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
寧波簡介
人口:594萬,其中市區人口114萬。 區號:0574 郵編:315000
地理位置:位于東海之濱長江三角洲東南隅。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1038平方公里。
行政區域:現轄海曙、江東、江北、鎮海、北侖、鄞州六個區及象山、寧海、余姚、慈溪、奉化五個縣(市)。
寧波介紹
寧波市簡稱“甬”,位于浙江東部,地處東海之濱姚江、奉化江、甬江的交匯處,是一個古老而新興的海港旅游城市,是14個對外開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1986年被國務院批準為歷史文化名城。寧波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7000年前就有河姆渡新石器文化。行政建制始于公元前2000多年的夏代。春秋時為越國屬地。歷史上曾有過句章、鄞、明州、慶元等名稱。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取“海定則波寧”之意,稱寧波府。寧波由此得名。寧波在歷史上就是中國對外交通貿易的一個重要港口,早在唐宋時期就被列為全國三大貿易口岸之一,是中國海上絲綢之路、陶瓷之路的起泊地。鴉片戰爭后,被辟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越窯青瓷,就通過明州(寧波)口岸遠銷朝鮮、日本、東南亞以及阿拉伯等國家和地區。位于東海之濱長江三角洲東南隅的寧波簡稱“甬”,現轄鄞縣、象山、寧海、余姚、慈溪、奉化六個縣(市)及海曙、江東、江北、鎮海、北侖五個區。總面積9365平方公里,總人口526萬,其中市區面積1038平方公里,人口114萬。寧波是一座有著數千年豐厚積淀的歷史文化名城,名勝古跡眾多,自然景觀壯美,全市有200余處文物保護單位,其中5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寧波西南,始建于唐太和七年(公元833年)的古代水利工程,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它山堰,歷經1100余年風霜雨雪和洪水沖擊,至今完好,仍發揮著阻咸、蓄淡、引水、匯洪的作用。它山堰往南,便是國家旅游風景名勝區——溪口雪竇山風景名勝區。寧波市東側,有浙江第一大湖東錢湖,相當于4個杭州西湖的面積,素有“西子風光,太湖氣魄”的美譽東錢湖環湖皆山,碧波萬頃,有72條溪流匯注湖中,歷史遺跡星羅棋布,有陶公釣磯、霞嶼鎖嵐、白石仙坪等10個景點以及南宋古窟、元塔二靈塔、王安石廟等名勝古跡。附近還有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為我國佛教禪宗五山之第二的天童寺和至今已有1700多年歷史、珍藏佛國珍寶“釋迦牟尼真身舍利”的阿育王寺。兩寺占地面積近14萬平方米,規模宏大,殿堂巍峨。寺內有宋高宗、宋孝宗御書匾額,有清順治、康熙、雍正的御書碑刻,有宋代著名文學家蘇軾撰寫的《宸奎閣記》碑等等。天童寺為佛教臨濟宗的重門庭,又是日本曹洞宗的祖庭,在日本和東南亞一帶影響很大。寧波還有我國現存最古老的藏書樓——被譽為南國書城的天一閣;我國江南最古老、最完整的木結構“無梁殿建筑”保國寺;鎮海口的明清御外海防遺址招寶山,我國民族英雄戚繼光在此進行了壯烈的抵抗侵略戰斗;還有南溪溫泉、月湖、七塔寺、天封塔、咸通塔以及我國四大民間故事中的人物梁山伯的廟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