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
大連簡介
人口:全市人口560多萬。 區號:0411 郵編:116000
地理位置:地處遼東半島最南端,東臨黃海,西濱渤海,南與山東半島隔海相望。
行政區域:大連市現轄六區、三市、一縣。即中山區、西崗區、沙河口區、甘井子區、旅順口區、金州區;瓦房店市、普蘭店市、莊河市;長海縣。另外,還有4個國家級對外開放先導區(開發區、保稅區、高新技術產業園區、金石灘國家旅游度假區)。
大連介紹
早在6000年前,我們的祖先就開發了大連地區。秦漢時期,大連地區屬遼東郡轄區。唐朝初期,大連地區屬安東都護府積利州的轄區。遼代時大連地區屬東京通遼陽府的轄區。大連地區在魏晉時稱三山,唐朝時稱三山浦,明清時稱三山海口、青泥洼口。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清朝于今大連灣北岸建海港棧橋、筑炮臺、設水雷營,一時成為小鎮。沙俄侵占后,曾用青泥洼。1899年始稱大連市。第一、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對大連地區進行了侵擾。作為甲午戰爭和日俄戰爭的主要戰場,大連在近代史上曾遭受兩次大的戰爭劫,淪為俄、日殖民地近半個世紀,其中日本的殖民統治達40年。1945年8月,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大連從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中獲得解放,結束了殖民統治。同年9月,大連市職工總會籌委會組成。10月,中共中央東北局派韓光同志到大連任市委書記,組成了中共大連市委員會,并成立了大連市政府。1946年7月,改為旅大地委。1949年至1956年基本完成了社會主義改造;1957年至1966年開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1966年至1976年經歷了“文化大革命”;1976年之后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時期;1984年,國務院批準大連為沿海開放城市;1985年,大連市被國務院確定為計劃單列市,享有省級經濟管理權限。大連,中國北方著名的港口,工業、貿易、旅游城市,她是扼守京津的門戶,是環渤海經濟區的圈首,是東北亞商貿、金融、資訊、旅游的中心,素有“北方香港”的美譽。大連舊稱“青泥洼”,100年前,俄國人開建了這個城市,給她起名“達里尼”,意為遙遠的城市,一個遠離莫斯科和圣彼得堡的地方。70年前,日本人占領了這個城市,把“達里尼”音譯過來就成了漢語的“大連”。50多年來,中國人又發展了這個城市。這個城市“不求最大,但求最佳”,她渴望成為國際都市,卻又頑強地表現著自己的個性。100年前,一批對法國文化情有獨鐘的沙俄工程師揣著巴黎的城建圖紙來到這里,希望在這塊遠東的土地上再造一個“東方巴黎”。由此形成了大連的一大特色——以廣場為中心,街道向四面八方輻射。大連的廣場特別多,不大的一塊地方,只要有四面輻射的街道,就稱之為廣場。全城有80多個廣場,難怪外地人到大連很容易暈頭轉向的,搞不清東西南北。大連不僅廣場最多,廣場文化也同樣豐富多彩,綠地、白鴿、雕塑、噴泉自不用說,還有全國獨一無二的女騎警和圓舞曲。大連是一個像巴西一樣狂熱地迷戀足球的城市,1994年中國足球職業化以來,大連萬達足球隊和實德隊共獲得了7屆聯賽冠軍。不過這座沸騰的“足球城”并非只屬于男人,她還有另一個城市榮耀,那就是被大連人辦得像狂歡節一樣的國際服裝節了。有句話說得好:“吃在廣州,玩在上海,穿在大連”。大連姑娘的好穿、敢穿可是聞名全國的,服裝節到現在已辦了10多屆,頗有特色。作家陳祖芬曾說大連有四寶:“服裝節、馬家軍、足球隊和薄熙草”(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部長薄熙來在任大連市市長時,對種草情有獨鐘,簽名時草書“來”字像“草”字)。薄市長在大連刮起了“綠色風暴”,使垃圾場上崛起了星海廣場;墳墩頭上建起了森林動物園;昔日荒僻的漁村、漁港變成了如今聞名遐邇的“金石灘”、“海之韻”;數百家工廠、數十萬居民大動遷,騰出來地方搞綠化。于是有人戲言:“大連的草種比糧貴”。的確,這幾年大連綠地多了,空氣清了,城市靚了,經濟也搞活了。如今,大連城市綠化覆蓋率已達41%,人們稱贊大連像新加坡一樣,不是花園建在城市里,而是城市建在花園里,2001年,大連榮獲“全球環境500佳”稱號。大連就是這樣一個充滿魔力的城市,她不大也不小,人口不多也不少,有著陽光、大海、沙灘和美女,在某些人的眼里,她是中國最美麗、最浪漫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