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回頭草,是指已經辭職的員工再次應聘原來企業的現象。雖然俗話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但是在生存環境惡劣,職場競爭激烈的當下,有些人經歷了一番跳槽、選擇、比較,發現外面的世界風大雨大,覺的還是回到舊環境更好。
職場回頭草
職場回頭草 - 原因
抉擇過后又有分分合合。很多時候,挑公司就像談戀愛,另結新歡之后人有時候偏又念著前面那一個的好,希望能吃“回頭草”。有很多人在跳槽之后,發現自己無論從能力上還是環境上,都更適合之前的工作,這時候萌生出吃回頭草的念頭,合情合理。
職場回頭草 - 條件
以下這些都是需要在離職時,或者離職之后做好的準備工作。話說山不轉水轉,我們每個人沒準都有想吃回頭草的那一天,所以做好未雨綢繆的工作是有必要的:
1.在原單位有良好的人際關系。
離職不是因為人際關系不和諧、同事相互傾軋,這一點非常重要。離職時出于自身發展、興趣點的考慮,這與原單位情況無關,更多的是個人原因。而原單位也不會對回流的員工有這方面的擔心。
2.離職后與原單位保持著理性而友好的關系。
離職后,沒有進入與原單位是競爭對手的單位,同時還維持著原單位的人脈網絡,幫你了解各方面的最新情況。當新公司不盡如人意時,你原來的職位是否還空缺,是否會有新的發展變化,你可以及時知道,而老同事也可以把你想吃“回頭草”的信息傳遞給原單位,幫你做個試探。
3.原單位的企業文化較為開放。
一個企業文化越開放的單位,接受員工吃回頭草的機會越大。在考慮過員工的誠信、動機、工作能力等情況之后,如果接受了,那就會和其他員工一樣一視同仁,提供一個自然而融洽的工作環境。否則,心懷芥蒂,質疑回流員工的誠信度,沒有著眼于未來的大氣胸襟,那么即便員工吃到了回頭草,回到原單位,工作起來也不會感覺太愉快,甚至也不太有可能受到重用。
職場回頭草 - 注意事項
一旦決定想吃回頭草了,應該邁開關鍵的一步,即是保持坦蕩的心胸最最關鍵。
1.與直接主管坦誠溝通。
能不能吃到回頭草,直接主管往往會起到很大的作用。通常人力資源部門不喜歡回流的員工,因為這意味著員工的穩定性不夠。但直接主管則有可能歡迎老部下,因為業務上更熟練,彼此更了解,溝通更順暢,也節省了磨合期。因此,和直接主管坦誠溝通,說出自己當初離開、現在想回去的理由,并委婉地表達出自己再次獲得這個機會后將如何珍惜、如何加倍努力,取得直接主管對你的支持,這一點至關重要。
2.把握好吃回頭草的時機。
如果你在離開了兩個禮拜之后就想回到原單位,那么所有人都會覺得你做決定很草率,做事情很沖動。但是如果離開的時間過長,你對原單位的熟悉程度、對原工作的業務熟練程度則也要打個折扣。所以如果有了意向之后,就抓住時機,果斷采取行動。一般在三個月到半年之內,都屬于不錯的時機。
3.不用忌諱中間的那段跳槽經。
既然說了打開心扉坦誠溝通,那么中間那一段跳槽的經歷也無需絕口不提。主動說說你在跳槽后經歷了什么,獲得了什么心得、體會,做出了哪些成績,而產生吃回頭草的動機是什么,都能在很大程度上打消別人的各種質疑。當然了,你在跳槽期間做出的成績,也許對原單位來說并沒有說服力,可是你在此期間所做的努力卻還是有價值的。
4.抱著新人的心態吃回頭草。
從業務能力上來說,吃回頭草的員工比真正意義上的新人要有優勢。但是從工作態度上來說,吃回頭草的員工卻往往有些曖昧。不管怎么樣,要認識到吃回頭草也是一次跳槽。你需要重新去適應那個舊環境里的新情況。這時候,擺正自己的心態,愿意放低姿態從頭再來,向原單位表現出自己的誠意,十分重要。相反,如果抱著“我過去在這類工作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在哪呢”的心態,這樣的員工無論去到哪個單位,都是不會受到歡迎的。
職場回頭草 - 專家建議
世上不存在“完美”,但每個人又在不停地追求“完美”。正是因為如此,才會提倡求職者在求職的過程中應該保持正確的求職心態。此外,雖說“好馬不吃回頭草”,可對職場人而言,偶爾吃吃“回頭草”也是無妨的。
人們常說“回頭草”難“吃”,也不好“吃”,事實上只要你不是在老東家里的名聲太差、劣行斑斑,老東家的這根“回頭草”還是有可能會歡迎你的,因為招安一個老人遠要比聘用一個新人的成本低得多。不過需要切記的是,同一根“回頭草”不可多“吃”。對老東家來說,第一次的“回頭草”仍可以讓他們對你的忠誠度抱持著一種完全信任的狀態,但第二次,他們則會對此產生懷疑,而第三次他們就會對你完全的失去信任。所以,無論是在求職時,還是“騎驢找馬”時,都應該從自身的條件出發,尋找符合自己條件的公司謀求發展,惟有如此,自己的職業生涯才能得到有效的拓展。
職場回頭草 - 職場人語
當然要吃回頭草: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還是原單位待遇好;
◆還是原單位的工作氛圍好;
◆后來的工作并不適合自己;
◆當初導致離開的一些不利因素已經排除;
◆原公司有了好的發展,回來更能提升自己。
堅決不吃回頭草:
◆走了再回來,面子上抹不開;說不定還會被人“穿小鞋”;
◆人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生涯有個整體規劃,回去只是回到原點,沒有絲毫進步;
◆經過自己的努力相信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趁年輕多嘗試,積累足夠的經驗后一飛沖天,提高一個層次,堅決脫離以前工作單位的范圍。
可進可退不拘泥:
◆要看企業給的是什么草了?如果草好吃干嗎不吃呢?如果干澀難咽又何必自討苦吃呢?
◆沒有絕對的吃與不吃,要考慮面臨的各種具體情況。
職場回頭草 - 企業看法
不僅是員工在考慮要不要吃回頭草這個問題,企業也在考慮給不給馬兒吃回頭草。對于這個問題,不同的企業有不同的看法。鐵通集團廣州分公司培訓部經理劉光浩認為,企業是否接受離職員工回來,首先要看離職原因,其次要看他回來能為公司做什么。公司聘請新員工,需要培訓,成本增高,而使用復職員工,由于他們以前服務過該企業,就可以很快融入企業當中。此外,前員工在其他企業的工作經歷和感受,會為企業形成多元文化帶來了積極影響。對于員工要求復職,企業可能會根據自身發展的需要而持不同的態度。天譽物業管理公司人力資源管理師沈飛認為,接不接受離職員工回來要視情況而定,如是因違反公司的規定或者品行惡劣等因素而離崗的,企業肯定不會考慮他們重新回來的要求。如果當初離職是出于不影響公司發展的可理解因素,那么又不同,但接受回頭員工還是要謹慎。
面對想回頭的員工,企業經理難免會冒出一連串關于該員工跳槽以后工作經歷的疑問。一個曾經離職的員工有重新返回的念頭,很大程度上與他過往的職場經歷有一定的聯系,而這些經歷也成為衡量他復職動機的重要因素。既然當初決定了離開,必然有離開的理由。而現在又要回來,他回來的原因又是什么。這些都是企業在衡量是否錄用打算復職員工時不得不考慮的因素。
對于那些以生產技術為主要生命力的企業如IT業來說,員工尤其是掌握核心技術的員工的離去,對企業而言是一種重大的損失。考慮接受員工回頭的時候一定要考慮市場技術等變化因素,有些缺陷并不是員工復職就能夠彌補的。而對于那些不以技術為命脈的公司來說,企業通常在員工離職后會馬上尋覓合適人選來填補空缺。員工尤其是基層員工回來,對企業發展而言,其實也沒有太大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