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源
遼源簡介
區號:0437 郵編:136000
遼源介紹
遼源市位于吉林省中南部,長白山余脈與松遼平原過渡地帶,地理坐標為東經124°49'至125°50'北緯42°22'至43°13'.清朝時遼源所在地域是皇家“盛京”圍場,1902年設立縣制,取名“西安”。1952年7月經國務院批準,依據東遼河在境內發源而更名為遼源市。1983年10月經國務院批準,遼源市升為地級市,轄東豐、東遼兩縣和龍山、西安兩區。幅員面積5123平方公里,總人口125萬,其中市區面積206平方公里,人口45萬。遼源市是一個物產豐饒礦藏豐富的城市。既有山區特點,又有平原優勢,土地肥沃,四季分明。糧食年產量平均在100萬噸,盛產大豆、玉米、高梁、水稻等。東豐、東遼兩縣是國家商品糧基地縣,還是國務院命名的“百萬畝人工林縣”。人參栽培和人工養鹿有著悠久的歷史。東豐縣是“中國梅花鹿之鄉”,“馬記鹿茸”馳名海內外,鹿茸產量居全國各縣之首。煤炭、石灰石、大理石、硅灰石等礦藏資源豐富,金、錳等貴重金屬亦有相當的儲量,具有較高的開采價值。遼源市是吉林省的一個工業城市。煤炭開采已有60多年的歷史,現仍以“煤城”聞名省內外,年產原煤500多萬噸。全市工業門類齊全,產品眾多,60年代就曾有“東北小上海”之譽。擁有以紡織、服裝、輕工、塑料、機械、化工、醫藥、煤炭為骨干的33個行業,各種所有制形式企業共2萬多戶,上市公司2戶。有200多種產品被評為省名牌產品或在國際國內獲獎,工業品出口26個國家和地區。新材料工業是遼源市近幾年重點發展起來的新興工業,鋼背復合材料軸承、碳纖維、離子交換纖維、超濾膜、超導熱介質、輻照交聯電纜等已形成一定的生產能力,一些產品在國內處于領先地位。遼源市交通、通訊事業比較發達。“四梅線”鐵路橫穿全境,并有快車直達首都北京。經長營高速公路使遼源到長春機場只需1個半小時;經哈大高速公路到沈陽桃仙機場只需3小時,到大連港只需8小時。全市電話長途通訊以數字傳輸為主,并開通了計算機INTERNET網絡系統,可方便快捷地進行國際國內信息溝通。遼源市的城市基礎設施日趨完善。電力供應充足,市區內有聞名全國的遼源發電廠,新增20萬千瓦的電廠改造工程正在建設。電、熱、煤氣“三聯供”工程已投入使用,距市區13公里的楊木水庫蓄水1億多立方米,大型凈水廠每天可供自來水13.5萬立方米。日處理量10萬噸的污水處理廠已經國家計委批準立項,日處的理量500噸垃圾無害化處理廠正在興建。遼源市的投資合作領域十分廣闊。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確定農畜禽產品深加工、新材料、化工醫藥、輕工、紡織、機械、冶金、建材和電力工業為發展重點。其中:玉米、大豆深加工產品,牛、鵝、鹿等畜禽養殖和深加工產品;反滲膜、納濾膜、塑料薄膜;心、腦血管病特效藥;特種纖維氨綸、羽絨系列服裝、高檔真皮制品;鑄涂、餐具原紙;金屬鎂、異型軋鋼、錐型鋼管;汽車零部件、環保設備和加氧混凝土等項目及產品,極具發展潛力和投資合作基礎。遼源市東豐縣的農民畫聞名全國。有6處重點風景名勝區和1處自然保護區,以及新石器時期遺址、龍首山、“皇家鹿苑”、“祝壽山莊”、日偽時期死難礦工墓20余處省或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供賓客旅游觀光。遼源,這座充滿發展生機的開放城市,如今沐浴著改革的春風,誠摯歡迎有識之士到遼源投資、興業、發財,與遼源人民共建美好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