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DI(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即“外商直接投資”,是現代的資本國際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定義FDI是指一國的投資者將資本用于它國的生產或經營,并掌握一定經營控制權的投資行為。
FDI
概述
FDI英文全稱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對外直接投資。 FDI是現代的資本國際化的主要形式之一,按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定義FDI是指一國的投資者將資本用于它國的生產或經營,并掌握一定經營控制權的投資行為。也可以說是一國(地區)的居民實體(對外直接投資者或母公司)在其本國(地區)以外的另一國的企業(外國直接投資企業、分支企業或國外分支機構)中建立長期關系,享有持久利益并對之進行控制的投資,這種投資既涉及兩個實體之間最初的交易,也涉及二者之間以及不論是聯合的還是非聯合的國外分支機構之間的所有后續交易。
跨國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到1999年為止,跨國公司約有3.5萬億美元資產。且跨國公司的投資主要是在發達國家之間,且基本上分布于日本,美國,歐盟三極之中。日本早前的FDI主要投資于東南亞,80年代后,80%投資于美國,20%投資于歐洲。現在為中國的第三大外資來源國。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對外投資趨緩。
本質
關于國際直接投資(FDI)的本質,有的學者強調“經營資源”,尤其是企業的無形資產。
例如,日本學者原正行(1992)認為,FDI是企業特殊經營資源在企業內部的國際轉移;另一位日本學者小島清(1987)認為,FDI是以經營管理上的技術性專門知識為核心。
有的學者則強調“控制權”,例如A.G.肯伍德和A.L.洛赫德(1992)認為,FDI是指一國的某公司在另一國設立分支機構,或獲得該國某企業的控制權。相關國際機構、政府部門與理論界,例如聯合國跨國公司與投資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WTO、美國商務部等,認為國際直接投資與國際間接投資的根本區別在于是否獲得被投資企業的控制權,因為FDI所形成的無形資產處于核心地位,而貨幣資本則處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只能進行間接投資,所以,FDI不僅直接參與經營管理,而且其直接目標就是獲得被投資企業的控制權。
基于此,有學者認為,“FDI是指一國或地區企業通過壟斷優勢(主要表現為無形資產)的國際轉移,獲得部分或全部外國企業控制權,以實現最終目標和直接目標高度統一的長期投資行為。”
作用
FDI是熱錢流入途徑之一
中國仍然實施資本項目管制,即國際資本并不能在我國自由進出,這一制度設置的初衷是為了防止資金大規模流出造成金融危機。此前一個慣用的算法是用新增外匯儲備-當月FDI-當月順差。07年中國貿易順差與FDI之和約3272億美元,與新增外匯儲備差額高達1347億美元,據此有人判斷我國07年流入的熱錢規模達到1347億美元。但這一統計方法顯然不確切。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局長唐旭在07年9月的一篇論文中表示,投機資本更為合理和全面的是“通過外商投資企業的渠道”流入國內。外商投資企業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和資源,通過關聯交易、資金調度等謀取最大化利益。我國是世界各國中最大的和發展最快的市場,這不僅包括產品和服務的市場,還包括發展前景良好的資本市場。境外各種投資和長線投機資金通過外商投資公司的途徑不斷涌入國內,是市場化和利益驅動的必然。
唐旭分析表示,外商投資企業主要通過利潤留存、直接投資折舊和外債等三種途徑來將資金匯入中國。中信建投首席宏觀分析師潘向東也表示,不排除國際游資通過FDI形式流入中國,投資一些回收方便、固定資產投資較少的服務行業,通過這樣變通方式來獲取超額利潤。
中國現狀
世界銀行發布預測稱,2009年流入中國的外國直接投資(FDI)將下降20%左右,為1300億美元,約占全球總量的1/10,占發展中國家吸收外資的1/3。世行預測今年全球FDI總量大約將為1.4萬億美元,其中3850億美元將流向發展中國家。實際上,中國已連續17年保持為吸收外資最多的發展中國家。
世界銀行發展預測局國際金融主管曼索爾·戴拉米認為,中國投資于其他國家的基礎設施、資源等項目是一個積極的因素。同時,這也有利于中國減輕其外匯儲備的對沖壓力。 商務部研究院外資研究部主任馬宇說,中國吸收外資在全球FDI存量中只占2%,且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在全球吸收外資的份額占比超過10%,下降至現在約5%,其中大部分還來自華人投資。
根據商務部公布的數據,2009年1至5月,中國FDI同比下降20.4%,2008年10月以來,中國FDI已連續8個月下降,這也是自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新設立外資企業、合同外資和實際使用外資首次出現全面持續下降,而且各項指標的降幅有繼續擴大的趨勢。
2011年1月6日,中國商務部數據指出,2011年全年中國外商直接投資(FDI)約為1,150億美元,較2010年增長9%。這暗示著,2011年12月單月FDI料將連續第二個月同比回落。商務部此前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為1,037.69億美元。由此推算,12月單月FDI應為110億美元左右,較2010年12月的140億美元下降約21%。中國11月FDI同比下滑近一成,為28個月來首次,其中美國對華投資降幅明顯,因美國經濟疲弱及歐債危機等令企業對外投資乏力。中國商務部2011年1月初稱計劃"十二五"(2011-2015年)期間年均實際吸收外資1,200億美元左右,對外直接投資年均增長17%左右,五年累計5,600億美元。
2012年2月16日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1月份,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FDI)99.97億美元,同比下降0.3%。除了農、林、牧、漁業實際使用外資金額增速加快外,吸收外資的中堅——制造業和服務業FDI也都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