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魚是指曾經搭乘航空器飛入太空并培育成活的魚苗。這種魚比一般的同類型的魚體積更大,而且更易飼養。
太空魚
概述
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號飛船順利發射升空。福建水產研究所搭載20000粒觀賞魚鱂魚卵隨神七上太空進行生物實驗。其中,有9粒的魚卵在太空孵化成“太空魚”,這9條在太空中孵化的“太空魚”返回地面后,成活7條。經過科研人員對7條從太空回來的鱂魚精心培育,這批在太空中出生的魚產卵量大幅度提升。科研人員通過高科技手段,使魚卵休眠,成為休眠卵。休眠魚卵在需要時候放入水中,即可孵化成魚,形成最快半小時就能孵化出小魚的“太空魚卵”。
特征
“太空魚”除了卵受精率與普通魚基本持平外,其他指標皆有顯著區別,其中性成熟周期普通魚為75天、“太空魚”為55天,體長普通魚為4-5cm、“太空魚”為6cm以上,體色普通魚為“灰彩”、“太空魚”為“光艷”,特別值得關注的是,普通魚的周產卵量為125粒,而“太空魚”的為282粒。此外,這七尾“太空魚”在生長期內從未感染過寄生蟲,而據專家介紹,普通魚感染寄生蟲簡直是“家常便飯”。
相關信息
由于“太空魚卵”采用高科技手段使魚卵休眠,休眠魚卵可以用類似帶泡茶似的小袋包裝,需要孵化時,將魚卵袋放入水中,最快半小時就能孵化出小魚的獨特性,很容易觀察小魚從出生到逐漸長大的生理過程,這樣魚卵非常適合中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常識,了解生物生長的過程,并且在撫育太空魚的過程中,還可以培養孩子的觀察能力、培養孩子的專心、細心、耐心、恒心的性格和具有關心、誠心、愛心的高尚品質,這樣就促進了“太空魚卵”成為中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極佳的活體教材。
“太空魚卵”的出現很好地解決了困擾學校沒有活體教材,只能由部分學生零星養蠶的困境。首先,“太空魚卵”的孵化溫度在18-35度為最佳,在這一溫度環境下,隨時可以孵化,極大地改變了蠶孵化的時間限制。其次,“太空魚卵”孵化成魚后,飼料非常簡單,“太空魚卵”包裝盒隨盒附帶的精靈蟲也是種活體生物,放入鹽水中24小時內可以孵化成小蟲供剛孵化的太空小魚食用,操作非常簡單、實用,這些精靈蟲足夠孵化出的小魚吃上一個月以上。小魚長到一個月,個頭已經有3厘米左右,這時,可到水產店買些凍紅蟲作為魚的飼料,這種凍紅蟲非常便宜,市場價2.5元一板,又夠5到10條的小魚吃上兩個月。關鍵的是,這些“太空魚”都非常聰明,它們吃飽了就不會再吃,避免了被“撐死”的悲劇發生,又很好地節省了食物。第三,“太空魚卵”孵化出來的太空魚,兩個月即生長到6-8厘米,變成成魚,撫育太空魚,能夠很容易地觀察到小魚一天天長大的過程,體驗生物成長的樂趣。最后,太空魚一天天的長大,會長成有各種的顏色,色彩鮮艷亮麗,不僅孩子們喜歡,成年人也會被這些快樂的小精靈所感染。
“太空魚卵”孵化成長的太空魚也就成為孩子和成年人都喜歡的既是一種活體的教材,又是非常適合養殖的玩具寵物,是當前最新穎、最時尚、最實用而獨具魅力的快樂小生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