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
淮安簡介
人口:全市總人口近500萬,其中市區人口246 區號:0517 郵編:223000
地理位置:位于蘇北平原腹地,京杭大運河與古淮河交匯處,境內有全國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澤湖。全市總面積1.01萬平方公里,其中市區面積3218平方公里。
行政區域:轄清河區、清浦區、淮陰區(原淮陰縣)、楚州區(原縣級淮安市)和金湖、盱眙、漣水、洪澤4縣。
淮安介紹
淮安是個古老又年輕的城市,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歷史。2001年2月,經國務院批準,由地級淮陰市更名而來。淮安位于蘇北平原中部,淮安市下轄四縣四區,面積1.01萬平方公里,人口518萬,其中市區建設成區面積75平方公里,人口73萬。京杭大運河穿境而過,洪澤湖鑲嵌其間,地理位置優越,發展環境優良,已成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江蘇省重要的交通樞紐、蘇北南部的中心城市、新興的工業基地和農副產加銷基地。南距江蘇省省會南京市188公里,東北距亞歐大陸橋橋頭堡連云港市135公里。東靠鹽城市,南連揚州市,西與西南接安徽省,北鄰連云港市與徐州市以及剛剛成立的宿遷市,素有“壯麗東南第一州”的美譽。淮安,即淮水安瀾之意,得名于1500多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據《南齊書·州郡志》記載:武帝永明七年(公元489年),割直瀆、破釜塘以東淮陰鎮下流雜一百戶置淮安縣,隸屬于東平郡。淮安之名始見。淮安名人輩出。是一代偉人周恩來的故鄉。歷史上先后誕生了大軍事家韓信、漢賦大家枚乘、巾幗英雄梁紅玉、《西游記》作者吳承恩、愛國將領關天培、《老殘游記》作者劉鶚。淮安名勝眾多。有周恩來故居、童年讀書處、紀念館、遺物陳列館,有老子山,在盱眙境內有朱元璋高祖、曾祖和祖父的陵墓--明祖陵。淮安不僅人杰地靈,而且風景優美,沿大運河,環洪澤湖,既可領略自然風光,又可觀賞名勝古跡。1986年國務院公布淮安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周恩來紀念館周恩來故居位于淮安駙馬巷內。故居分東西兩個宅院。東院為周恩來祖父的住房;西院臨曲巷,現為"周恩來同志生平"陳列室,展出近200幅照片和90多件實物。周恩來紀念館位于淮安城北桃花垠。紀念館分主館和副館。副館平面為"人"字形,副館擁抱主館、象征著周恩來永遠和人民在一起。主館有4根11米高的棟梁大柱,象征著周恩來生前多次提出要實現我國四個現代化。荷花蕩位于美麗的高郵湖畔,座落在金湖縣閔橋鎮聯圩內,總面積金湖“萬畝荷花蕩”2.24平方公里,三面環湖相擁,生態環境優美。荷花蕩以其特有的人文背景,展現誘人的風姿。唐朝宰相魏征在這里的東至庵留下墨寶,新加坡佛界大法師曹常恒在此出家,宋代詩人蘇東坡中秋節行舟夜泊于此,把酒賞月,興致所遣,留下“橫蕩橋與青山廟”、“斬龍河”、“千年古剎西安寺”、“東至和尚直川”“鳳凰墩”、“壇子精”、“雞鳴蕩’”和“水滿賑州府”等故事。荷花蕩具有獨特的地理位置形成了特有的生態自然風光和旅游資源優勢。蕩外有萬畝養殖水面和捕撈水域,蕩為整齊劃一的萬畝連片荷藕向世人詮釋了“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的詩句。荷花蕩己建成旅游觀光、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區。渴望綠色,回歸自然,怡神養性,荷花蕩是你回歸自然的最好去處。清晏園位于市區,是蘇北最有代表性的古典園林,也是中國漕運史上唯一留存的官宦園林,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園內建有淮香堂、蕉吟館、今來雨軒、薔薇園、曲廊、水船樓、謙豫齋、關帝廟、葉園、荷芳書院、假山曲橋等仿古建筑與美麗景觀。荷芳書院是園內最具有特色的建筑,乾隆十五年(1750年)興建,蘇皖邊區政府時期,辟為新華圖書館,近年來重新翻修,復名為荷芳書院,門側像聯:“名園別有天地,老樹不知歲時”。荷芳書院周圍,是當年河督游憩之處,建有碑亭和碑廊。從這些御制的碑文中。可以了解到治水的艱辛和漕運的情況,是一組不可多得的水利史料和歷史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