鉻(gè ),元素符號Cr,銀白色金屬,在元素周期表中屬 ⅥB族, 鉻礦原子序數(shù)24,原子量51.996,體心立方晶體,常見化合價為+3、+6和+2。1797年法國化學家沃克蘭 (L.N.Vauquelin)在西伯利亞紅鉛礦(鉻鉛礦)中發(fā)現(xiàn)一種新元素,次年用碳還原,得金屬鉻。因為鉻能夠生成美麗多色的化合物,根據(jù)希臘字chroma(顏色)命名為chromium。
鉻
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釋【戌集上】【金字部】 鉻; 康熙筆畫:14; 頁碼:頁1328第06(點擊查看原圖)
【唐韻】【集韻】??歷各切,音洛。【說文】??也。【正字通】言??去髮也。【梵書】鬚髮自鉻。通作落。 又【廣韻】古伯切【集韻】各頟切,??音格。【玉篇】鉤也。【抱樸子·君道卷】武則鉤鉻摧於指掌。【釋文】鉻,居額切。
化學元素解釋:
簡介
鉻gè(英語:Chromium)是一種化學元素。它的化學符號是Cr,原子序數(shù)為24,在6族元素中排行首位。它是一種銀色的金屬,質(zhì)地堅硬,表面帶光澤,具有很高的熔點。它無臭、無味,同時具延展性。鉻的英文名稱源自希臘語“chrōma”(χρ?μα),意思是“顏色”,因為這種元素以多種不同顏色的化合物存在,故被稱為“多彩的元素”,因為許多鉻的化合物都具有顯見的顏色。1797年路易士·尼可拉斯·沃克朗首度自鉻鉛礦(鉻酸鉛)中發(fā)現(xiàn)鉻。
發(fā)現(xiàn)
1798年,由 Nicholas Louis Vauquelin (法國,巴黎) 發(fā)現(xiàn)并分離出。
1994年,中國兵馬俑二號坑開挖, 坑中取出來的一批秦朝青銅劍經(jīng)過檢驗后發(fā)現(xiàn)外層鍍有約10微米的鉻鹽化合物,可惜使用的冶煉工藝已失傳,當初的實際發(fā)現(xiàn)年代與所采取的鉻提煉法依舊不明。
來源
來源:自然界沒有游離狀態(tài)的鉻,主要的礦物是鉻鐵礦(Chromite, (Fe,Mg)Cr2O4)。
理化性質(zhì)
物理性質(zhì)
鉻(Chromium)是一種具有銀白色光澤的金屬,無臭,無味,無毒,化學性質(zhì)很穩(wěn)定,有延展性,含雜質(zhì)時硬而脆。熔點1857±20℃,沸點2672°C,密度單晶為7.22克/厘米³,多晶為7.14克/厘米³。
化學性質(zhì)
它的化學符號是Cr,原子序數(shù)24,在6族元素中排行首位,原子量51.9961,化合價+2、+3和+6。電離能為6.766電子伏特。
金屬鉻在酸中一般以表面鈍化為其特征。一旦去鈍化后,即易溶解于幾乎所有的無機酸中,但不溶于硝酸。鉻在硫酸中是可溶的,而在硝酸中則不易溶。在高溫下被水蒸氣所氧化,在1000℃下被一氧化碳所氧化。在高溫下,鉻與氮起反應(yīng)并為熔融的堿金屬所侵蝕。可溶于強堿溶液。鉻具有很高的耐腐蝕性,在空氣中,即便是在赤熱的狀態(tài)下,氧化也很慢。不溶于水。
Cr的價電子構(gòu)型為(n-1)d5ns1,6個電子都可以參加成鍵,具有多種氧化態(tài)。
Cr+2HCl(稀)===CrCl2(藍色)+H2↑
4CrCl2(藍色)+4HCl+O2(空氣)===4CrCl3(綠色)+2H2O
Cr與濃硫酸生成三價鹽,但不溶于濃硝酸(鈍化),鉻可形成保護膜。
重要化合物
常見氧化態(tài):+Ⅱ、+Ⅲ、+Ⅵ。
Cr(+Ⅱ):Cr(H2O)62+,藍色,還原劑。
Cr(+Ⅲ):Cr(H2O)63+,紫色,最穩(wěn)定也最重要的氧化態(tài)。
呈氧化還原惰性。
不銹鋼中便含有12%以上的鉻。常見的鉻化合物有六價的鉻酐、重鉻酸鉀、重鉻酸鈉、鉻酸鉀、鉻酸鈉等;三價的三氧化二鉻(鉻綠、Cr2O3);二價的氧化亞鉻。鉻的化合物中以六價鉻毒性最強,三價鉻次之。 [1]
生理功能
鉻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在肌體的糖代謝和脂代謝中發(fā)揮特殊作用。三價的鉻是對人體有益的元素,而六價鉻是有毒的。人體對無機鉻的吸收利用率極低,不到1%;人體對有機鉻的利用率可達10-25%。鉻在天然食品中的含量較低、均以三價的形式存在。 確切地說,鉻的生理功能是與其它控制代謝的物質(zhì)一起配合起作用,如激素、胰島素、各種酶類、細胞的基因物質(zhì)(DNA和RNA)等。
生理功能
1.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組成部分,對調(diào)節(jié)體內(nèi)糖代謝、維持體內(nèi)正常的葡萄糖耐量起重要作用。
2.影響機體的脂質(zhì)代謝,降低血中膽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預防心血管疾病。
3.是核酸類(DNA和RNA)的穩(wěn)定劑,可防止細胞內(nèi)某些基因物質(zhì)的突變并預防癌癥。正常健康成人每天尿里流失約1微克鉻。
啤酒酵母、廢糖蜜、干酪、蛋、肝、蘋果皮、香蕉、牛肉、面粉、雞以及馬鈴薯等為鉻的主要來源。
鉻缺乏癥
因膳食因素所致鉻攝取不足而引起的缺乏癥未見報道,但3名長期接受TPN治療而未補充鉻的病人出現(xiàn)了鉻缺乏的癥狀。主要表現(xiàn)為不明原因的體重下降,外周神經(jīng)炎,血漿對葡萄糖的清除受損,呼吸商降低。
過量表現(xiàn)
鉻的毒性與其存在的價態(tài)有極大的關(guān)系,六價鉻的毒性比三價鉻高約100倍,但不同化合物毒性不同。六價鉻化合物在高濃度時具有明顯的局部刺激作用和腐蝕作用,低濃度時為常見的致癌物質(zhì)。在食物中大多為三價鉻,其口服毒性很低,可能是由于其吸收非常少。
用途
鉻是重要的戰(zhàn)略物資之一,由于它具有質(zhì)硬、耐磨、耐高溫、抗腐蝕等特性,在冶金工業(yè)、耐火材料和化學工業(yè)中得到了廣泛的應(yīng)用。鉻是金屬中硬度最大的,并以優(yōu)良的銀白色金屬光澤應(yīng)用于電鍍工業(yè). 含鉻12%的鋼稱為“不銹鋼”。可用于製不銹鋼,汽車零件,工具,磁帶和錄像帶等。鉻鍍在金屬上可以防鏽,也叫可羅米,堅固美觀。
鉻的污染主要由工業(yè)引起。鉻的開采、冶煉、鉻鹽的制造、電鍍、金屬加工、制革、油漆、顏料、印染工業(yè),都會有鉻化合物排出。
制取生產(chǎn)
鋁熱法生產(chǎn)
包括從鉻礦制取氧化鉻和鋁還原氧化鉻制得金屬鉻兩道工序。
1.氧化鉻制取
鉻鐵礦磨細至160~200目,配加純堿和白云石,于1050~1150℃下氧化焙燒,再用水逆流浸出(見浸取)和過濾,獲得含Na2CrO4大于 200克/升的溶液。加硫酸中和鉻酸鈉溶液,使其pH為7~8,濾出氫氧化鋁等雜質(zhì)后蒸發(fā)到含Na2CrO4大于450克/升,濾出Na2SO4結(jié)晶。溶液用硫酸調(diào)整pH為 4±0.2,再濾出Na2SO4結(jié)晶,獲得重鉻酸鈉(Na2Cr2O7)溶液。濃縮溶液到約含Na2Cr2O71100克/升時,冷卻濾出Na2SO4結(jié)晶,再將溶液濃縮到含Na2Cr2O71500~1550克/升,并于90~100℃保溫8小時,然后冷卻到35℃以下,結(jié)晶出重鉻酸鈉。鉻酸鈉轉(zhuǎn)化成重鉻酸鈉也可用碳酸法,即在15~16大氣壓下通入含50%CO2的氣體,析出的沉淀為碳酸氫鈉:2Na2CrO4+2CO2+H2O─→Na2Cr2O7+2NaHCO3碳酸氫鈉可以回收使用。此法可把在焙燒中配加的純堿重新回收一半,較硫酸法獲得硫酸鈉為有利,但鉻酸鈉不能完全轉(zhuǎn)化為重鉻酸鈉。
三氧化二鉻的制備可用:①氯化銨還原法。即在重鉻酸鈉晶體中配入一定量的氯化銨,混勻后在還原爐中于700~800℃還原,然后洗去NaCl,過濾獲得三氧化二鉻濾餅,經(jīng)過干燥、破碎,在回轉(zhuǎn)窯中于1150~1200℃煅燒。用此法獲得的三氧化二鉻呈墨綠色,顆粒較大,純度高,但生產(chǎn)工序多,并產(chǎn)生有害氣體 HCl。②煅燒鉻酸酐法。即把重鉻酸鈉加入反應(yīng)鍋中,注入濃硫酸,在200℃下重鉻酸鈉與硫酸反應(yīng)生成鉻酸酐:
Na2Cr2O7+2H2SO4─→2CrO3+2NaHSO4+H2O靜置后鉻酸酐和硫酸氫鈉沉積成兩層。將上部的硫酸氫鈉舀出,留在鍋中的鉻酸酐再加熱,用水洗去殘留的硫酸鈉,從底部放出鉻酸酐。鉻酸酐在800~950℃下煅燒分解,用水洗去未分解的鉻酸酐,過濾獲得三氧化二鉻。用此法工序少,但產(chǎn)品雜質(zhì)含量較高。③煅燒氫氧化鉻法。即將含Na2CrO4大于200克/升的溶液加溫至95℃以上,加入純凈的硫化鈉溶液,攪拌后生成大顆粒氫氧化鉻Cr(OH)3沉淀。氫氧化鉻在回轉(zhuǎn)窯中于1300℃煅燒分解為三氧化二鉻Cr2O3。此法工序少,產(chǎn)品成本低,純度高,但顆粒細,易損失。
2.鋁熱還原
要求原料含 Cr2O3大于99%,含硫低于0.02%,含鉛、砷、錫、銻各低于0.001%。鋁粒粒度應(yīng)小于0.5毫米,鋁量應(yīng)不大于理論量的98%。用硝石、鎂屑和鋁粒作引火劑。反應(yīng)為: 反應(yīng)焓ΔH圏=-65.0千卡/摩爾(鋁)。為了保持自熱反應(yīng)過程并使金屬粒與渣順利分離,ΔH圏至少應(yīng)為-72千卡/摩爾(鋁),要添加硝酸鈉、氯酸鉀、鉻酸酐或堿金屬重鉻酸鹽等供氧劑補充熱量;也可將混合料預熱到350~400℃再行入爐。還原反應(yīng)在內(nèi)砌鎂磚的圓錐形爐筒內(nèi)進行。先在爐內(nèi)加入部分混合爐料,在料面中心加引火劑,點燃后在爐料開始反應(yīng)時,用流槽連續(xù)送入其余爐料。反應(yīng)終止,冷卻至室溫,拆開爐筒取出金屬錠,噴砂清除表面夾渣和氧化膜。生產(chǎn)大金屬錠,能提高鉻的回收率,渣的流動性也好。鋁熱法可獲得純度大于98.5%的金屬鉻,其中含鋁不大于0.5%。渣中含Al2O3高達90%,可作研磨材料。
電解法生產(chǎn)
一般用碳素鉻鐵作原料,采用鉻銨礬法電解流程。把碳素鉻鐵粉碎,溶于電解陽極返回液、結(jié)晶母液和硫酸的混合溶液中,過濾除去硅酸鹽等殘渣,濾液用硫酸銨處理并除鐵。純鉻銨礬溶液經(jīng)陳化(保持30~35℃,放置15日)后,結(jié)晶出純鉻銨礬Cr2(SO4)3•(NH4)2SO4•24H2O。純鉻銨礬溶于熱水送入隔膜電解槽電解。用不銹鋼作陰極,鉛銀合金(1%Ag)作陽極,電流密度753安/米2,槽電壓 4.2伏,電解液溫度52~54℃。應(yīng)控制通過電解液進入陽極室的流速,并準確地控制溶液的pH為2.1~2.4。平均電流效率 45%,電耗約18.5千瓦•時/公斤。產(chǎn)品純度為99.2~99.4%的片狀金屬鉻,含氧0.3~0.5%,呈脆性。
為了提高金屬鉻的純度,可通過真空處理或氫還原降低含氧量。用+6價鉻溶液電解(電流密度 9500安/米2,溫度84~87℃),可得高純度金屬鉻(含氧0.01~0.02%),但電流效率很低(6~7%)。鉻害防護 鉻酸鹽、重鉻酸鹽等都對人體的粘膜起強烈的腐蝕作用,吸入含有鉻化合物的粉塵和蒸氣會損壞鼻粘膜,并使鼻中軟骨穿孔。受到大量鉻的侵害時會出現(xiàn)腎臟病。當鉻化合物的作用受到吸煙的助長,特別容易促致肺癌。因此,要求鉻的生產(chǎn)設(shè)備密閉,有高效能除塵設(shè)施,操作場所通風良好。
危害
危害途徑:吸入、皮膚接觸等。
對皮膚
皮膚直接接觸鉻化合物所造成的傷害:
1.鉻性皮膚潰瘍(鉻瘡)
鉻化合物并不損傷完整的皮膚,但當皮膚擦傷而接觸鉻化合物時即可發(fā)生傷害作用。鉻性皮膚潰瘍的發(fā)病率偶然性較高,主要與接觸時間長短,皮膚的過敏性及個人衛(wèi)生習慣有關(guān)。鉻瘡主要發(fā)生于手、臂及足部,但只要皮膚發(fā)生破損,不管任何部位,均可發(fā)生。指甲根部是暴露處,容易積留臟物,皮膚也最易破損,因此這些部位也易形成鉻瘡。形成鉻瘡前,皮膚最初出現(xiàn)紅腫,具搔癢感,不作適當治療可侵入深部。潰瘍上蓋有分泌物的硬痂,四周部隆起,中央深而充滿腐肉,邊緣明顯,呈灰紅色,局部疼痛,潰瘍部呈倒錐形,潰瘍面較小,一般不超過3mm,有時也可大至12—30mm,或小至針尖般大小,若忽視治療,進一步發(fā)展可深放至骨部,劇烈疼痛,愈合甚慢。
2.鉻性皮炎及濕疹
接觸六價鉻也可發(fā)生鉻性皮炎及濕疹,患處皮膚搔癢并形成水泡,皮膚過敏者接觸鉻污染物數(shù)天后即可發(fā)生皮炎,鉻過敏期長達3—6月,濕疹常發(fā)生于手及前臂等暴露部份,偶爾也發(fā)生在足及踝部,甚至臉部、背部等。
對呼吸道
1.鉻性鼻炎:接觸鉻鹽常見的呼吸道職業(yè)病是鉻性鼻炎,該病早期癥狀為鼻粘膜充血,腫脹、鼻腔干燥、搔癢、出血,嗅覺減退,粘液分泌增多,常打噴嚏等,繼而發(fā)生鼻中隔潰疹,潰疹部位一般在鼻中隔軟骨前下端1.5cm處,無明顯疼痛感。
鉻性鼻炎根據(jù)潰瘍及穿孔程度,可為三期: 1.糜爛性鼻炎,鼻中隔粘膜縻爛,呈灰白色斑點。
2.潰瘍性鼻炎,鼻中隔變薄,鼻粘膜呈凹性缺損,表面有濃性痂蓋,鼻中粘膜蒼白,嗅覺明顯衰退。
3.鼻中隔穿孔,鼻中隔軟骨可見圓形成三角形孔洞穿孔處有黃色痂,鼻粘膜萎縮,鼻腔干燥。
對眼及耳
眼皮及角膜接觸鉻化合物可能引起刺激及潰瘍,癥狀為眼球結(jié)膜充血、有異物感、流淚刺痛、視力減弱,嚴重時可導致角膜上皮脫落。 鉻化合物侵蝕鼓膜及外耳引起潰瘍僅偶然發(fā)生。
對腸胃道
誤食入六價鉻化合物可引起口腔粘膜增厚,水腫形成黃色痂皮,反胃嘔吐,有時帶血,劇烈腹痛,肝腫大,嚴重時使循環(huán)衰竭,失去知覺,甚至死亡。六價鉻化合物在吸入時是有致癌性的,會造成肺癌。
全身中毒
此種情況甚少,癥狀是:頭痛消瘦,腸胃失調(diào),肝功能衰竭,腎臟損傷,單接血球增多,血鈣增多及血磷增多等。[2]
鉻 - 急救措施
1.皮膚接觸:脫去被污染的衣著,用流動清水沖洗。
2.眼睛接觸:立即用大量流動清水沖洗,再用氯霉素眼藥水或用磺胺鈉眼藥水滴眼,并使用抗菌眼膏每日三次,嚴重時立刻就醫(yī)。
3.吸入:迅速脫離現(xiàn)場至空氣新鮮處。嚴重時立刻就醫(yī)。
4.食入:立即用亞硫酸鈉溶液洗胃解毒,口服1%氧化鎂稀釋溶液,喝牛奶和蛋清等,就醫(yī)。