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資購買力為一經濟學上之術語,顧名思義即是取得工資收入之后購買貨品和服務的能力。國際勞工組織公布以“購買力平價法”計算得出的全球列入統計的72個國家薪資購買力,根據這份榜單,人均收入購買力最高的國家是盧森堡,唯一超級大國美國退居至第4位,香港名列第30位,而中國內地排名為第57。這一榜單只統計了各國的工薪階層收入,農民、個體戶和自由職業者的收入均不列入統計。
薪資購買力
薪資購買力 - 計算方法
國際勞工組織經濟學家做了如下計算:首先,收集列入統計的每個國家各個領域平均工資,再與該國的勞動者人數相乘,得出各國的總收入數額后,將所有列入統計的國家的總收入相加,除以全球勞動者人數,以此計算出世界人均月收入應為1480美元,也就是一年接近1.8萬美元。
嚴格來說,這里使用的美元并不是通俗意義上的“美元”,而是被稱為“購買力平價法貨幣”,但它們在價值(購買力)上是相當的,也就是說,各國的人均收入被轉化為以美元購買力為基準價值的數值;這里所說的人均月收入,其實是這一收入在美國的購買力。
國際勞工組織經濟學家帕特里克·貝爾瑟解釋,如果有人在中國的月收入是1500元人民幣,如果拿到銀行去,只能兌換到200美元,但在中國人們可以用1500元買到的商品,其價值在美國折算成美元的話,則相當于400美元。
薪資購買力 - 換算
1、如果在中國內地月入2500元,則相當于601美元購買力,相當于中國內地人均月薪的92%,全球人均月薪的41%。
2、如果在中國內地月入3000元,則相當于721美元購買力,相當于中國內地人均月薪的110%,全球人均月薪的49%。
3、如果在中國內地月入5000元,則相當于1202美元購買力,相當于中國內地人均月薪的183%,全球人均月薪的81%。
4、如果在中國內地月入6000元,則相當于1442美元購買力,相當于中國內地人均月薪的220%,全球人均月薪的97%。
5、如果在中國內地月入8000元,則相當于1923美元購買力,相當于中國內地人均月薪的293%,全球人均月薪的130%。
6、如果在中國內地月入10000元,則相當于2404美元購買力,相當于中國內地人均月薪的366%,全球人均月薪的162%。
7、如果在中國內地月入15000元,則相當于3606美元購買力,相當于中國內地人均月薪的550%,全球人均月薪的244%。
8、如果在中國內地月入20000元,則相當于4808美元購買力,相當于中國內地人均月薪的733%,全球人均月薪的325%。
薪資購買力 - 人均月薪排名
2012年4月,聯合國國際勞工組織對全球72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均月收入做了最新統計。這些國家和地區的人均月收入是1480美元、約合人民幣9327元。其中,中國員工的月平均工資為656美元、約合人民幣4134元,位列所調查72個國家和地區的第57位。
1. 盧森堡 4089 美元
2. 挪威 3678 美元
3. 奧地利 3437 美元
4. 美國 3263 美元
5. 英國3065 美元
6. 比利時 3035 美元
7. 瑞典 3023 美元
8. 愛爾蘭 2997 美元
9. 芬蘭 2925 美元
10. 韓國2903 美元
11. 法國2886 美元
12. 加拿大2724 美元
13. 德國2720 美元
14. 新加坡2616 美元
15. 澳大利亞2610 美元
16. 塞浦路斯2605 美元
17. 日本2522 美元
18. 意大利2445 美元
19. 冰島2431 美元
20. 西班牙2352 美元
30.中國香港 1545 美元
52. 中國澳門 758 美元
57. 中國內地 656 美元
68.吉爾吉斯斯坦 336 美元
69. 印度 295 美元
70. 菲律賓 279 美元
71. 巴基斯坦 256 美元
72. 塔吉克斯坦 227 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