝦、鰻鱺、石斑、牡蠣、江蘺、鮑魚等海水養殖。鹽田總面積17.5萬公畝,年產原鹽6萬多噸,是我省主鹽區和最大原鹽出口基地。礦產、水力資源潛力很大。現已探明有開采價值的礦產計93處,主要有錫礦、硫鐵礦、高嶺土稀土、石英沙、花崗巖、礦泉水等。水力資源裝機容量可達14.34萬瓦,尚有6萬多瓦未開發。動植物資源種類繁多。常見植被種類11O多科、4OO多種,主要有松、杉、紅椎林等。野生動物有穿山甲、白鶴、山豬、紅腳水鳥等。旅游資源頗具特色,開發前景廣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