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拉克提群(Kalkti Gr.)的時代屬南華紀至震旦紀。分布于新疆霍城縣博羅霍洛山果子溝地區,為一套近東西向展布的碎屑巖及冰成巖。厚288~1091米。含豐富的微古植物化石Leiopsophosphaera sp.、L.solida等。上部鋯石U Pb等時線年齡(6.4±0.3)億年。與上覆下寒武統磷礦溝組呈假整合接觸。
凱拉克提群
基本信息
地層名稱:凱拉克提群
地層名稱(英文): Kailakti Gr
階代碼:Z
地區代碼:1
命名
1979年新疆地質局科研所、新疆區調隊和地質科學院林寶玉、成守德、王景斌等命名,1982年發表。命名剖面位于新疆霍城縣博羅霍洛山果子溝。
歷史沿革
本群最初被劃分為志留系泥質頁巖系,1974年林寶玉、張太榮等改稱肯薩依組(中-下寒武統)。1977年林寶玉、成守德、王景斌等將肯薩依組兩分,上部劃歸早寒武世稱磷礦溝組,下部命名為凱拉克提群并稱之為上冰磧層。1980年王景斌等仍將凱拉克提群擴大到1979年的含義,將其內部劃分為六個組,即自上而下包括塔里薩依組、塔爾恰特組、喀英迪組、別西巴斯套組(中冰磧層)、吐拉蘇組及庫魯鐵列克提組(下冰磧巖)(王景斌等1982,1985)時代歸屬于震旦系。
特征
本群不整合覆于庫松木切克群之上,其上又為磷礦溝組假整合覆蓋(超覆)。為一套近東西方向展布的碎屑巖沉積及冰成巖。本群厚度不大,共厚288—1091m。命名剖面位于果子溝和科古爾琴山,厚為590.5m。本群含豐富微古植物,包括 Leiopsophosphaera sp., L. Solida, Trachysphaeridium incrassatum, T. Simplex., Taeniatum aff. Crassum等。在本群上部塔爾恰特組內曾獲640±33Ma的全巖U-Pb法等時線年齡(朱杰辰, 1987),證明時代屬晚震旦世晚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