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
信陽簡介
區號:0376 郵編:464000
地理位置:位于河南省南部,是鄂豫皖三省通衢之地,東與安徽為鄰,南與湖北接壤。
行政區域:下轄?負憂?⑵角徘??甏ㄏ?、淮臂嬝、息县、袑\亍⑸壇竅?、固始县、罗奢^?、桂x較亍?/li>
信陽介紹
信陽市位于河南省南部,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是華夏文明的發祥地之一,有8000多年的悠久歷史。夏商時期,這里已建立了息國、潢國等諸侯國,號稱千乘之國;春秋時期,這里被稱為申國;盛唐時期,信陽更是重要的糧食基地;北宋改稱為信陽,沿用至今;明清時期,信陽的經濟文化發展已有相當規模,糧食充裕,商業繁盛,是中原地區一個比較富庶的城市。信陽山水秀麗,風光旖旎。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雞公山,是全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山上風景秀麗,遍布奇峰怪石。豫南明珠南灣湖,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位于?負憂?行模?俏夜?鈐緗ǔ傻拇笮橢位垂こ獺:?納嫌危?褂辛?鍍儼?、五?粕劍?枰墩淦沸叛裘?餼統霾?謖飫鎩4送猓?褂辛檣剿隆⒕瘓鈾?、哮r?碌裙偶R約按罅康母錈??芳湍畹兀?啦皇な眨?壓擲創艘揮蔚娜寺繅鋝瘓??nbsp;信陽市一座歷史古城。早在8000多年前,境內淮河兩岸就出現了相當規模的原始農業,從東到西分布有裴李崗文化、龍山文化和屈家嶺文化遺址多處。商周之際,這里建立了申、息、弦、黃、蔣、蓼等諸候國。春秋戰國時期,楚滅申、息等諸候國,建申、息、期思等縣。北宋改義陽為信陽,一直延用至今。信陽是一座文化名城。一代名相孫叔敖(今淮濱縣人),造田興水,使楚國富甲一方,他設計并主持修建的期思陂(bei),是中國古代最早的一項大型水利工程。唐代“開漳圣王”陳元光(固始人)、“閩王”王審知(固始人),把中原文明傳播到福建、臺灣等地。倡導“文必秦漢,詩必盛唐”的一代文豪何景明(今氵師河區人),是明代“前七子”的領袖。信陽境內革命遺址、古跡和文物眾多?,F有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6處,省及省以下級別文物保護單位400多處,有重要革命紀念地和革命舊址400多處,為全省各市之冠。信陽市一座交通重城。信陽左扼兩淮,右控江漢,屏蔽中原,自古以來就是江淮河漢的戰略要地,境內的“義陽三關”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京廣、京九鐵路和106、107國道以及京珠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312國道和即將開通的信葉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在境內形成四個雙十字和兩個區域交通樞紐——信陽市和潢川縣,使信陽成為“立中原而通八方,居腹地而達九州”的交通重城。信陽是一座革命紅城。信陽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是鄂豫皖蘇區首府所在地,是紅軍的搖籃,將軍的故鄉。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老一輩無產階段革命家在這里創建了大別山革命根據地,培育出紅一軍、紅四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等多支紅軍主力部隊。在革命戰爭年代,信陽共有30多萬優秀兒女為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許世友、李德生、萬海峰、尤太忠等百余名信陽籍將軍從這里走向全國。信陽是一座綠色茶城。信陽山青水秀,是國家級生態環境示范市,“山繞綠城城砌玉,城裹碧水水飛虹”正是信陽市容的真實寫照。楚風豫韻在這里交融,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交相輝映,名山、名水、名寺、名城相互映襯,素有“江南北國,北國江南”之美譽,境內有雞公山、靈山和南灣湖等著名風景區。全市森林覆蓋率達29.4%,高出全國平均水平12.9個百分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